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基于B/S模式的数据交换与监控技术

基于B/S模式的数据交换与监控技术

日期: 2010-6-8 19:06:32 浏览: 1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在B/S模式中,客户端只要简单地下达指令和接收结果,数据的处理完全由Web服务器端来完成,从而增强了系统的可伸缩性以及可扩展性,解决了跨平台异构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与集成问题,使应用系统的数据和业务集成成为可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B/S模式 数据监控 数据交换
   1 B/S结构介绍
   目前网络结构常采用C/S和B /S两种模式。C/S架构一般建立在专用的网络上,在C /S架构中主要的数据分析处理工作需要在客户机中完成,这就要求客户端必须安装客户端程序,并且要求客户机有较高的硬件配置。B/S三层结构的模式突破了传统C/S两层模式的局限,通过该方式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Internet享用服务器端,而无需在远程终端上安装专门的网络数控系统软件。在B/S模式中客户端只要简单地下达指令和接收结果即可,客户机的配置要求不高,数据的处理完全交给Web服务器端来完成,从而增强了系统的可伸缩性以及可扩展性。B/S三层结构由表示层、事务层和数据层组成,客户端的Web浏览器对应B/S结构中的表示层,Web服务器对应B/S结构中的事务层,数据库服务器对应B/S结构中的数据层。
   2 数据信息的传送与更新
   常见的Web数据传输方式是:在客户端采用HTML的表单进行数据输入,实现数据上载。采用表单输入,可以传递文本、声音、图像等以单个文件形式存在的数据信息。这种数据传输方式,每次输入文件时都需要手动操作,与Web服务器建立连接,因而无法实现数据的自动传输。通常条件下基于HTTP协议,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只有在交互时才保持连接。对于数据实时传输,对浏览器端的要求是:始终能够保持和服务器端的连接。因此数据端的数据发送需要相应的程序保持与服务器端的通信连接,可以采用的程序有:数据采集程序直接与服务器端通信,或数据采集程序通过相应的Java Application或Applet程序与服务器端通信。数据采集程序将数据传送到Java Application或Applet程序,采用Java Application或Applet程序,与服务器端的Servlet程序通信,实时传输数据到Web 服务器端。异地客户端使用浏览器,利用嵌入在HTML网页的Java Applet程序的实时交互能力,与Web服务器端进行通信,获得实时数据,其中Java Application或Applet程序可以从服务器端下载到客户端。在Web服务器端,利用Servlet程序,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实时交互。对Web 端的要求是:能够实时接受客户端的数据,并即时进行数据处理,将数据发送到客户端。客户接受端,使用浏览器进行数据的接受,并且可以控制数据的传输。
   按照实时数据的生成和数据传输的关系,数据的实时传输可以分为以下3种:第1种,数据生成和数据传输在一个程序内实现,即数据的生成和数据的传输分别是同属一个进程的两个线程,一个线程负责数据采集,另一个负责数据发送。第2种,数据生成和数据传输在两个进程之间,数据的生成和传输依靠两个进程进行通信,进程之间的通信靠剪贴板来实现。第3种,数据生成和数据传输在两个进程之间,数据的生成和传输依靠两个进程进行通信,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采用文件和目录交换来实现。第1种通信方式需要采集程序能够与服务器端直接通信,效率高,但对采集程序要求高。后2种对采集程序要求低,需要增加相应的程序对采集程序进行数据提取,同时与服务器端程序通信,通用性较强。数据传输程序采用模块化结构,用JavaBean来实现,一个JavaBean负责选择数据传输方式,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另一个JavaBean负责数据的实时传输。数据传输由专门的数据传输线程负责。数据传输程序作为Java Applet和Application程序可以下载到客户端。在局域网内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通过浏览器,就可以监视现场的数据采集情况,另外还可以利用远端浏览器对现场采集数据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数据采集的远程监控。
   3 数据交换平台的结构
   数据交换平台由数据交换器、数据交换适配器和数据监控中心三部份组成。数据交换器处于核心位置,通过配置在数据交换器的数据交换服务器提供的标准化的适配器为每个数据交换节点提供服务。每个数据交换节点只需要与数据交换中心通过数据交换适配器进行交互,并通过XML进行数据转换,而不需要相互直接连接访问就可以获取到所需要的数据。数据交换适配器提供跨平台的应用系统和数据库接口。数据监控中心支持对自身和数据交换任务的监控和管理,对新增业务和交换系统进行定义和配置。实现整个数据交换系统的监控、维护和管理,也使应用系统的变化和发展可以得到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同时监控数据交换的事务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及错误补救。
   4 数据交换器的结构
   数据交换器包括格式转换、数据路由和传送服务三大功能模块。格式转换模块配置不同数据格式的映射转换及传送,实现数据格式的自动转换。可以解决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格式转换,从而保证各个数据库和应用系统间的数据共享的准确性。数据路由模块实现数据交换流程,针对不同的数据,需要设定和管理不同的数据流转过程。该模块的作用是提供图形化界面,供给数据交换平台的管理人员实现数据流转过程的定义,支持业务快速定制,以便业务发生改变,可以快速调整数据交换模式。数据交换流转过程的描述也采用XML方式。传送服务模块将目前存在的多种通信方式进行集成,具备多种接口,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和传输协议,真正实现实时的多渠道的交互式信息沟通,从而实现跨网络、跨系统、跨数据库、跨应用的数据共享和网络资源的合理使用。
   5 监控中心的结构
   (1)数据监控模块。完成数据交换任务的创建、激活、挂起、终止等,维护数据交换任务的控制数据,提供控制、管理和监督数据交换任务执行情况的功能。
   (2)安全支撑模块。保证数据交换和传输中的安全,提供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可以控制用户的数据请求和访问权限。通过严格的身份验证和权限管理,可以很好地保证系统的安全。
   (3)错误处理模块。保证数据交换中数据的准确性和传输过程的完整性,使数据交换过程成为一个事务性过程,使数据交换平台能够适应复杂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交换,提高通信的效率、健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志华.基于B/S结构的协同设计系统[J].机电工程,2008,25,(3).
   [2]杨国瑞,张思博.基于AJAX的Web应用架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6,(15).
   [3]张海俊.嵌入式监控系统Web服务器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董惠文.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11).
   [5]银琳.基于B/S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J].中山大学学报,2003, (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