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多校区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关于多校区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日期: 2010-7-10 2:07:28 浏览: 1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摘要:结合学校实际,分析了多校区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多校区办学模式
   多校区办学,是指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高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校区同时办学。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入,随着高等院校的调整、重组和发展,不少院校出现多校区力、学的格局。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省属重点高职院校,在2004年通过新建校区实现了多校区办学现在学校分两个校区,实行统一的行政架构,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延伸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校区功能设置以院系分布和年级分布相结合在多校区办学方面有一定代表性。
   多校区办学为高校开拓了发展空间,增强了竞争优势,同时也给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需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
   1多校区办学模式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困难
   由于校区间一般距离较远,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给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困难,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职业认知程度普遍较低。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把握职业的发展动向、分析不同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大学生选择职业目标的必修课。但是我们在进行毕业生就业指导的过程巾发现,“2+1”模式下的毕业生职业认知程度较以往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是因为在过去两年的学习生活中,由于新建校区距离巾心城区较远,交通不太便利,校园环境相对封闭;再者校区初建,学生实训实验设施有待完善,因地制宜的校企合作关系有待发展,新的实习实践基地有待建立,学生社会经历和实践经验明显缺乏;同时,新校区学生结构单一,都是低年级学生,这就造成低年级学生与毕业班学生接触不多,使得“新建校区的学生失去了身边“过来人”和“启蒙导师”的关心和帮助等。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使不少学生到毕业时对未来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
   (2)毕业生危机意识不强,求职准备期较长,部分学生消极依赖心理较严重。新建校区远离市区,环境安逸,加之在日常管理巾还存在一些对学生过多的“保护”甚至“溺爱”,学生对就业形势之严峻、就业竞争之激烈感受不深,以至于学生危机意识不强,依赖心理较严重,部分学生还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当学生面临就业时,在原有思维定式影响下,思想较松懈,较难进入“求职备战”状态,求职准备期需较长时间。
   (3)师生沟通存在隔膜,工作开展难度加大。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由于旧校区一般在地理位置、历史传统、社会声誉、信息收集渠道等方面有较大优势,不少高校就业工作的重心依然放在旧校区,就业工作专职教师平时与广大毕业生的交流沟通明显不足,这势必加大了两者的距离,加深了两者的隔膜。这样教师很难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就业心理、就业状态等方面的情况,就业指导工作开展难度加大,工作的成效也受到影响。
   2解决问题的对策
   (1)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构建就业指导“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方位服务”模式。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这就要求转变以往“就业指导只是就业工作人员的事”的狭隘观念,全体教师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构建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三全”模式。一是全员参与:学院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校、系就业工作考核体系,层层抓落实。二是全程指导: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就业,就业指导不问断,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贯穿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各个时期,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进行与学生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就业指导。与此同时,要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就业工作专业化、专家化的进程,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增强教学实效。三是全方位服务:就业指导进课堂、进宿舍、进家庭、进社会实践场所。
   (2)因地制宜,加强校企合作,开拓学生实习渠道,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丰十会实践活动。实习是快速了解职业的最有效方法,在实习中,学生不仅可以真实地参与相应的职业活动,而且可以真实地融入团体的文化氛围,从而更现实地评价自己对该职业的胜任程度和喜好程度。由于新校区往往在实习企业资源方面较为缺乏.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充分开发和利用新校区所在地区的企业资源,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开拓学生实习渠道。支持、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帮助广大学生提高职业认知程度的重要途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知识技能和心理等方面的不同特点来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针对大一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相对欠缺的情况,可先让他们通过开展职业人物访谈、企业参观等活动初步了解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环境与文化等情况,同时可让他们尝试参与一些专业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基层一线的实习或兼职工作。这样既让他们了解了职业人的基本要求,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也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从基层做起、敬业负责的工作态度。对于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可鼓励他们利用假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多参加一些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实习工作,在实践中检验和提升技能水平。当然,因为实习不能等同干实际工作,不同学生在实习中的感受可能会有所偏差,因此,相关教师还应该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在实习中的感受。
   (3)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打造多校区间就业指导交流平台。虽然校区间的空间距离给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师生交流沟通上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但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师生交流新平台,通过网络,把不同的校区连接起来,建立起一个快速、畅通的渠道,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共享和充分利用。在实际操作中,我校就业办和各系(院)根据实际建立了就业指导专门网站,在实现就业信息发布、查询与统计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还专门开设了大学生职业能力网络测评栏目,学生通过科学测评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做好职业规划,同时还积极推进课程的网络化,开设就业指导的网络课程,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并通过师生学习交流BBS,让学生在一种宽容的、互动的、启发式的方式下开展学习,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同时,充分利用QQ,MSN等学生们喜闻乐“用”的网络工具打造若干师生交流的小型网络平台,开展针对性较强的个性化辅导工作。
   3结语
   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在新形势下还可能遇到更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没有太多现成的经验可循,只有解放思想、努力创新、扎实工作,才能真正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