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双元制教育成功合作的经验

双元制教育成功合作的经验

日期: 2010-4-13 0:15:16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双元制教育成功合作的经验
   汽车教研室 --刘庆华
   内容摘要:东风公司高级技工学校是由企业创办的技术工人培训学校,自1985 年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以来,引进德国“双元制” 教育模式办学。本着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原则,让“双元制” 教育模式在东风公司落地扎根,遍地开花。20 多年以来,“双元制”教育模式下培训出来的学生深受企业的欢迎,学生具有动手能力强、理论分析透彻、良好的综合素质等等,极大的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本文是作者曾赴德国进修,根据学习职业教育的体会,介绍德国的教育体系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以及我校在引进“双元制”教育上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双元制 教育理念
   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于1973 年筹建,是一所由企业创办的技术工人培训学校,由企业负责教学经费的投入,在教委的领导下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1985 年1 月在国内率先引进被誉为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秘密武器”的“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并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经过二十多年创业,如今,学校已发展成为能全面培养初、中、高级技术工人、现场技术员、基层生产管理干部、职业学校实习教师、专业教师和管理干部的综合培训基地。学校以现代化的管理和超前的办学思想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博得了全国同行的赞誉,成为东风职教事业的窗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基本上成了经济废墟。然而经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德国就迅速成为欧洲第一,全球第二经济强国,秘密何在?德国政府曾公开宣布,德国经济能够迅速复苏的“秘密武器”就是双元制职员教育。
   一、什么是“双元制”教育模式
   “双元制”的德文词为“Dual-System”,国内也称“双轨制”,是一种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形式。由企业和职业学校双方共同承担对学生的职业技术培训,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这中培训具有较强的技术鲜明性,超前性,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为主要目标,这里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专业能力,也称技术问题解决能力;其二是指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指在学生学习的本专业之外的能力,当职业有变更时,劳动力具备的这一能力仍能起作用,这是一种跨职业的能力,对于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的核心作用。由定义可以看出,职业学校是“双元制”中的“一元”,企业是“另一元”。这是“双元制”教育的根本特征。除此外“双元制”还有一些基本特征:一是有双重身份的学生,学生既是企业的学徒,又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二是两个学习场所,在企业中接受技能训练,在学校中学习理论知识,以企业培训为主;三是有两类教师,在职业学校里教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理论老师,在企业里传授、指导与培训实践技能的实训教师;四是两类教学大纲,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大纲,企业的实践技能大纲;五是两类考试,技能考试和资格考试。技能考试由行业协会负责实施,其目的是考核学生对企业培训所传授的技能和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论考试由职业学校负责,一般包括笔试和口试;六是两类证书,考试证书与毕业证书(或培训证书)。
   德国的产品已名誉全球,在与重视产品的质量,他门认为产品的质量最终是由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人来保证的,因此必须重视对工人的职业培训。培训不仅是生产技能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培养质量意识和严格认真的工作精神。这种职业培训需要企业和学校合作进行。综上所述,“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是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二、我校我校双元制教育成功合作的经验
   在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我校本着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原则,结合实际,立足本土,进一步的对“双元制”教育模式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提高。
   1、科学、先进的管理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
   没有规矩,何以方圆。通过制度保障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转,ISO9001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引入,使东风高级技工学校寻找到了一种质量管理永恒改进、不断提高的途径,激活了学校深化管理改革的内因。通过贯彻国际标准,学校把产品定位为“教育服务”,确立了学校是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提供合格教育服务的办学思想,把学生视为顾客,高度重视服务意识;将环保视为自觉行为,重视过程管理。这些国际上先进的理念与方法在学校大力推进,抓住了教育观念转变的核心问题,使现代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学校得以充分发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新型的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平等和谐关系,推动了学校整体工作向着更加符合“学生为主体”的方向发展。
   2、良好的教育理念。
   根据市场确定培养目标德国教育专家:“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其称它为一种教育制度,不如称它为一种“思想”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这是对双元制指导思想较为精辟的概括,表达了双元制的思想基础是什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即双元制强调的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就业和直接通向生产岗位为未来而工作的一种教育,而不是什么“基础教育”和“晋升教育”,这一思想层面为双元制宏观上的展开奠定了基础。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所急需的技术、管理、服务人才。
   我校在开展职业教育以来,首先是要保障东风公司的需要,要确保受训的学生毕业后迅速参与到工作中去,因此培养目标就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现代社会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其变化幅度、速度极大,对劳动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如劳动分工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工作的转变,要求劳动者具备跨岗位的能力;信息爆炸,知识技能陈旧率加快,要求劳动者具有自我学习、不断开发自身潜力的能力;竞争机制要求劳动者具有不断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能力,可以说,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是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企业要求的技术工人,“双元制”职业教育不仅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还特别强调关键能力的训练。关键能力是指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无直接关系,超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范畴的能力。它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具体的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抽象,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有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劳动者不会因为原有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对新的生产过程及工作组织形式不适应而茫然不知所措,而是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很快地重获得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关键能力包含的具体能力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控制与评价的能力。
   要达到这些目标,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就是说教学活动的组织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了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而是指导者与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者,而是主动地获取者,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例如:汽车维修的学生,可到汽车维修站实习,要求学掌握现代汽车维修的相关材料,了解如何进行维修中环境保护,故障车接待任务等。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和新获取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制定出若干不同的实施方案,而在这些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中,不仅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训练,而且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均得到了全面的培训和提高。
   3、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职业教育是否满足社会需求的一个主要体现就是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是否与生产结构及经济发展变化相适应。为此,我校的专业设置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密切联系企业。在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发展迅速,企业产品更新快,因此,及时调整战略,对现有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目前,我校开设的中职专业达30 个,高职专业达8 个,与德国合办本科专业1 个。根据新的专业设置,及时开发大纲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及时调整,不断满足企业对用人技术的需要。为了确保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与相对稳定性,体现专业设置的综合性和适应性,借鉴德国科学的方法——职业分析为导向,确定“双元制”的培训职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通过课程来完成的。实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必须以职业活动力核心设计课程模式,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形成。“双元制”的课程模式充分体现了以职业活动力核心的设计思想。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开发培训项目,推进精品专业或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目前已经开发出适合职业教育的各类自编教材达50 多本,国家出版职业技术教材达20 多本。
   4、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为满足企业对学生的技术要求,我校首先从教学大纲上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要求。加大实训教学比例,实训与理论比至少应达到2:1。其次确保学生的实习工位。钳工专业和机械加工专业保证每人一台机床,让学生充分在实习时间里掌握和强化技能,确保每个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天动手不少于7 小时。最后是加强学生在企业的技能强化能力,让学生充分在企业中锻炼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近些年来,为了配合国家培养21 世纪紧缺人才的培训,学校通过管理层会议,一致决议,建设我校的汽车重点学科培训基地和数控培训基地,通过增加实习场地面积,增添培训设备,配备一流教学软、硬件设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5、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
   德国的职教师资尤为精良,职校教师除具有学历和资历并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这些基本条件外,还必须经过两年以上的工厂实践才具备职校教师资格;若担任实训教师,则必须经过“Meister”--师傅考试并取得师傅的资格,年龄要在24 岁以上。德国的职校教师大多能一专多能,身兼数科,工作量负荷极满,理论课教师周课时要达24 节,实训课教师要达35节且要能完成二门专业课的任务。如何使职业学校的教师能解决现实问题,使教师具备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我校从开展职业培训以来师资培训重重之重。我校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对现有师资进行实践培训,一是加大教师实践锻炼力度,鼓励教师多参加专业实践,要求新任专业教师必须先下实习单位实践方可任教。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各样的技能比武大赛,锻炼教师的技能,让教师在比赛中互相学习、取他人长处,补己之短。二是尽可能采取多种优惠措施,从生产一线引进或者聘用技术专业人才充实到师资队伍。鼓励更多更好的职业能手到校参与教学工作。目前我校从企业引进的专业能手全职和兼职的约100 余人;三是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技术推广,可以参与到与专业有关的企业,进行取科研推广项目,技术交流活动。通过诸如此类的种种方式,造就出一批既有专业理论,又有实践技能;既是高级技术人才,又是受过系统师范教育的双师型教师。
   6、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索产学合作的办学路子。
   在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的主导地位十分明确,在职业培训时企业唱主角,学校只是配角,通常职业学校只负责学生的专业理论教育,学校和企业不是简单的挂钩,而是法律规定的合作伙伴。学校找行业协会,再由行业协会找企业,共同使培训达到最佳效果,而且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的技能培训也不是机械的分工。而是合理的渗透和完善的结合。企业有自觉参与和支持职教的理念,德国企业界有个共识“职业教育是对未来的投资”。因此德国有一半以上的企业直接进行或参与职业培训。企业参与职教,既能使学生受到很好的实践训练,又解决了教育的投人问题。我国财力有限,不可能一步到位全部解决所有职业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实习训练场所,还需企业对职教的参与和投入。我校属于企业创办的学生,由于严格按照德国“双元制”的培训模式办学,学生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深受企业的欢迎,学校的培训成果得到企业和国家的认可,因此东风公司每年在资金投入上毫不吝啬,确保职业教学的正常运转。但随着东风公司改制,教育和企业将逐步剥离,职业教育要发展和壮大,必须找出一条新路子,因此我校正在实施产学合作、社会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基本渠道。我校主动采取行动,加入到行业协会,寻找良好企业,与企业联合招生,建立“专业+企业(公司)基地”的办学模式,企业定向培养。与德国合办的机械制造本科班中有4位学生由贝尔公司出资,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学生的学费由企业负责,企业培训场所在上海贝洱公司。同时实施“2+1”、“2+2”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半工半读,如我校汽车维修专业第一、二年在校上基础课,专业课,第三年全天到企业实践,上岗参与工作,以工作代替实习培训,积极满足产业界的需要。同时企业及时完善与产学合作有关的各项制度,建立完备的交流基础。引进产学结合的办学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才能真正做到成果共享,尽快地增加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使我校的职业教育进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 《职业技术教育》
   2、 李波,.德国职业教育一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9)
   3、 陈长江.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科技创业月刊,2005,(02)
   4、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北京教育,1994,(05)
   5、 李彦华,.中德职业教育的对比及若干思考.新疆气象,2005,(05)
   6、 肖海波.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7、 德国职业教育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培训,1999,(01)
   8、 宋昆谋.德国职业教育告诉了我们什么?.教育与职业,1997,(07)
   9、 张立生.德国职业教育考察见闻.现代技能开发,1999,(07)
   9、 王玉生.一项对未来的投资──德国职业教育扫描.中国职工教育,2000,(02)
   10、德国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类型.中国远程教育,1994,(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