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克服形式主义,提高德育实效

克服形式主义,提高德育实效

日期: 2010-7-31 16:13:53 浏览: 1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德育课程的教学是中职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学校德育的整体性建设的中心环节。因此,德育课程教学的效果,对于学校德育建设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效果呢?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德育课程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呢?现有的德育课程的教学结构是以教材的章节为基础的。问题在于教材的章节划分大都是以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依据的,更多的体现出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以此为基础的教学结构必然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的教学活动。但是,作为德育课程的教学,这种结构不免会表现出它的局限性。
   一、提高德育实效,理论表现为
   (一)坚持灌输与渗透的统一,着眼于德育工作的多样性。
   灌输马克思主义,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即使在新的历史时期,灌输的方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灌输是知识传授的一种方式,也是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但是,在进行灌输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开放度和学生的自主性心理也在不断增强。商品交换的原则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领域,容易导致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的减弱,日趋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会或多或少地对高中阶段的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而这些都会对我们的灌输产生阻力。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灌输,另一方面还必须要注意渗透。渗透,就是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德育渗透干各个学科、各个教学环节和各种活动载体之中,渗透于校内校外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和科技活动之中,使之寓教于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管理,从而让我们的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贴近学生的求知,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心坎,发挥潜移默化和滴水穿石的功效。
   (二)坚持外在约束与自我教育的统一,着眼于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青少年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事物。但由于思想等备方面都还没有定型,容易出现可变性和反复性,因而必要的外在法制纪律、制度规范的约束是不可缺的。“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但是,外在约束毕竟是外在的东西,外因再好,也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也就是说,外在约束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固化在学生的头脑中,内化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因而,我们在加强外在约束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性作用。我们要多组织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如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公益劳动、社会服务、志愿者行动和班组活动、团队活动、“手拉手”活动、“结对子”活动、读书活动等等,即便是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也可以采用诸如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敞开思想,亮出观点,各抒己见,让学生在参与中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切实感受到不是“学校要我做”,“老师要我做”,而是“我要做”、“我应该做”。
   无论是外在约束还是自我教育,都应当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不同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德育工作应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校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制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要注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和国情教育。职业学校还要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总之,通过他律与自律,外在约束与自我教育的相互统一,不断加强德育的针对性,积极探索和总结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由此推动德育工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二、提高德育实效.具体做法为
    学做人师,使自己成为一名可以让家长托附孩子前途命运和学生永远铭记的人师,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人师者即教书又育人,是素质教育的体现者,和谐教育的实施者,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引领者。所以我认为,做为一名教师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风范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即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并且以育人为主,以育合格人才为主,做到真正的为人师表,成为让学生家长可以托附孩子前途命运与让学生永远铭记的人,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好基础。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爱,让所有的学生得到垒面发展。让全部的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是做教育者崇高的职责和神圣的使命。作为教师,首先要会欣赏自己的学生,要会赏识自己的学生,要会爱自己的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爱,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块金子,都会发光,相信自己所教育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给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笑对人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昂起胸来做人,让他们都能从心底里发出:我能行!我最棒!我能成功!我能成才!
   多元化形式评价学生。我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做到全面、多元、公平、公正,不能以一张试卷定“终身”,以分数高低论英雄,学习好就一好百好,既然全面发展,就应该有多把尺子,多个标准去评价、去衡量。即每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出一种成功的机会,多一种评价的标准,就会多出一批优秀的人才。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主力军,必须加快班主任专业化步伐。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引领班主任走专业化道路是提高班主任素质的主要途径。我们的做法是:定期组织班主任老师进行岗位培训和举行班主任工作研讨交流,组织教师学习《班主任工作条例》和垒国模范教师霍懋征以及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等名师名家的管理科学和艺术,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水平。我校开展了构建“文明和谐”校园和“文明和谐”班级创建活动。同时还应从班主任工作的实际出发,选拔出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提高班主任待遇,设班主任特殊绩效岗位津贴。在评模表优、职称评定晋级增资等方面给优秀班主任以倾斜等,以此形成激励机制,激发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教育内容定位,突出感恩教育。一个人的习惯是从小到大渐进式养成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的。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尤其重视感恩教育。我认为:人一生能够来到世上,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应该学会回报,首先应该回报感恩父母给予创造生命和养育之恩,然后回报感恩老师学校传授知识的培养教育之恩,最后回报感恩党和社会给自己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和创业的成就之恩。
   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统一,着眼于德育工作的系统性。毫无疑问,作为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工作,应当主要通过学校教育这一渠道进行。但青少年学生并非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学校里,他们更多地要走出课堂,走到校外,走向社会。他们还要经常与家庭成员接触,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接触,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会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不良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也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种不良文化以及社会的丑恶现象,鱼目混珠,都会不可避免地对青少年学生产生腐蚀,削弱甚至抵消学校德育工作的正面效果。我们要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所提出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的重要论断,摆正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的辩证关系。除了抓好校内教育外,还需要紧紧咬住校外教育不放,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一起抓。扎扎实实地把德育工作延伸到社区,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各级各类学校应主动与各有关部门配合,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形成校内校外齐抓共管的有利格局,切实把校内教育延伸到校外,发挥校外教育的德育功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