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朝核问题中的中国国家利益
论文范例
浅析朝核问题中的中国国家利益
陈x x
(xx工商学院 5260xx)
【摘 要】朝核问题始终是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简要分析朝核问题的由来及发展,着重分析了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历史和地缘政治因素方面的国家利益。基于以上利益,中国在朝核问题选择了积极介入的态度。
【关键词】朝核问题;中国;国家利益
最近半个月,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局势亮点频现。本月4-6日,温总理访问了朝鲜。此次访问,中国取得了一定成果,朝鲜表示愿意有条件重返“六方会谈”。紧接着9-10日,在北京中、日、韩三国首脑召开了第二次峰会。在这两次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东北亚国家首脑们的互动中,朝核问题都是重中之重。就在各方认为朝核曙光再现之时,10月12日,朝鲜又试射了五枚短程导弹。中国外交部称,朝鲜此举不会影响朝鲜半岛趋向缓和的进程。朝核问题已经成了牵动世界神经的热点问题。朝核问题是如何形成的?中国积极介入朝核问题有何益处?下面我们分析一下
一、朝核问题的由来
朝核问题的缘由,要追溯到1945年8月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美苏两国匆忙之间以北纬38度划定为美军和苏军在朝鲜执行对日军事行动的分界线。取得反法西斯胜利的美国和苏联经过协商,决定美苏以“三八线“为界分别接受当地日军的投降,尔后再对朝鲜由美、苏、中、英四国进行一个时期托管。
美苏两国本来就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国很快由原来的反法西斯盟国变成了互为敌对的国家,并形成了冷战格局。四国托管自然成了泡影,三八线也由美苏两国接受日军投降的临时分界线,变成了美苏两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利益在朝鲜的分界线,统一的朝鲜被人为地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南北朝鲜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朝鲜战争结束后,1953年10月美韩签订了《朝美共同防御条约》,美军获得了在韩国无限期的驻军权,并从1958年开始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美国还多次对朝鲜进行威胁。在此背景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为解决资源短源和电力能源供应紧张问题,朝鲜也开始了和平利用核能的研究,并逐步在宁边等地建立了核设施。1985年由苏联援建的宁边核反应堆开始运转。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以卫星照片为依据,怀疑朝鲜拥有用于研制核武器的设施,从而揭开了朝鲜核问题的序幕。
二、朝核问题的进展及中国的态度
第一次核危机:
1993年3月12日,出于美国和韩国继续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检查其军事设施,朝鲜宣布3个月后退1985年底加入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从而引发了第一次朝核危机。经过多轮谈判,1994年10月21日,朝美两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于朝核问题的《美朝核框架协议》,使第一次朝核危机得到暂时缓解。
第二次朝核危机:
随着布什政府上台后对朝政策强硬化,尤其是2002年1月称朝为“邪恶轴心”后,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为朝核危机再次出现埋下伏笔。2002年美国情报部门发现朝鲜核问题上有更多疑点,于是助理国务卿凯利10月访朝;11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决定停止向朝鲜继续运送作为燃料的重油,朝核问题再次被国际社会关注。朝鲜于2002年12月22日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核设施安装的监控设备,重新启动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并于2003年1月10日宣布正式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
自2002年10月爆发以来,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2年10月到2003年4月中美朝三方举行北京会谈前,这是朝核问题从再爆发到形成危机的时期。
第二阶段:从2003年4月到2005年11月,先后经历了中美朝三方北京会谈和五轮中美朝韩俄日“六方会谈”,这是以多边会谈方式争取和平解决时期。
第三阶段:从2005年11月至2009年,六方会谈处于停滞状态,朝鲜进行核试验使朝核危机进一步升级。2006年7月,朝鲜发射导弹;同年10月9日,朝鲜成功进行第一次核爆实验;2009年5月25日,朝鲜进行再次核爆实验,第二次核危机愈演愈烈。
自朝核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一贯的立场是:在目标层面上坚决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朝鲜半岛的扩散,主张半岛无核化;在解决手段上坚持主张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和平解决争端,反对动用武力或武力威胁。
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以后,中国本着“劝和、促谈”的善意,积极开展“穿梭外交”,以斡旋者的身份成功地促成了五轮“六方会谈”,为化解朝美核僵局所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朝核危机能否顺利解决事关中国国家安全利益,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促进有关国家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三、中国在朝核问题中的国家利益
利益关系是国际关系中影响各个国家对外行为的最根本要素,而国家利益则是在国际政治中发挥作用最持久、影响力最大的因素,是国家对外行为的最基本动因。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内有利于其绝大多数居民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的综合。国家利益是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是调整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着眼点,解释和证明国家对外政策合理性的重要工具。
在朝核问题中,中国选择了积极介入,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中国的国家利益:
(一)从历史因素分析
中国是朝鲜半岛停战协定的签字国,是改变朝鲜半岛停战机制为和平机制的当事国,中国应在建立朝鲜半岛和平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初,中朝之间的这种历史联系,成为中国出兵抗美援朝的重要动因。
(二)从地缘政治、安全角度分析
朝鲜半岛扼守东北亚海上交通要塞,朝鲜海峡是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大国海军活动的重要区域,也是连接日本海与黄海、东海的捷径。朝鲜半岛位于被尼克松称为全球五大力量中心中的三大力量———中日俄的包围之下,是东北亚地区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就地理位置而言,“朝鲜半岛是北太平洋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朝鲜半岛的“重要性不是来自它们的力量和动,而是来自它们所处的敏感地理位置以及它们潜在的脆弱状态对地缘战略棋手行为造成的影响。”
1.朝鲜半岛局势是我国周边国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朝鲜半岛的局势稳定,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一个和平环境。
朝鲜是中国东部的邻国之一,朝鲜半岛的北部以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山水相连,朝鲜与中国有着1334公里的边界线。在历史上是日本向亚洲大陆扩张的必经之路。中国人过去常用“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等字眼形象地比喻中国与朝鲜半岛的特殊关系,说明朝鲜半岛的安全与稳定与中国的国家利益息息相关。
朝鲜半岛作为中国东北的天然屏障和战略缓冲地带,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有人把它形容为“打中国头部的铁锺模样。”因此,这里一旦失控,将对中国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上看,朝鲜半岛从陆地和海洋面对着中国东北、华北华东等多个战略方向和地区,敌方可利用它从不同方向对我构成威胁,特别是对北京、天津一带。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当今,半岛多次成为外部势力入侵中国的通道和威胁中国的场所。唐、明、清等朝代,曾多次出兵抗倭援朝。即使新中国建立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东北部地区仍然处于被包围状态,特别是受美国势力的包围。朝鲜战争中,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了中朝边境,直接威胁到我国的安全。在当今,国际军事战略家从地缘战略角度分析一致认为,如果从俄罗斯方向入侵中国,外军可控制北朝鲜,取得对黄海的控制权。再从海上对辽东半岛、秦皇岛等沿海地区实施登陆作战,夺取大连、旅顺,攻占天津和北京。而如果美国从半岛方向入侵中国,则可由陆上突破朝鲜半岛,越过鸭绿江,侵入东北,并可南下进攻北京;或者一面以半岛陆地方向的进攻牵制中国,另一方面,则由海上对山东半岛登陆作战,夹击华北。
可见,朝鲜半岛作为中国周边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各个层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安全利益的重点所在。因此,我们不能不对朝鲜半岛局势给予高度的关注,也不能不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显示出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这是由中国与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理关系所决定的。
2.朝鲜半岛是我国制衡美国的重要战略要冲
朝核危机中困境的继续,为美国军事力量由欧洲向亚洲转移提供了绝佳机会,也为其在亚洲扩大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强化美日军事同盟和美台关系提供了借口,对中国周边安全形成了严峻挑战。因此可以说,朝核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9.11“事件一样,是美国地缘战略上一次成功布局,是对中国战略空间的又一次压缩。
所以中国最有利的政策应该是和平解决这次危机,维持半岛的现状,充分利用各种矛盾和要素制约美国的行动,利用朝核危机解决的过程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继续搏弈,将东北亚地区作为中国新世纪外交的重点地域和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牵制其“西扩”的战略要地。
3.朝核危机的和平解决将对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朝半岛问题似乎与中国台湾问题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台湾问题在中国历史上两次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影响都是因朝鲜半岛问题而发。“一次是1894年‘甲午战争’,朝鲜的‘事大主义’外交政策将中日俄三国卷入战争,结果清朝丢掉了东南七省的海上门户———台湾,在洋务运动之后又一次降为三流的国家,导致‘救亡图存’的社会革命。另一次是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将中国又一次拖进刚刚建国后的一场巨大消耗战中,进入了东西方冷战的阵营,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导致新中国解放台湾的计划受阻。”所以,朝鲜问题、中国台湾问题以及中亚问题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三大难题,中国应该体贴改善自己的地缘政治处境。
三、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得知,朝核问题已成为全球安全的热点问题,对中国及其周边国家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朝核问题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中国政府在朝核试验后选择了积极介入的态度,并坚持致力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和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积极推动六方会谈,将朝核问题纳入和平解决的渠道,是完全符合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是完全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刘长敏著《论朝鲜核问题解决中的国际斡旋与调停》,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2]宋新宁、陈岳著《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3]尚咏梅《中国在朝核“六方会谈”中的地位与作用》,《东北亚研究》2005年第4期.
[4]黄宇蓝《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的中国国家利益》,《学术论坛》2007年第2期.
[5]龚克瑜《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国家利益、作用和前瞻性思考》,《国际观察》2008年第5期.
[6]蔡建《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有限作用》,《国际观察》2006年第3期.
[7]王雪燕、戴士权《朝核问题及其对我国安全局势的影响》,《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7月.
本篇论文评分:
浅析朝核问题中的中国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