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责任会计的研究

责任会计的研究

日期: 2009-10-13 12:34:45 浏览: 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其目的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使企业成为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的经济实体,并对资本运营和资本运作负责。而责任会计正好适应了企业内部管理的这种需要,将企业经济责任与会计的职能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划分责任单位,将企业经营的总体目标进行分解,按责任归属落实到内部各责任单位,并按确定的责任指标进行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考核,开展人本管理,做到经济责任、经济权利、经济效益、经济利益相结合,充分调动个责任单位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资金占用和成本费用耗费,改善企业经营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构建责任会计体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具体可对责任会计的研究作如下科学解释:
   1责任会计的内涵及作用
   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的班组经济核算,20世纪60年代的资金定额控制和成本归口分级管理,20世纪80年代的场内经济核算等都是对责任会计的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企业的规模已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股份公司、跨行业公司和跨国公司,责任管理受到普遍重视,最终形成了现代管理会计中的责任会计。
   我国企业的责任会计经历了班组核算、分级核算、内部核算责任制、目标成本管理、模拟市场核算和成本否决等发展阶段,为构建企业责任会计体系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使得构建责任会计体系不仅成为必要,也有了可能。
   1.1责任会计的内涵
   责任会计是在分权管理条件下,为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单位,并对它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考核与业绩评价的一整套会计制度。
   责任会计是以往的各种会计管理制度的发展。其共性都是贯穿一个经济责任的基本原则,所不同的是以前的经济责任制没有明确直接与会计的关系,没有和会计相结合,而责任会计则是把厂内经济责任制与会计结合起来,从实践和理论上都得出明确的概念,成为会计工作的一个领域——经济责任会计。具体说:就是在企业内部除了要算产品财务帐以外,还要按照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原则,按照责任归属,确定责任单位(车间、技术、经营、管理部门),明确责任指标(包括资金、成本费用、利润),以各责任单位为主体(对象)按责任指标进行核算、控制、监督、实行统分结合、双层核算的会计管理制度。
   1.2责任会计的原则
   1.2.1目标一致性原则
   责任会计是分权经营的产物,坚持目标一致的原则,就是指企业把一部分经营决策权下放给各责任中心,应当注意防止个责任中心为了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偏离企业总体目标而各行其是,保证企业上下目标成为一个整体,使分权经营组织形式保持高效率。
   1.2.2权、责、绩相结合原则
   在责任会计中,要为每个责任中心明确规定其承担的责任和赋予相应的的权利,同时为每个责任中心制定业绩与成果的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一方面充分调动各责任中心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保证企业总体利益的实现与提高。
   1.2.3可控性原则
   责任会计主要是以责任中心经济责任为对象,核算其责任成本。而各责任中心发生的成本有的是能够控制的。因此,对各责任中心进行考核评价时,只能考核其可控的责任,不能考核其不可控的责任。否则就无法合理地反映各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从而也就无法作出合理的评价和奖励。所以,责任会计体系必须遵从可控制原则。
   1.2.4反馈性原则
   在责任会计中,要求各责任预算的执行要有一套健全的跟踪系统和反馈系统,进行过程控制,及时、准确、可靠的反馈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使各责任中心不仅能保持良好完善的记录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而且能通过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对比分析,控制和调节他们的经济活动,以保证预定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1.2.5激励原则
   激励原则是责任会计重要的理论基础,激发企业内部各责任者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是责任会计的目标之一。因此所确立的目标或预算以及各项奖惩措施,都应有效地调动全体职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工作。
   1.2.6人本管理原则
   责任会计是在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本质上是一种“人本管理”。责任会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指标和适当的奖惩标准,注意从物质和精神多方面激励,对员工按奖惩标准进行奖惩,既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满足人的高层次需要。
   1.3责任会计研究的作用
   1.3.1责任中心的划分方式灵活化
   分散经营单位类型的划分,主要取决于计量产出的困难和所赋予下级管理者的自主权和责任。通过责任会计的研究,使得企业职能部门产品的数量计量变得非常容易,管理人员能够使职能部门对其各经营单位产品所发生的成本负责,因此可以允许那些以前被当作酌量性费用中心的组织单位成为标准成本中心或利润中心。
   1.3.2业绩评价指标均衡化
   业绩指标的选择是组织面对的最关键挑战之一,在提出战略性计划、评价组织目标实现以及奖惩管理者时,业绩计量起着关键作用。责任会计中业绩指标的建立,还应结合具体环境、行业特征和企业自身特点灵活运用。
   1.3.3责任报道模式多样化
   研究者认为,责任中心的业绩报告应当更具有整体性、前瞻性和决策相关性,并且报告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以促进组织战略的更好实现。
   2现代责任会计的理论框架
   2.1现代责任会计概述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要解决好企业和市场的关系,必须确定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总体目标,并对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责任会计能很好地发挥这方面的作用。因为责任会计需要将企业总体目标中的价值指标进行分解,按照经济责任归属,传递、控制、考核、报告经济信息,并对经营活动的业绩与规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形成全员参与,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责任会计强调按确定的经济指标进行事前、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考核,做到经济责任、经济权利、经济效益、经济利益相结合,并把企业资产和生产资料的使用、经营、管理落实到每个职工,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就能有力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有新的增长,企业资产能保值增值。
   2.2现代责任会计的特点
   2.2.1现代责任会计要体现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其基本内容是,首先设置各责任中心,然后制定责任指标和适当的奖惩标准,最后通过业绩报告,反映实际与责任指标的差异,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
   2.2.2现代责任会计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以成本管理为基础
   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就是要合理安排企业资金管理中的权利,使资金资源在企业中配置最佳、使用效果最好。以成本管理为基础就是要求企业合理组织和管理生产成本,实行全员成本管理、全过程成本管理和全方位成本管理。
   2.3与传统的责任会计的区别
   2.3.1责任分配
   传统责任会计将责任分配的重点集中在组织系统和个人上,现代责任会计将责任分配重点从组织系统和个人转移到流程和小组。
   2.3.2责任目标的选择
   任会计在责任目标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建立了流程导向的贡任目标,这些目标与流程的效率和产出紧密相连,并按照市场的变化进行组织。其次,现代责任会计中的贡任目标本质是灵活多变的,它们必须不断改迸和完善,以反映新条件、确立新目标,并且推动企业取得更好的成绩。
   2.3.3业绩考核
   现代责在传统责任会计中,业绩考核是通过实际指标和预算指标的比较来实现的,成本往往是考核的重点。在现代责任会计中,时间、质量和效率都是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
   3现代责任会计在企业的实践的现状和问题
   3.1现代责任会计在企业的实践的现状
   从1990年以来,理论界众多的学者便开始对现代责任会计各领域进行探索,如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报告模式等。但是实务界关于企业披漏相关的现代责任会计信息仍然停留在原始的自发阶段。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职业团体都没有高度重视现代责任会计信息披漏,仅有个别部门对此作了相关规定。由于制度的缺陷以及其他原因,企业对现代责任会计信息的披漏十分不规范、不完整。因此,难以满足国家管理部门及其他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3.2现代责任会计在企业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2.1文化价值理念、意识形态倾向导致对社会责任会计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3.2.2信息披漏的模式单一
   3.2.3现有会计报表体系中缺少社会责任会计科目
   4现代责任会计在企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1划分责任中心,确定责任范围
   责任中心是指根据其管理权限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并能反映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企业内部单位。划分责任中心是责任会计体系构建的第一步,也是其基础,必须根据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划分不同层次的责任单位,划分责任中心,并根据不同层次的特点和管理范围划清责任范围,组织单独核算,同时赋予相应的管理权限,以保证责任中心承担责任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充分调动一切可行性因素,使各责任中心在其职责范围内,恪尽职守,努力工作,由工作绩效来评定奖惩。基于企业内部责任单位业务活动的特点不同,责任中心一般可区分为投资中心、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三大类。
   4.2 编制责任预算,确定责任目标
   建立责任中心,实质上是对企业整体目标按照责任权限和责任范围进行责任分割。而这种分割需通过制定一系列指标来确定,责任预算就是以责任中心为对象,按照责任中心的责任范围及可控制内容编制的责任计划,将责任中心的经济责任数量化,并以此作为责任中心努力的目标和对其进行考核的依据。
   4.3 编制业绩报告,进行业绩考核
   在责任会计体系中,应对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通过责任考核,可以区分责任中心责任和企业责任,区分责任中心的主管责任和客观责任,真正落实经济责任制。通过考核,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制定措施以消除责任实施与责任预算之间所产生的差异。同时对责任中心的责任者给予一定的激励或适当的制约,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5完善现代责任会计的对策
   5.1国家鼓励理论研究者研究现代责任会计
   理论永远指导实践,在我国要大力推行现代责任会计,离不开理论工作者的研究和引导。理论工作者作为国家良好经济环境的受益者,积极为国家会计制度的发展献计献策理所应当。但由于现代责任会计从产生到现在只有很短的历史,发达国家尽管在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迄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计量体系可供借鉴。在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刚刚起步,难度不小。为了鼓励理论工作者个更好地深入研究,促进现代责任会计理论上尽快创建一套相应的法规,对企业应当揭示的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计量方法和对外报送形式作出有关规定,并早日将其付诸于企业会计实务工作,使现代责任会计信息披漏更加充分、合理,社会更加和谐,就必须采取措施,制定有关的鼓励政策。
   5.2完善信息披漏
   5.1国家鼓励理论研究者研究现代责任会计
   披漏更加充分、合理,社会更加和谐,就必须采取措施,制定有关的鼓励政策。
   5.2完善信息披漏
   社会责任信息披漏是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就企业履行现代责任会计情况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为促进企业责任会计信息披漏的规范化,我国应尽快出台会计准则及指南。根据我国的现状,目前难以做到从没有专门的信息披漏直接过渡到以单独会计报表披漏社会责任信息。因此,应采用一条渐进式改革的道路,即先通过文字叙述方法在表外以附注形式披漏,然后逐步过渡到增设相关会计科目以货币形式计量,最终实现会计信息与非会计信息相结合、表内与表外并用的综合披漏形式,并通过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责任会计信息分析体系,以达到促进全面反映现代责任会计信息的目的。
   5.3创新劳动组织制度,激发企业经营活力
   企业是生产力的基础,劳动力要素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个合理安排和使用劳动力的劳动组织制度对激发企业活力、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要素的贡献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合理的劳动组织制度应建立在以人为本、以义取利的经营思路上。其次,合理的劳动组织制度应变劳动者“经济人”假设为“社会人”定位。其理论支点是:人的需求是随着社会进步及其自身经济地位的改变而变化的,当他们的生存、安全等物质需要难以满足时,他们为生存而工作,因而是经济人,故我国传统的劳动组织制度得以支撑;而当温饱问题解决以后,社会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等就成了工作动机,这时他们就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企业实施责任会计标准,就是要通过营造健康的经营环境,调动员工积极性,从而达到企业发展目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