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交通事故原因浅谈

交通事故原因浅谈

日期: 2013-5-17 23:40:17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温家朗

摘要:交通安全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大公害之一。美国学者乔治?维伦在他的著作《交通法院》中写道:“人们应该承认,交通管理已成为今天国家的最大问题之一,它比火灾更严重,因为每年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死伤和财产损失比火灾更大。它比犯罪问题也严重,因为它与整个人类有关,不管你是强者还是弱者,富人还是穷人,聪明人还是愚蠢人,男人、女人、小孩、或老人,只要他们在公路或街道上,每分钟都有死于交通事故的可能。”
关键词:交通安全,交通管理 ,管理体系,交通法规,人为因素,环境因素
引言
本学期我选修了《交通安全》这门课,本来就选择一些与车辆相关方面的课程,而交通与车辆有关,所以就决定选择它。不过在上课之后,我慢慢发现选择这门课很有意义。交通安全,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但是看似简单熟悉的词眼,对于许多人来说,也许就是因为知道,反而变得不太注重,就是因此,我们又看到了另一个词眼——车祸,而且它出现的频率越发增加。当交通安全不被重视的时候,车祸就会容易发生,而我们为车祸所付出的代价又往往是巨大的,惨痛的。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每年发生交通事故近40万起,死亡超过10万人,受伤近5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近20亿元,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各类安全事故的75%。尤其是在我国汽车保有量仅占全世界汽车总量8%的情况下,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超过全世界五分之一,而且车祸死亡率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
交通是一项由人、车、环境、管理体系和交通法规等因素组成的社会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酿成大错。
(一) 人为因素
人是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主体,包括所有使用道路者,如机动车驾驶员、乘车人等。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其中有的是因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所致;有的是因机动车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违章行驶、操作失误。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活动的频繁,人与车、车与车之间的交通冲突的机会增加,另外,由于人们受生活环境、作业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心理素质、生理条件的制约,人的自由度很大,可靠性与机械相比是很差的,交通事故发生概率自然增加。同时,人们的传统交通观念、出行习惯的沉积虽有所改变,但在短期内难以有较大的转变,人们群体文化素质不高及其提高速度与快速发展的交通事业之间不协调,交通意识转变速度与道路交通的发展、机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管理的要求不协调,与交通管理的新技术、新手段不协调,这些也成为困扰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最为突出的就是机动车驾驶员引发的事故,直接影响到我国的交通安全。而当事故发生后,有相当一部分肇事司机为逃避处罚而选择了逃逸,致使一些本可以救活的伤者死亡。还有一部分是属于路过者视而不见,缺少公德心致使伤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而死亡,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给我国的道路紧急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们从驾驶员方面分析 。由于机动车驾驶员数量以及增长速度过高,群体文化素质不高,安全驾驶技术水平不高,部分驾驶员缺乏职业道德,交通违法行为严重,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注意力分散、疲劳过度、休息不充分、睡眠不足、酒后驾车、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等潜在的心理、生理性原因,造成反应迟缓而酿成交通事故。引发交通事故及造成损失的驾驶员主要违规行为包括疏忽大意、超速行驶、措施不当、违规超车、不按规定让行这5个因素。其中疏忽大意、措施不当与驾驶员的驾驶技能、观察外界事物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有关,而超速行驶、违法超车、不按规定让行则主要是驾驶员主观上不遵守交通法规或过失造成的,驾驶员驾驶技术生疏,情绪不稳定,也会引发交通事故。同时,驾龄在2-3、4-5年的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次数多,死亡人数多,而驾龄为1年的驾驶员人数在驾驶员总数中并不占优势,但造成损失的比例却是最大的。3)从行人分析。不走人行横道、地下通道、天桥;翻越护栏、横穿和斜穿路口;任意横穿机动车道,翻越中间隔离带;青少年或儿童突然跑到道路上,对突然行进的车辆反应迟缓、不知所措;不遵守道路交通信号及各种标志等,从而导致交通事故。
(二) 车辆因素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中的主要元素,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主要因素是转向、制动、行驶和电气四个部分。我国机动车种类多,动力性能差别大,安全性能低,管理难度大。机动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处于各种各样的环境,承受着各种应力,如外部的环境应力、内部功能应力和运动应力,以及汽车、总成、部件等由于结构和使用条件,如道路气候、使用强度、行驶工况等的不同,汽车技术状况参数将以不同规律和不同强度发生变化,或性能参数劣化,导致机动车的性能不佳、机件失灵或零部件损坏,最终成为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因素。加之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步伐比较快,而车辆性能更新速度还未能跟上高速公路的建设步伐,车辆高速行驶可靠性差、安全性差,导致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由于车的可靠性,安全性差,事故发生后对驾驶员或车上乘员的保护不够,致使很容易出现人员伤亡。这就为我国的高速公路紧急救援工作制造了大麻烦,还没等救援人员赶到,伤者已经死亡,降低了紧急救援的成功率。
(三)环境因素
在雨、雪、雾、风等天气条件下,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存在危险性较大,驾驶员的视线受影响,车辆难以控制。在异常气候条件下驾车行驶在道路上,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因此,驾车行驶在公路的驾驶员应掌握特殊气候条件下的驾驶特性,适应各种复杂气候条件下的道路环境。
(1)降水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雨天对安全行车十分不利,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存在危险因素较大。高速公路发展较早的一些国家事故统计表明,雨天的高速公路事故危险要比干燥路面时增大2~3倍。在雨大的高速公路上行驶,会产生“水滑”现象。机动车在高速公路行驶时,因轮胎与路面间的积水不能排除,水的压力使车轮上浮,形成汽车在积水路面上滑行的现象,称为“水滑”现象。在这种状态下,轮胎和路面间没有附着力,制动、转向将失效;雨天路面变滑,轮胎与路面的附着系数明显下降,因此,使制动距离大大延长,一般增加两倍左右。车速越高,附着系数越低,在车辆制动时,车轮很容易抱死,发生侧滑和甩尾的可能性增加,使车辆失去控制,最终导致严重事故发生;在雨天行车,驾驶员的视线障碍较大,能见度大幅度下降,可视距离大大缩短;遇大暴雨天气,要注意高速公路的边坡有滑坡危险,山区高填挖路段有落石危险。
(2)浓雾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途经的地域不同,气候变化差异较大,在高丘山岭地区行驶时,随时会遇到大雾,因此,道路管理人员及驾驶员都应采取安全措施。雾天能见度下降,妨碍驾驶员的视觉。特别是浓雾天气,驾驶员的视力下降更多,影响驾驶员的观察和判断力,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雾天除使视距变短外,还有因空气湿度大而引起的玻璃透视率下降和后视效果变差,从而造成交通事故。
(3)冰雪路面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冬天下雪时的雪花及雪后经碾压形成的冰雪路面,严重影响高速公路行车安全。下雪时飞舞的雪花阻碍了驾驶员的视线。当雪后晴天时,由于积雪对阳光的强烈反射作用,又十分耀眼,产生眩目,即雪盲现象,使驾驶员的视力下降,对行车安全极为不利。冰雪路面是北方冬季的自然气候形成的,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冬季雪天形成的积雪路面;秋冬季转换时,雨水突然遇冷形成的冰雪路面;冬季早晨因寒冷形成的有霜花的路面。冰雪路面比雨天的路面更滑,车辆制动、转向所受影响更大,操纵性难以保证,因此危险性也更大。冬季白天与夜晚温差较大,降雪在白天经气温回升而消融,入夜后又会被冻结,路面的附着系数下降到0.1~0.2,冰面的附着系数仅为0.07~0.1。在这样滑的路面上行驶,车轮上作用力的突然变化很容易破坏轮胎与路面的附着状态,使轮胎失去抵抗侧向力的能力,导致汽车侧滑、甩尾,失去控制,甚至发生事故。
(四) 管理体系
由于交通管理不足而造成交通事故紧急救援不力的主要表现为:
(1) 警力严重不足,整体执法水平不高。
(2) 道路交通设施欠缺。
(3) 交通科学技术管理落后,科技含量不高。
(4) 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社会化管理交通的各种措施没有落实。
(5) 各有关部门在管理立法规划等方面,缺少严密和长期的合作。
(6) 管理决策者的思想观念不适应。
我国交通管理人员素质、文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低,缺乏与交通管理需求以及所应用新技术、新手段相适应的知识型、综合型的管理人员。交通秩序不良恶化了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许多城市道路拥堵日益严重,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交通秩序混乱,缺乏有效的交通组织、控制、交通渠化等手段,交通秩序难以改观,加之无效交通所占比例增加,交通量的增加和不良的交通秩序降低了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的有效性。道路阻塞严重影响了紧急救援人员从出警到到达现场的时间,延缓了救援的步伐,造成过多的人员伤亡。
道路是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道路建设逐步加大,公路里程增加,高等级公路增加幅度明显,交通客货用量增加,道路结构和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为道路交通安全改善打下了基础。但是,在我国尤其是城市道路交通构成不合理,交通流中车型复杂,人车混行、机非混行问题严重;部分地方公共交通不发达,服务水平低,安全性差;自行车交通比率大,骑车者水平不一,个性不同,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和行人争道抢行;无效交通如空驶出租车较多、私人车辆增加,这些无疑恶化着我国城市的交通安全状况。许多城市道路结构不合理,直线路段过长,道路景观过于单调,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注意力分散,致使反应迟缓而肇事。汽车的转弯半径过小,易发生侧滑。驾驶员的行车视距过小,视野盲区过大;线形的骤变、“断背”曲线等线形的不良组合,易使驾驶员产生错觉,操作不当,酿成事故。另外,路面状况对交通安全影响也较大。道路等级搭配不科学,路网密度不足,交通流不均衡,个别道路交通负荷度过大,交通安全性差;道路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交通影响分析,缺乏足量配套的措施、交通管理措施、停车设施等,容易形成交通安全隐患。我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低于交通需求的发展速度,有的道路的设计要求与实际运行状况不协调;各地区道路线形、道路结构、道路设施不一,客观上给过境车辆的驾驶员适应交通环境带来难度;道路标志标线设置不科学、数量不足、设置不连续;道路周边的环境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没有与交通安全混为一体,设计标准和实际不协调,所有这些必然会导致交通事故层出不穷。
(五)交通法规因素
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是秩序化交通,遏制道路交通事故的前提。道路交通规则的意义就在于秩序化交通,减少因无序交通而产生的交通堵塞、交通碰撞及因碰撞现象给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维护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利益,让每一个交通者都能平安、顺利地实现交通目的。然而目前,由于我国刚颁布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还没有被广大老百姓完全的了解,有的地方老百姓甚至都不知道《道路交通安全法》,在这样的情况下,致使各种交通隐患得以上路,从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而路上尽管有一定的秩序规范,但它不仅缺少对隐患的制约能力,而且对路面秩序控制能力也明显不足。
结论
由上可知,交通事故是有人、环境、车、管理体系和交通法规等几个方面共同影响的,我们应该保证在各方面都不出差错,才不会发生交通事故。而且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还是在发达国家面临的维持发展过程中,保证道路交通安全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交通安全形势严峻,交通安全管理任重而道远。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下,交通安全畅通更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要让更多的人关心交通事业的发展和交通安全工作,使我国的交通安全工作在新的历史进程中。
参考文献
[1] 交通网
[2] 中国公路网
[3] 人民网
[4] 羊城晚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