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

日期: 2011-11-15 12:42:41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杨晓东,胡瑾

   摘要: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岗位能力分解,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根据精细化学品生产岗位的特点和要求,构建了“一平台-四模块-多项目”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并对今后的建设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工学结合 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实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果课程不改革,就都很难落实。近年来, 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岗位能力分析,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根据精细化学品生产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吸收“宽基础、活模块”、“项目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等高职教育理念,构建了“一平台-四模块-多项目”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1 专业岗位能力分析
  为了明晰专业培养目标,我们围绕“培养在精细化工生产一线从事生产操作与控制、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的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这一主线,组织了由企业专家、高职教育专家、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小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岗位能力分析,确立了精细化工生产过程操作与管理、精细化学品的检测分析、精细化工产品开发和精细化学品的工艺设计岗位技能的培养的专业改革思路。学海网(www.xuehai.net)
  2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针对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面广、量大、领域多的特点,率先于2002年提出精细化工专业建设的设想:即本着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加大课程综合化的力度,形成 “一横多纵”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下包含一个精细化工概论和以精细化工产品为主线的若干个可选择的教学模块,如涂料生产技术,催化剂生产技术,助剂生产技术等,每一模块由若干关联的项目组成,各学院可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效地解决了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与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体系之间的矛盾,培养的学生更能贴近市场。
  近5年,由企业专家、高职教育专家、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小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岗位能力分解,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根据精细化学品生产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吸收“宽基础、活模块”、“项目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等高职教育理念,构建以《基础化学》、《化工单元操作》、《精细有机合成技术》、《精细化工装备技术》、《精细化学品制备》等课程为“一平台”,以日用化学品、功能材料、催化剂和助剂、生物制品为“四模块”,每个模块下又含多个相关项目的“一平台-四模块-多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
  3 系统化项目化课程的开发
  在繁多的精细化学品中选择具有典型生产工艺的产品,以系统化项目课程的形式贯穿反应、分离精制、复配、分析检测等精细化学品的生产过程,在使学生获得必备的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步形成“化工思维”。专业教师认真学习项目课程开发的理论与经验,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与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共同制定项目化课程标准、确立项目化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先后与金陵石化化工一厂、江苏冠军涂料实业有限公司、南京太化化工有限公司、南京尊龙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重点选择催化剂和助剂模块,开发了四门项目化课程。编写了项目化课程标准与项目化教材,并在院内建成了相应的生产教学车间。吸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精髓,与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共同开发系统化项目化课程,经过系统化训练,受教育者在获得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获得精细化学品生产的一般规律。根据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设备特点,在教学车间建成塔釜装置,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并成功转让;建成了高常压催化剂评价装置、涂料生产和测试装置、表面活行剂生产和复配装置,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将课堂搬到教学车间,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在项目实施的同时,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责任关怀”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4 多方位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确定评价体系的原则:①理论性与操作性相结合,注重可操作性;②全面性与实效性性相结合,更加注重评价的实效性;③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更加注重动态发展;④经常性原则;⑤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为导向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学海网(www.xuehai.net)
  评价体系的原则,并结合相关职业标准,建立了多方位考核评价体系。该体系分为理论知识考试、操作考核、岗位实训、产品质量、生产、测试报告、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七个部分。技能操作考核可在精细化工实训中心各教学车间内进行,也可在相关校外实训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占本课程总成绩的20%,操作考核30%、岗位实训、产品质量、生产、测试报告各占10%,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各占5%。其中实训过程考核包括:态度、纪律、卫生习惯、操作规范等;报告的重点在于数据的真实性、方案的可行性与结论的真实性;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实验创新和思想创新,学期结束时进行一次应知应会的面试。
  5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展望
  5.1 不断充实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新时期精细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调整岗位核心能力,构建新课程体系,融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一体,突出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辩证统一。根据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职业岗位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不断充实“日用化学品、功能材料、催化剂和助剂、生物制品”四大模块,完善每个模块下相关项目。
  5.2 加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力争使本专业群成为拥有两名专业带头人、师资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双师型教师达90%以上的优秀教学团队,建成一支知识及年龄结构合理,专兼职教师比例达1:1的优秀教学团队。
  5.3 逐步完善实训设施建设
  在现有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将典型精细化学品的生产过程开发成仿真软件,并根据岗位需求建成技能培训包一个,建成有机合成工题库一套,开发共享型资源库一个;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功能材料、催化剂与助剂生产教学车间的作用;与企业共建日用化学品生产教学车间一个、生物制品生产教学车间一个。依托行业、区域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人脉优势,加强与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开拓深入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三个。学海网(www.xueha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