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物流相关产业关联浅析
我国当前物流相关产业关联浅析
1前言
现代物流推动并加快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近年来,世界物流产业发展稳步增长,欧美及日本成为了全球重要的物流基地。伴随着世界经济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物流业也呈现并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在支撑和带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89.9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增加值为19965亿元,同比增长15.4%。[1] 国务院又于2009年2月审议并通过了“振兴物流业的九大重点工程”的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为我国物流业可持续、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证明现代物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辐射功能。
文章以某一年度全国投入产出延长表为原始资料,采用全面分析的方法,探讨现代物流业的经济地位及影响,印证现代物流业的基本发展规律,为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提供技术支持。
2当前现代物流业分类及特征
2.1分类
为生产服务的物流业,统计数据,绝大部分是分散在各行业的第三产业,作为一个单独的行业是制造业领域,并非是要取得相当困难的统计数据。由于可以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流业是一个跨部门,跨部门,区域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和带动效果。
“物流业归属于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包装业、仓储业、邮政物流业和快递业。”[2][3]文章所说的现代物流业指的是狭义的物流产业,包含了投入产出中的运输邮电业。物流业的统计数据绝大部分分散在各行业的第三产业当中,根本无法细分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取得统计数据具有极大困难。从这个角度分析,物流业应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产业,对不同经济领域的渗透和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极强。
2.2产业特征
文章对1992~2006年间其中4个年度全国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搜集,计算出了我国物流业的中间需求率和投入率。详见表1。
表1 1992~2005年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统计表
因其中间需求率大于50%,现代物流业应属于生产服务业,而从中间投入率角度分析,其根据“中间需求率大于50%的产业定义为生产服务业,中间需求率小于50%的产业定义为生活服务业;中间投入率大于50%的产业定义为“低附加值,高带动力”的产业,把中间投入率小于50%的产业定义为“高附加值,低带动力”的产业”的产业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标准,
从表1可以看出, 1992年到2005年的14年间我国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间投入率由1992年的42.39%提升到了2005年的55.97%,由原来的“高附加值、低带动力”产业迅速发展为“低附加值、高带动力”产业。另外,14年间我国物流业的中间需求率均在75%以上,远超过了“50%”的判断标准,并呈现逐年稳定降低态势,这表明我国物流产业主要体现的是生产性服务,但对人民提供的生活服务在逐年慢慢增多。以上分析判断,我国物流业属于中间产品型产业,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都大,对关联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效应,这是我国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
3我国现代物流业的产业关联度
“产业关联度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通过产品供需而形成的互相关联、互为存在前提条件的内在联系。”[4]
反映产业关联度可以利用投入产出表资料计算产业影响力系数、产业感应度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文章也采用以上4个系数指标来反映物流相关产业关联度。
3.1指标1 直接消耗系数指标
直接消耗系数是指某一个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单位总产出直接消耗各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具体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第j列产业部门的单位总产出直接消耗的第i行产业部门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计算公式见式1。2005年中国的直接消耗系数见图3.1和图3.2。
(式1-1)
以上两图表示的各行业直接消耗系数可以看出,物流业对机械设备制造以及石油加工的直接依赖程度最高,其次是物流业自身;再次是批发零售和金融保险等行业;相比之下物流业对农业依赖度较低。反之,其他各产业对物流业的直接依存程度则是物流业对自身直接依存度最高;其次是金融保险业,再次是第二产业当中的建筑、采掘业;农业则最低。相比之下物流业对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显得不十分重要。
3.2指标2 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是指某一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即完全消耗)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数量。”[5]完全消耗系数是全部直接消耗系数和全部间接消耗系数之和。我国物流业完全消耗系数特性与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表现具有一致性。物流业增加最终末端需求,对物流业自身驱动最大,其次是机械设备制造业和燃气、煤气及石油加工业(第二产业),而对农业(第一产业)的带动效果相较小。反之,其他各产业增加需求时,对物流业带动最大最强的是其自身,建筑业和金属产品制造业次之,农业对物流业的带动则排最后。
3.3指标3 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是是指当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1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这种影响力表现为该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如果某个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越高,则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越大。经改进的影响力系数受年度最终产品实际构成的影响,而不再仅是某部门的影响力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平均影响力的比例了。据国内外众多期刊已发表的各行业的改进影响力系数文献数据证实,“物流业作为直接服务于生产领域的中间产品型产业,其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要比第三产业的推动影响要强。”
3.4指标4 感应度系数
感应度系数是指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部门由此所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感应度系数越高,这说明这个行业受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强。经对国内已发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后,得到2005年我国各产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详见图3.3。
图3示,物流业相比机械设备制造业、金属产品制造业和化工,感应度系数较小,比农业和三产中各行业的感应度系数大。从影响感应度系数看,物流产业对整个经济的影响高于各个行业的平均水平,这充分说明国民经济增加一个综合最终产品对整个物流行业的拉动促进作用逐渐变大,即物流业发展将逐步觉得国民经济的发展。
4.结束语
通过对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投入产出的详细分析,得知物流业对第二产业的机械设备制造和石油加工行业依赖程度最强,三产中的批发零售和金融保险业次之,而对第一产业的农业依赖度最低。物流业是除国家第二产业之外的对国民经济拉动和辐射作用最大的行业。总的来说,物流业是基础性中间型产业,它与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联动效应较强;同属于生产性服务业,但其影响力远超过其他服务行业。因此,统一制定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国家政策,并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乃是提高我国经济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与改革委, 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8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J]. 2009.3.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S].2002
[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2008[M].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137
[4]产业关联度.http://baike.baidu.com/view/1344797.htm?fr=ala0_1.
[5]完全消耗系数.http://baike.baidu.com/view/540381.html.
我国当前物流相关产业关联浅析.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