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油价背景下全球化格局出现新变化

高油价背景下全球化格局出现新变化

日期: 2010-4-20 12:08:50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自今年初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关口以来,一直在百元美元以上高位运行,7月初更是创出了每桶147美元的历史新高。随着高油价时代的来临,其后续影响正逐步显现。高油价导致国际运输成本上升改变了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国际产业转移和国际资本流动也出现向发达国家及周边地区回流的新迹象,石油美元的投向也正在对全球利率和金融市场造成影响,经济全球化的格局正在出现新变化。
   本轮国际油价走高特点及原因
   本轮国际油价走高始于2002年。此轮油价上涨不同以往,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时间长,2002年以来历时7年有余。二是涨幅大,2001年国际原油年均价仅为24.2美元/桶,到今年7月初已攀升至最高超过147美元/桶,涨幅超过500%。目前虽冲高回落,但仍维持每桶120美元左右的高位。三是牵涉面广,涉及南北主要国家,与次贷、粮食危机和滞胀威胁紧密关联。
   与前几次石油危机不同的是,本轮油价高涨,经济因素主导,地缘安全因素居次要地位。一是原油消费量大增,美国能源部统计,2007年全球日均原油消费量8570万桶,2008年可能超过8720万桶。二是中印等新兴大国消费和进口增长,2002~2006年,中印原油进口增量已占全球原油进口增量的40%。三是美元持续走软,美国PEC能源咨询公司认为,美元汇率加权指数与原油价格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美元每贬值1%,将推动油价上涨5%。四是国际游资大肆炒作,国际能源专家分析,本轮油价上涨的各种因素中,投机因素占20%~30%。
   高油价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高油价下全球利益分配格局发生变化 高油价使美国获得相关利益。通过美元贬值推高油价,高油价之下,粮食被制成乙醇油用于汽车燃料,从而推动粮食价格的上涨,有利于美国增加农产品出口,目前,美国粮食出口已占世界1/3。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是石油库存最多国家,并且参股国外石油公司股权最多的国家。有数据显示,美国的次贷损失单在美国国内的金融机构就造成了大约4000亿美元的损失。而美国三大石油巨头的已知石油储备的价值在这个阶段增加了将近4000亿美元,次贷损失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通过油价上涨而抵消。
   高油价促进产油国经济发展。海湾六国2007年石油收入达3640亿美元。预计今年海湾六国GDP总值将达1万亿美元以上,增幅达到36%。
   过去8年,油价走高使俄罗斯额外增加收入4750亿美元,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2007年近两年俄GDP增速均超过7%,俄GDP总值今年底前将赶超英国,成为世界第6大经济体,截至3月中旬,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成为继中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外汇储备国。
   高油价对欧盟,日本影响相对轻微,高油价对欧盟经济的冲击是抑制消费,并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不过,由于欧元强势,欧盟经济结构合理,而且在环保、节能,新能源替代领域行动较早,相比其他国家或地区,欧盟受到国际高油价的影响也略轻。高油价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运输业和部分电力行业。由于日本通过建立石油储备制度、实施能源多样化战略,大力发展节能技术等一系列应对措施,使其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抵御油价风险的能力大幅增强,石油涨价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已经大幅减弱。
   高油价冲击了依赖低油价维系的全球化生产体系 在“亚洲制造一欧美消费”的全球化体系中,中国受打击较大。这种贸易模式的特点是加工贸易,原材料从全球采购,零件、半成品在东南亚加工,最后在中国组装成品供应全球市场。“亚洲制造一欧美消费”模式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低廉的运输成本。高油价抬高了运费,使中国受到了双重打击,一方面,中国采购原料、零部件的运输成本大幅增加。例如,中国的钢铁公司必须从巴西或澳大利亚进口铁矿,来回运输费用大幅上升使竞争力被严重削弱。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加工贸易产品在中国完成最后组装出口,据测算,货物长途运输的距离每延长10%,燃料成本就上升4.5%,远洋长途运送产品和制造这些产品的费用几乎相等,因此,中国将是运输成本高涨的最大受害者,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竞争力将有所下降。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数据,来料加工贸易占中国出口总量曾在2001年达到57%,而现在已急剧下降到44%。
   制造业出现“回流”现象。高油价导致美国本土制造业复苏。一度被认为将被科技,金融和服务等所谓“未来经济趋势”产业取代的夕阳产业,如钢铁、铁路、矿业,如今正在美国悄悄复活。据统计,美中部地区过去5年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个人收入涨幅高达6.5%,超过了其他地区。美国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影响小,其产品和发展中国家产品的价格差正在缩小。数据显示,过去5年美国商品出口交易额增长80%。美国钢铁的价钱是现在全球最便宜之一,海外订单增加,使得美国钢铁业由5年前亏损4200亿美元,剧增至去年获利近8800亿美元。
   高油价对全球经济贸易格局产生影响 推高了国际货物贸易的运输成本。低运输成本优势这一全球化的重要基础正在失去。
   加拿大帝国银行(CIBC)报告指出,现在从亚洲运输一个40英尺标箱到美国东海岸,成本已是2000年的3倍。运费的大幅上涨相当于输美产品增加了9%的关税,比2001年高出3倍。航运费用提高了货物的成本,并在最终销售价格中体现出来。
   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竞争力。油价是能源价格的风向标,高油价导致煤炭、电力等能源价格全面持续上涨,引发了发展中国家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新兴制造业大国成本压力陡增,其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被削弱。据花旗银行预测,油价200美元可能将使亚洲地区的平均通胀率再上涨3.5个百分点,抬高了新兴市场国家终端产品的价格和劳动力价格,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产品价格和劳动力成本落差在缩小。
   一些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链布局收缩到邻近区域内进行 据加拿大帝国银行(CIBC)研究报告,如果油价升至200美元,能源和运输成本可能会取代人力成本,跨国公司将把生产基地设在靠近零部件供应商及消费者的地方,即出现所谓的“就近化效应”。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会将生产线迁往墨西哥或其他北美地区,西欧可能会转向东欧,中国可能会着手在日本寻找更多客户,而不是在美国。最近,美国一些电器制造商把前几年因工资成本原因离开墨西哥前往中国企业重新迁回墨西哥,主要是为了节省运费,但在某些行业,如电子设备制造业,已经在中国形成了产业聚集,当地生产的优势仍将继续存在,在美国本土,已经找不到这些行业的零部件供应和维修服务等配套厂商,重新流回美国本土的 可能性不大。
   美国进口市场的本土化和就近化也在加快,距离美国较近的国家,比如墨西哥等从中获益。若油价涨到每桶200美元,美国进口商将进口贸易从中国转移到墨西哥,可以节省一半以上的运输成本。近两年来,墨西哥出口到美国的总量正在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中,运费比较高的铁、钢、煤、纸、橡胶、家具等货物都有明显增长。
   石油美元影响全球金融市场 随着油价攀升,石油美元在全球资本流动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据摩根斯坦利测算,全球石油出口年收入约为2.1万亿美元。未来5年中,以流量计算的全球石油美元将达15万亿美元,除俄罗斯之外,其他石油出口国的国内建设都不足以吸纳其全部石油出口收入,大部分石油美元将进入全球金融市场。
   石油美元的投资选择将对利率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一是全球长期利率将处于较低水平;二是大量资金涌入资本市场会形成资产价格泡沫;三是大量石油美元流入能源期货市场会助推能源价格飙升。目前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入市基金数量已从5000个增加到8500个,其中对冲基金有595个,比3年前180个增加3倍还多,投入金额超过2000亿美元,比2007年初高出60%。四是主权财富基金(SWF)将大幅增长。有关报告显示,仅海湾6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今后几年就将在目前1.7万亿美元的基础上每年增长4000亿美元以上,将远远超过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的规模。
   目前油价回落是暂时现象
   7月11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首次突破147美元,创下盘中历史最高纪录;但随后国际油价一路下滑,8月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价跌至每桶119.17美元,创下了近3个月的新低。
   目前油价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受美国次贷危机和通货膨胀影响,全球经济已开始显露衰退迹象,这势必减少对原油的需求,从而带来油价的下跌。二是对投机资本的清查加严,国际投资资本有暂时从石油期货市场抽逃的迹象。三是美元企稳也是短期内影响油价走势的重要原因。
   但是,从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原油价格短期内虽可能会继续向下,但仍将维持在每桶100美元之上的相对高位。这是因为,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根本原因是需求上升,供给和探明储量却降到接近零增长的水平,供不应求仍将是世界原油市场的常态。此外,由于目前主要大国对高油价还有一定承受和消化能力,产油国和消费国均未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流动性过剩和美元贬值等影响油价高位运行的驱动因素短期内也不会消失,地缘政治及美国大选等新的不确定因素也带来新的影响。预计在美元贬值的势头明显改变之前,国际油价短期内探底后将重拾升势。即使油价回调,也很难低于每桶100美元,低油价时代已成历史。据7月路透社调查显示,2008年原油均价将在每桶116.09美元,较6月调查上涨了2.73美元,而去年原油均价为每桶72.30美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