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低频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尿潴留的疗效观察,硕士学位论文,共62页。
摘要
研究背景:神经源性膀脒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的临床常见合并症。尿潴留是神经源性膀胱的主要表现,尿潘留指膀胱为尿液充满,尿液存留在膀胱内,不能排出的一种临床表现。神经源性膀胱的主要治疗任务是保护肾功能,减少上尿路的损害,通过减少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来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电刺激疗法和磁刺激疗法等,但目前仍无一种方法可以治愈,都是在保护上尿路的基础上,减少残余尿量,增加单次排尿量,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试验目的:本研究应用低频电剌激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探讨低频电刺激治疗是否能够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改善尿缩留症状。观察低频电刺激对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的临床康复疗效。
试验方法:将确诊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和行间歇导尿,治疗组还接受低频电刺激治疗,20分钟/次,1次/天,5天/周。观察指标为治疗前、治疗后第10天和第20天的日排尿次数、24h单次排尿量、残余尿量及膀胱内压力。
试验结果:治疗组患者低频电剌激仪治疗后,患者排尿次数较前增加,治疗时间越长,排尿次数改善越大
......
关键词:低频电刺激 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 脊髓损伤 膀胱内压力
前言
神经源性膀胱是康复医学巾常见合并症,尤其多见于脊髓损伤,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要原因,最终表现为尿失禁和尿蒲留。尿潴留指膀胱为尿液充满,尿液存留在膀胱内,不能排出的一种临床表现。在脊髓损伤早期阶段,患者因病情需要,需要接受大量输液以维持生命、预防感染及营养神经等,而且患者处于脊髓休克期,膀胱呈无张力状态,临床上大多数采用留置导尿的方法解决患者排尿问题。但长期留置导尿,有其不能克服的缺点,如长时间的留置导尿管刺激尿道口可引起尿道炎症,尿道周围脓肿,严重者形成尿瘘,或者引起膀腕炎,继发膀耽结石,使膀胱的顺应性降低,进而造成膀腕容量减少,出现“小膀胱”现象等。所以,在脊髓损伤早期,可以尽早指导患者行早期膀耽功能训练,急性期结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拔除留置导尿管,指导患者及家属行间歇导尿。间歇导尿的优点:1.减少泌尿系感染发生率、避免尿液返流、降低肾积水和尿路结石的发生率,是目前神经源性膀脓患者管理膀胱巾保护肾功能最佳方案;2.保持膀腕规律性舒张与收缩的功能,使之接近健康膀胱的功能,重新建立膀胱反射弧,使膀胱完成排尿及储尿功能;3.减轻植物神经反射障碍;4.减少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依赖程度,对社会活动影响少,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性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发明间歇性导尿的科学家Lapides表明间歇导尿可以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的机制有:1.定时导尿,能够缓解膀腕过度充盈,降低膀腕压力,改善膀耽壁的血运,减少过大压力对膀耽功能的损伤,使膀胱抵抗细菌能力明显增强;2.膀耽自身有强大的抵抗细菌的能力;3.膀胱内细菌过度繁殖可侵害膀耽壁,定时导尿可减轻细菌对膀耽壁的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