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网络技术》1-8章讲义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章 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第四章 网络操作系统
第五章 因特网基础
第六章 网络安全技术
第七章 网络应用:电子商务
第八章 网络技术展望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快速而高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特点:信息处理;广泛适应;计算机的价值观;计算机的利弊观。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
(1)大型机阶段
1946 ENIAC 电子管计算机 5k
(2)小型机阶段
计算机进入中小企事业单位
(3)微型机阶段
计算机进入个人家
1971 Intel4004 第一代微处理芯片
1981 Intel8088 IBM-PC个人计算机
(4)客户机/服务器阶段
互联网
(5)互联网阶段
1969 ARPANET(阿帕网)美国国防
1983 使用TCP/IP传输控制协议与网际互联协议。
1991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科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
1994 我国实现采用TCP/IP传输控制协议的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
四大主干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 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 ChinaGBN
3、计算机分类:
传统的分类方法::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现实的分类方法: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 局域网主要技术特点是:(P53)
2、共享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主要为:
(1) 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
(2)令牌总线方法(TOKEN BUS)。
(3)令牌环方法(TOKEN RING)。
3、局域网参考模型(IEEE802)
(1)IEEE802参考模型:IEEE802参考模型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在1980年2月制订的,称为IEEE802标准,这个标准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又划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
?局域网参考模型: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 802委员会结合局域网自身的特点,参考OSI/RM,提出了局域网的参考模型(LAN/RM),制定出局域网体系结构,IEEE 802标准诞生于1980年2月,故称为802标准。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开放的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已得到广泛认同,并提供了一个便于理解、易于开发和加强标准化的统一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因此局域网参考模型参考了OSI参考模型。根据局域网的特征,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一般仅包含OSI参考模型的最低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如图所示。
资料预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