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和组态软件的分布式监控系统设计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01(2/34&,315.)&+&64
789:!" ;8:#
<<<<<<<<<<<<<<<<<<<<<<<<<<<<<<<<<<<<<<<<<<<<<<<<<<<<<<<<<<<<<<<<<<<
=>?:!$$!
文章编号@ABCAD""#AE!$$!F$#D$$!CD$#
基于 GHI和组态软件的分布式监控系统设计
黎洪生 李 超 周登科 王为东 李雪静
E武汉理工大学F
摘 要@ 给出了一个利用 J=KJ; GHI和 LMNO7MPQ R:A实现的一个分布式监控系统S详细阐述了系统的
结构T硬件设计及通讯方式的构成T对软件的设计思想也给出了说明S该系统已经投入运行T应用效果良好S
关键词@ GHIU 组态软件U 分布式U 监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 VG!C# 文献标识码@ W
收稿日期@!$$AD$XD$C:
作者简介@黎洪生EAXBADFT男T教授U武汉T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E"#$$C$F: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T可编程控制器EGHIF的使用越来越普遍SGHI使用简单方便T故障率
低T对现场环境要求不高T因而倍受青睐S在目前的很多自控系统中T常常选用 GHI作为现场级的控制设备T
用于数据采集和控制U而在系统上位机E通常为工控机F上利用工控组态软件来完成工业流程及控制参数的
显示T实现生产监控和管理等功能YAZS在某采油厂联合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中T也采用了这种方式S
[ 系统概况
油田采油厂生产的主要工艺过程为@油田油井来油经输油管道进入原油脱水脱气器E三相分离器FT通过
对三相分离器的压力温度控制使原油脱气脱水S分离器中的天然气经气管道进入储气罐T水进入注水罐存
储T并通过水泵回灌地下T脱水后的原油进入原油稳定塔T通过对稳定塔的温度压力控制T将原油进一步分
解T使轻烃进入轻烃罐T剩下的原油进入储油罐存储T再经外输管道输往其他炼油厂S
系统需要控制的参数有 "台三相分离器的温度\压力\液位T原油稳定塔压力\液位T轻油罐的液位T原油
外输管道的压力\温度等T其他参数如 B个储油罐的温度和液位等需要采集监测S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如图 A
所示S
图A 系统总体结构图
原油外输
GHI
三相分离
GHIA
稳定塔
GHI
三相分离
GHI!
原油外输]GI三相分离站]GI
主控室]GI该系统为多级分布式系统SGHI构成了系统的第一级T
为参数检测与执行机构驱动级S该级为整个监控的下位控制
部分T由 "台 J=KJ;I!$$^_系列 GHI组成S三相分离器
GHIA用于 A号和 !号三相分离器的过程参数的检测与控
制T三相分离器 GHI!用于 #号和 "号三相分离器的过程参
数的检测与控制T稳定塔 GHI用于原油稳定塔T轻油罐T掺
水罐T分离器温度的检测与控制T外输 GHI用于原油储罐T
输油管线的参数采集与监控S来自生产现场的生产过程参数
经过传感器测量变送后变为 "‘!$aW的标准仪表信号T经
电缆传送至仪表室的各台 GHIT经模数转换后变为数字信号T同时对需要控制的过程参数在 GHI中进行软
G]b运算T将运算结果经数模转换后输出 "‘!$aW的控制信号T放大后驱动执行机构T实现对过程参数的
G]b控制S同时TGHI通过主从式网络与三相分离站 ]GI和外输 ]GI控制站通讯T传送生产过程参数S
]GI构成了系统第二级T为过程监控级S该级主要由两台研华工业控制计算机构成T即三相分离控制站
]GI和原油外输 ]GIS其主要作用是与下层的 GHI通讯T获取生产过程的数据T显示工艺流程T历史曲线图T
实时曲线图!报警画面!生成数据库等"
系统第三级为生产管理级"该级为一台主控监控站计算机!与工业控制机通讯!获取生产工艺参数报表!
报警记录等资料信息!为管理人员了解总体生产状况!调整生产计划提供帮助"并且将这些生产参数上网传
输!与公司局域网相连"
# 硬件设计
#$% 硬件选型
系 统 底 层 选 用 &’(&) *+,,-.系
列 /0*!它是一种价格适中性价比较高的
小型机!配有较强的指令系统!增加了许多
特殊指令!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编程"此
外!它还配备了丰富的特殊模块和强大的
通讯模板!以实现工厂自动化的多级要求"
系统主要选型如表 1所示"
#$# 通讯方式选择
&’(&) *+,,-. 系 列 采 用 -&23
04)5 单元与上位机通讯!形成上位连接
表 % /0*硬件配置
名称 型号 用途
*/6 *+,,-7*/68+7. 处理器
底板 *+,,-97:*,;1 主机底板
<=模块 *+,,-7<=,,> 模数转换
=<模块 *+,,-7=<,,8 数模转换
测温模块 *+,,-7321,1 温度信号输入
通讯模块 *+,,-705+,+7?1 (28++上位机连接
通讯适配器 >@+
通讯适配器 >@+
系统"上位连接系统是以一台微型计算机作上位机!数台可编程控制器作下位机!通过 -&2304)5单元及
串行总线互连而成的监督控制系统"根据上位连接系统的通讯信道是电缆还是光缆可分为光缆上位连接系
统!(2+>+总线上位连接系统!(28++上位连接系统"按结构分!可分为菊花链结构!适配器结构及多级树状
结构B+C"系统中通讯主要采用的是适配器结构形式的 (28++上位连接方式"三相分离站控制站 4/*与三台
/0*的通讯构成如图 +所示"
图 + 系统通讯构成图
由于采用 1对 >的通讯方式!需要为设备设置地址"
因此在下位机上采用 (28++标准!而不能采用 (2+>+标
准!在三相分离器 /0*1D三相分离器 /0*+D稳定塔 /0*
上都安装了一块 05+,+-&2304)5 模块!各 /0*通过
三 端 口 (28++适 配 器 >@+
(28++转 (2+>+适配器 >@+
控机的串口"原油外输 4/*与外输 /0*的通讯!由于只有
一台 /0*!可采用点对点的 (2+>+通讯方式!用电缆将工
控机与 /0*的 */6 上自带的 (2+>+口连接即可"
-&2304)5的内部驻留了通讯软件!通讯协议已固
定了!只有几个参数需要用户根据现场应用进行设置"只
有这些通讯参数设置好!在 -&2304)5单元中的通讯协议才完全固定下来!这时才能按此协议在上位机中
编写通讯程序!而在 /0*中无需编写通讯程序"*+,,-705+,+上位连接单元的面板上有 8个参数设置开关
291!29+!29>!298!其中 291!29+!29>为十进制拨盘开关!298为十六进制拨盘开关"291和 29+
用于设置该上位连接单元的设备号!291表示十位!29+表示个位"设备号又称站号!取值范围 ,,E>1"对
于本系统三相分离 /0*1为 ,,!三相分离 /0*+为 ,1!稳定塔 /0*为 ,+!外输 /0*为 ,>"29>用来选择波
特率"298用来设置命令级!奇偶校验格式"
F 软件设计思想
机监控软件利用 5GHI?GJK ;$1L组态王M编写"组态王能充分利用 9GHNOKP的图形编辑功能!方便地构
成监控画面!以动画方式显示控制设备的状态!具有报警窗口!实时趋势曲线!可便利地生成各种报表!功能
强大"具有丰富的设备驱动程序和灵活的组态方式和数据链接功能!因此在工业控制中运用越来越广泛B>C"
组态王把每一台下位机看作是外部设备!在开发过程中根据Q设备配置向导R的提示一步步完成连接过
S+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年 >月
程!在运行期间"组态王通过驱动程序和这些外部设备交换数据"包括采集数据和发送数据#指令!每一个驱
动程序都是一个 $%& 对象"这种方式使通讯程序和组态王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既保证了运行系统的高效
率"也使系统能够达到很大的规模!其与下位机通信原理如图 ’所示!
图 ’ 组态王与下位机通信原理
组态王与 %&(%)*+$之间通信采用的是 %&(%)
,%-.+/)0通讯协议!组态王通过串行口与 *+$进行通
信"访问 *+$相关的寄存器地址"以获得 *+$所控制设
备的状态或修改相关寄存器的值!在实际编程过程不需
要编写读写 *+$寄存器的程序"组态王提供了一种数据
定义方法"在定义了 /#%变量后"可直接使用变量名用于
系统控制1操作显示1趋势分析1数据记录和报警显示!
监控软件实现的系统功能包括2显示工艺流程图和
各种参数实时测量值3实时修改下位机所需的各种参数
的数值3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通讯管理3实时显示故障
报警画面3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管理3生成系统日志报表和各种生产报表!
在主监控站上建立网络数据库"将过程监控站中的各类实时数据1画面1图表等信息存入本地的网络服
务器中"利用 4-*15+4-,16,.&+等技术生成动态网页"进行实时发布"实现现场实时数据的 789浏览!
: 结 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整个系统运行平稳1安全可靠"生产参数实时采集1生产异常及时报警"消除了安
全隐患"极大改善了安全生产状况"系统控制精度高"确保了工艺设备高效经济运行"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
平"得到了用户的好评!
参考文献
;<= 黄天戍"刘奇志"任清珍等>组态软件在工业监控系统中的二次开发;?=>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 <@@@"A’BAC2DDED@>
;A= 徐世许>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应用网络;&=>合肥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AFFF>
;’= 张路"何世钧"徐军峰等>工控组态软件在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基础自动化"AFFF"DBAC2GGEGH>
IJKLKMNOPQRLNMSTNUVSNPOWQPNSQTXYMSKZ [\MK]QP^_‘
\P]‘QPRNOVT\SNQPXQRSa\TK
bcdefghijfg bckile mienojfgpj qlfgqjcrefg bcsnjtcfg
uUMST\vS2 4 wxyz{x9|zx}~!"}xz"{y#yz8! x!$%8!8}z8w9#%&(%) *+$&}w0x}~’x8(G>
yz{|+z|{8"z*8w8yx~}",*&{w(&{8&}w+"!!|}x+&zx"}&{8w8y+{x98wx}w8z&x%"z*8y",z(&{8w8yx~}xy&%y"x}z{"w|+8w>.*8y#yz8!
*&y&%{8&w#{|}x}y$"z"("{-y(8%%>
.KYaQT]M2 *+$3 +"},x~|{&zx"}y",z(&{83 wxyz{x9|zx}~3 !"}xz"{y#yz8!
_N/QPOMJKPO2 *{",>"-+*""%",4|z"!&zx"}"70."7|*&}1’FFDF"$*x}&>
@A第 A1卷 第 ’期 黎洪生等2基于 *+$和组态软件的分布式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PLC和组态软件的分布式监控系统设计
作者: 黎洪生, 李超, 周登科, 王为东, 李雪静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刊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年,卷(期): 2002,24(3)
引用次数: 27次
参考文献(3条)
1.黄天戍.刘奇志.任清珍.李德识.黎江.刘培章.姜帅 组态软件在工业监控系统中的二次开发[期刊论文]-武汉水
利电力大学学报 1999(2)
2.徐世许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应用网络 2000
3.张路.何世钧.徐军峰.张弛 工控组态软件在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基础自动化 2000(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孙小捞.陈白生.SUN Xiao-lao.CHEN Bai-sheng 组态软件监控PLC实现机床的自动加工控制 -组合机
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6(6)
文章介绍一种利用组态软件MCGS监控PLC实现机床自动加工控制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实现该方法的PLC和组态软件之间的数据联系.介绍了组态软件
数据库变量的设置和实现PLC自动加工的程序设计,以及组态软件MCGS运行的脚本程序.通过该方法,可以在控制室利用现场I/O接口传递信息,实现对加
工机床的自动控制.在环境恶劣、危险和有害的工作现场,该方法有很大的优越性,对提高系统和人身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2.学位论文 丁毅 基于PLC与组态软件的城市隧道监控系统的集成 2008
当今城市交通建设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公路隧道越来越多,隧道的监控系统也伴随着城市建设迅速地发展了起来。本文以武汉首义广场地下通
道为背景,详细阐述了基于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Controller AreaNetwork(CAN)总线以及组态软件的隧道监控系统的集成方法。
本文在研究组态软件、PLC与CAN总线的基础上,结合实例介绍了PLC的程序设计以及CAN总线的网络互联,并根据整个系统的结构,详细介绍了各
个子系统模块的设计、功能以及特点。然后,从界面集成和数据集成两方面描述了本系统的集成。具体集成工作如下:
(1)界面集成首先介绍了界面集成技术的一般要求和流程,并根据本项目中各子系统模块的开发情况,从状态显示界面和设备控制界面两个部分介
绍了本系统的界面集成。然后介绍了组态软件功能强大的图形工具箱,并详细说明了利用组态软件对本系统进行界面集成的过程,并展示说明了实现
后的界面效果图。
(2)数据集成首先,详细介绍了连接上位机组态软件和下位机PLC,起到桥梁作用的实时数据库的基本要求,描述了实时数据库的特点、功能以及
结构,其次设计了本系统数据库。然后在介绍了基于组态软件的数据集成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本系统的特点,采用了组态软件与PLC的串行通讯来进行
数据集成。详细阐述了通过组态软件创建的虚拟I/O设备与实际PLC之间的变量映射,实现对终端设备数据进行交换与集成,并通过组态软件利用创建
记录体和表格模板的方式实现与SQL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存储。最后,使用VC编写车检器串行通信的接口程序,并结合组态软件的动态数据交换
(DDE),实现了对车检器子系统的集成。
3.期刊论文 陈明榜.司马莉萍 基于组态软件的PLC泵站监控系统 -工业控制计算机2007,20(2)
从组态软件和PLC应用特点出发,提出将组态软件和PLC结合应用于泵站监控系统开发中,并结合深圳沙湾泵站,采用KingView组态软件和Premium
PLC予以实现,详细阐述了上位机的组态开发过程,给出了PLC的关键控制流程和软件设置.
4.期刊论文 张顺星.张玉洁 组态软件在电气控制与PLC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3)
本文把组态软件图库中丰富的图形设备及动画效果引进到电气控制与PLC教学中,并可以结合相应的PLC程序,使学生对控制线路的认识更直观,理解
更深刻,结合相应PLC设备还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现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及组态软件在教学中的融合及相互促进.
5.期刊论文 曾庆波.Zeng Qingbo 基于组态软件的PLC可视化教学系统 -中国科技信息2007(14)
PLC可视化教学系统采用组态软件PCAuto3.6作为开发平台,将PLC与组态软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组态软件仿真多种PLC控制对象,在计算机屏幕
上以"动画"方式再现PLC的控制过程及结果.文中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技术要点,对PLC以及其他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6.期刊论文 张广红.师素文.ZHANG Guang-hong.SHI Su-wen 基于PLC与组态软件的虚拟设备开发 -组合机床与自
动化加工技术2009(9)
组态软件是具有数据采集和过程控制功能的专用软件,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PLC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通用工业自
动控制装置,是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技术支柱之一.从组态软件和PLC控制的特点出发,结合工控设备的实际需要开发基于PLC控制的虚拟设备,给出了虚拟
设备开发的流程图,并从一个虚拟工业控制机械手的实际例子出发阐述了工控虚拟设备开发的整个过程,介绍了工控虚拟设备在科研开发、员工培训和
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7.学位论文 高丽萍 基于工业组态软件的远程PLC虚拟控制系统的研究 2006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远程控制已经成为当今自动化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基于工业组态软件的远程PLC虚拟
控制系统在教学上尚无具体的应用。在各学校的电气系和机械系的相关专业中,均开设了相关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购置足
够用于实验和各种环节的设备,需要相当高的资金投入,而且大多数只有控制层,难以开设出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现代特色实验。为了节
约资金,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我们决定研究一种基于工业组态软件的远程可编程控制器虚拟控制系统,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资源,在计算机上通
过组态软件的工作界面和功能来进行远程PLC的虚拟控制,使学生可以利用它达到PLC设备与现场设备通信的实践教学效果。同时在实际工业控制系统
中用PLC与现场设备相连便可以实现实际的远程控制。这一课题的研发对工业控制领域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基于工业组态软件的远程PLC虚拟控制系统的研究首先是进行PLC和上位机之间的通信,然后把采集的数据进行归档,并完成实时和历史数据处理
、报警和安全机制、流程控制、动画显示、趋势曲线和报表输出等系列工作。然后通过服务器把已有的组态工程发布到网上,局域网上的计算机用户
输入IP就可以通过IE浏览器访问运行了MCGS WWW网络版工程的计算机,并方便的浏览到工程中的组态画面,查看现场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并对其实行
监控。本课题还阐述了基于RS-485网络的虚拟控制系统,即PC与多台PLC通信组成的1:N网络监控的系统,介绍了其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并且详细说明
了485网络组建技术。本课题还介绍了基于MCGS组态软件的其他设备的远程虚拟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有驱动程序的设备的虚拟控制系统的设计,无驱
动程序的设备的虚拟控制系统的设计。其中主要介绍了第二种设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MCGS平台上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仪器与MCGS通信的驱动
,探索一般智能设备与上位机组态软件之间的驱动连接方法。另一种是通过DDE“软通道”模式进行间接通信。同时还介绍了MCGS组网的其他设备的虚
拟控制系统,以及其他设备虚拟控制系统的网络控制功能的实现。
8.期刊论文 余洁.YU Jie 通过PLC组态软件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几项措施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9,28(6)
本篇论文以S7-300PLC组态软件STEP7为例,论述了通过采用PLC组态软件对程序的合理编制来提高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几项措施.
9.学位论文 贺彦龙 软PLC组态软件的研究与设计 2008
软PLC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控制技术,与传统硬PLC相比,它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强大的网络通讯能力和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能较好地满足现代
工业自动化的要求,是目前工业自动化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组态软件则是软PLC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组态软件是一种面向自动化现场工程师的工业控制软件。组态软件的目的是让用户在生成自己的应用系统时,不需要进行编程,只需用它提供的
功能模块进行配置就能够满足要求。
本论文研究和分析了当前一些流行的组态软件所采用的先进技术。对组态软件的数据流进行分析,从逻辑结构上划分出了组态软件的基本子系统
,并实现了基本功能。对图形子系统的软件结构、图形组件的设计、图形对象的管理、图形对象的动画连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实现,同时采
用双缓冲和多线程技术,使绘图的稳定性和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设计了一种实时数据库并给出了实现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存储策略来解决具有不
同存储周期的实时数据的存储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图形组件实现报表组态的方法;利用OPC技术完成了组态软件与软PLC运行系统的通信。
OPC是工业过程控制领域的一个通用标准。它是微软公司的对象链接和嵌入技术在过程控制方面的应用,为工业自动化软件面向对象的开发提供一
项统一的标准。它很好地解决了应用软件之间相互通讯的问题,减少了系统集成过程中的重复工作。
论文最后对组态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两个有待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10.期刊论文 魏祥祯.WEI Xiang-zhen 基于组态软件的PLC虚拟控制装置开发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1)
组态软件是面向监控与数据采集的软件平台,通过RS232接口与PLC之间进行通讯,可以监控PLC的输入输出状态.利用组态软件可以开发工业级别的
虚拟被控对象,用于PLC的实践教学和科研开发,可以节省大量经费,很好地解决PLC实践教学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引证文献(27条)
1.徐波.钟珞.刘长江 基于PLC和组态软件的隧道监控系统设计[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 2009(1)
2.董航飞.陈虹.李宗宝.钱福军 基于XML的实时数据发布在泵站远程监控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04)
3.付子义.刘辉.刘红钊.潘萍 基于VB的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垂直提升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设计实验研究[期
刊论文]-微电机 2008(04)
4.战桂礼.王慧锋.罗晓明 气瓶阀型式试验测试系统[期刊论文]-管道技术与设备 2008(03)
5.高淑华.侯守全.李建华.白婧.郭东明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脱模装置及控制[期刊论文]-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08(02)
6.杨汉.袁中凡 基于组态软件和PLC的机翼精加工水平测控系统[期刊论文]-中国测试技术 2008(01)
7.杨汉.袁中凡 基于组态软件和PLC的机翼精加工水平测控系统[期刊论文]-中国测试技术 2008(01)
8.平文华 排湖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09)
9.刘辉.付子义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提升系统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工矿自动化 2007(04)
10.郑召文 基于PLC和组态软件的顶管掘进机远程监控系统[期刊论文]-信息技术 2006(06)
11.魏化中.王友.杨红 多功能提取罐控制系统研究[期刊论文]-通用机械 2006(01)
12.李小柱.胡俊.许良琴 基于PLC的分布式两级可操作控制系统的设计[期刊论文]-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06(02)
13.孙涛.陈桦 环形电子枪设计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期刊论文]-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
14.王永华.陈虹.蒋步军.繆强强 废水处理汽提塔监控系统的设计实现[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 2005(06)
15.张卫东.吴家明.李雁飞.陈国钧 闭式循环柴油机配氧及监控装置实验研究[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5(06)
16.杨奕 FMS物料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7.张晓燕 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铁路信号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8.陈国辉 基于现场总线的温室分布式自动控制系统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9.周晓波 齐齐哈尔橡胶坝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0.安洪瑞 水下运载器智能对接装置控制系统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1.董盛文 大型泵站计算机监控及网络办公自动化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2.朱玉堂 变频恒压供水系统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3.李卫平.原思聪 基于PIC和组态王的泵站监控系统设计[期刊论文]-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4(05)
24.闵丽军.林砺宗.陈永平.王刚.夭思远 物流运行状态远程监控系统的实现[期刊论文]-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04(02)
25.李小柱.胡俊.王章明 基于组态软件的保温设备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开发[期刊论文]-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4(11)
26.陈桦.孙涛.张洲平.于大元 组态软件在电子束炉真空系统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真空 2003(06)
27.陈桦.孙涛.曹巨江.张洲平.于大元 基于组态王的电子束炉监视系统设计[期刊论文]-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3(1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whgydxxb200203009.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5日
基于PLC和组态软件的分布式监控系统设计.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