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机电部专业课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报告

机电部专业课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报告

日期: 2011-10-10 21:28:47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该课题从本校实际出发,立足发挥学生的主体和合作作用。在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构建以“目标导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方案开展科研工作,并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把一些和本课题相关的新理论、新动态、新经验、新方法引入到我校的研究中来,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的中国,需要富有主动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来建设,21世纪的教育发展模式必须为学生提供更为宽松的自主发展空间。只有让一代新人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合作尝试中学会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才能使其具备主动发展自己,积极完善自己的基本素质,才能使教育走向有效和成功。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方面也存着不足和薄弱环节,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有人对中国的教育作出了这样的评价,我们有两个不足:一个不足是: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另一个不足是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这种情况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
   二、研究的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的自主发展的格局,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并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合作性意识和求异求同思想的思维能力。培养出一批勇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敢于引导学生创新,善于引导学生创新,积极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的名教师,使全体教师具有初步科研能力,部分教师达到较高科研水平。
   三、研究内容
   1.开展构建以“目标导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2.探索在课内、课外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主要方法。
   3.在课题引领下,如何关注教师的自身发展,使教师成为科研型、技能型、能力型教师,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目标导学理论依据:
   学习过程是学习水平由低到高逐步递进的。首先,学习本身含有不同的水平,对同一学习内容,尽管学习结果一样,但学习水平可能不同。水平的不同,则会影响后续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因而建立目标体系,能引导和控制学生达到应达到的学习水平。其次,学习是按由低到高的不同水平逐步递进的。每一较高水平的学习植根于较低水平的学习上,正如没有对知识的理解,就谈不上运用。因而设计出由低到高的一个紧接一个的程序化目标,通过评价学生对学习目标所达到的水平,以调整教师给学习提供的学习条件和时间,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的潜力。
   目标导学它是指以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导向,以学习评价为动力,以矫正、强化为活动核心,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据和教改的目的:第一,借鉴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理论,用不同水平的目标界定各知识点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第二,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
   2.自主探学理论依据:
   教师的重要任务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科学调节学生的学习与其需要之间的关系,既能充分体现教学目的,又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情感需要实现和谐的统一。即,善于创设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善于调整教与学的关系,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怀着快乐的情感进行学习,从而感受学习探究的乐趣,产生学习探究的动力,自主地在克服各种学习障碍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习的内化,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和满足。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积极性和主体作用,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强调多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和时间,以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注入式”的传授教育为“自主学习”的创造教育。即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思维过程让学生说,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下。
   3.合作助学的理论依据: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与其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小组讨论越来越多的被教师引进课堂。这种形势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也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更多的互相交流的机会,有效的小组合作讨论确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诱发各类学生积极主动的根据各自能力学习新知识,这样就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挥小组群体智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小组合作学习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突破了单纯的师生交流,使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二是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小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为学困生创造发问的机会,在优生帮助下达到求知的目的,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是自己学到的知识条理化,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中等生如鱼得水,在他人启发下,跳一跳摘到了“桃子”,从而达到一种“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三是突出了学生学习的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活动的观点不仅指向掌握知识,而且指向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向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
   4.当堂训练的理论依据
   测试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大规模的标准化测试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组织实施。考试的全过程(从确定测试目的、制定考试大纲、编拟试题、评阅试卷、计算成绩到分析测试结果)是一项系统工程。考试全过程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保证了测试有较高的信度(测试的可靠性)和效度(测试的有效性)。
   学校中的课堂训练测试由教师组织实施,规模小,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像大规模的标准化测试那样每个环节都按照严格的科学程序进行,但也必须遵循测试的基本原则,逐步实行标准化,努力提高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实现测试的目的。众所周知,测试理论只有在与教学实践相适应时,考试才能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但作为教学指挥棒的各级各类考试,往往成为影响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考什么就学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这是目前考试左右教学的必然结果。就测试形式而言,阶段性测试属于诊断性测试,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一种最常见,最普通的测试,其主旨不在于检训练生成绩,而在于发现教与学中的薄弱环节,以便随时改进。当堂训练,就是学什么、教什么、练什么就考什么,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能及时有效的检测出学生当堂的学习情况,利于及时调整教学、课后辅导、巩固复习;能及时反馈矫正学生学习情况,极大的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五、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工作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法,调查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教师的积极性,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使研究工作更符合实际。
   文献研究法:我们从多渠道,多角度搜集资料、信息及国内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经验教训,结合本校实际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尽量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保驾护航。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1.建立完善的课题网络,责任到人
   课堂教学工作: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在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制定研究效果检测的评价标准,并及时进行检测,每学期末进行阶段性总结。
   2.课题的研究与学校自主发展有机结合
   学校发展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为思想,紧密结合我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为着力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突破口,创建一流学校的”的办学目标定位。
   3.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学生需求,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初探
   展标自学——自主探究——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学习成果——巩固练习反馈——师生质疑归结
   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初探
   任务布置——任务分析——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正确引导、归纳提炼——成果展示——任务评价
   4.加强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反思
   在教学中实践,教师将实验的结果撰写成课后反思,树立教学反思的意识,以便二次教学,同时课后小记又是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第一手资料来源。要求每位教师要强化课后教学反思,着重从三个方面作好课后记:(1)记成功之举,将教育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的做法;临时应变的得力措施,学生创新的想法,动手操作中发现的问题,师生共同启发想到的妙法。(2)记“败笔”之处。(3)记再教设计,一次活动,一次教学下来,精心沉思,体会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做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上有哪些新招,训练是否到位等等,考虑新的做法,写出“再教设计”。
   课后反思,贵在坚持,定期撰写《教学反思》,及时阶段性总结归纳自己的教育教学得失,教研组负责收集交流,整理汇编,达到总结、反思、提高的目的。
   5.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课内外相结合。课堂教学,空间局限性很大,课题的研究针对学科不同,有的要延伸到课外,且需要家长和社会力量的支持。
   (2)形式求多样。从班级和学生实际出发,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办法。
   6、立足校本研究,教、研、训三位一体
   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思想指导下,我校加大了“校本教研”的力度,使每位教师自觉成为科研课题的提出者、研究者,提升者。使“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训”三位一体,相互服务,相互促进,开展“科研在课堂”的系列活动,使课堂教学、小组辅导的过程成为“研究的过程、创造的过程”。
   (1)建立正常的学习机制: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个学期组内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课时。每周固定时间组内学习教研,确保理论学习、反思交流的及时、到位。
   (2)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活动。
   六、研究成果
   (一)探索出了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的模式
   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初探
   展标自学——自主探究——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学习成果——巩固练习反馈——师生质疑归结
   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初探
   任务布置——任务分析——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正确引导、归纳提炼——成果展示——任务评价
   (二)教师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1.观念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明显的改变,在不断的更新中,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角色的转换,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促使学生合作互助学习,增强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2.理论水平明显提高。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将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汇集成文,撰写了大量的随笔、反思、实录、设计等。在课题的引领下,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征文活动,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3.教师的授课水平明显提高。课堂的45分钟有质量,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在我部有江苏省中心教研组成员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优秀教师1人,区级骨干教师2人。
   (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教学成绩得到提高
   本课题的研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高。表现为:课上积极讨论,大胆质疑,课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课题研究的结论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及动手实践能力”是现代教育必须承担的重要任务,更是培养未来人才的迫切需要,通过几年的研究探索,我们总结出:
   1.从小处着眼,从小处抓起,从小注重培养,注重自身的发展规律,积极引导,就能使学生树立起自主发展的意识,具有合作和创新的意识,激发其好奇心,培养和提高他们实践能力。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构建适应学生发展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就使学习知识的过程转换成为学生主体参与的知识探究过程,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3.小组合作当堂训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合作和发展空间,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学习知识的成功和喜悦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课外活动,是对课上学习的一种延续与拓展,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拓,体验的加深,创造思维的发展,在实践中得到真知,才有创造思维的火花。
   八、讨论与建议
   1.如何让校本教研发挥其主体作用,让每位教师都能在研究中尝到教研的乐趣,全面地提高教师的整体科研意识,发挥其实效性,尚有待于进一步地探索。
   2.学生的全员参与,整体水平的提高,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工作中,还不能完全作到;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创设整体的氛围,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将进一步通过学科间的融合,汲取先进经验,不断改进,将课上拓展到课下,将校内拓展到校外,办有特色的不同学科的教学,是今后课题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
   3.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力度有待于提高,要真正搞好科研,提高一些相关能力,如搜寻信息能力,阅读能力,撰写科研文章的能力,利用先进科研方法进行实验的能力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今后,应在这方面加大培训力度,让教师们边学习边实践,切实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加强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搭设竞争与合作的平台,减少无效和重复的研究,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是我们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