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城乡贫富差异的计量分析

城乡贫富差异的计量分析

日期: 2009-11-10 23:06:22 浏览: 1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成员:金钢 40321075 王杭锋40321066
   谢莎 40321081 王顺 40321077
   朱忆南 40321068 龙珍 40321070
   杨琳 40321082 王乔君 40321073
   城乡贫富差距的计量分析
   中国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从"人民公社" "吃大锅饭"的社会走到了一个开放、发展、充满竞争的社会,同时也带来了开放社会中所固有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已明显感觉和意识到了贫富差距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着较多类型的贫富差距。主要有城乡贫富差距、东西贫富差距、群众性贫富差距、政策性贫富差距等。其中城乡贫富差距是一个综合性的贫富差距。它综合地反映出我国贫富差距的深层次原因。
   一、 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历史和现状
   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并不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现象。建国后,由于我国在政治社会领域采取的是城乡二元化的社会控制模式,并且完全禁止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大批人口被强制性地纳入农村,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也明显呈两极分化态势。
   1978年—1985年,随着我国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创新,城乡贫富差距曾经有一定程度的减小。但是,1985年后至今,城乡贫富差距再次拉大,到1994年达到历史的最高点,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比率达到了2.86。下表列出了1978—1998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有关统计数据,从中可以大致看出贫富差距的演变情况。
   图表(1):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其比率(单位:元)
   年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比率
   1978343.4133.62.57
   1980477.6191.32.50
   1985739.1397.61.88
   19871002.2462.62.17
   19891375.7601.52.29
   19911700.6708.62.40
   19932577.4921.62.80
   19943496.21221.02.86
   19954283.01557.72.75
   19975160.32090.12.47
   19985245.12162.02.5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8年)》,第325页;《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第137-138页,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比率系根据相关数据折算得出。
   有学者采取对全国家户十等分组的方式进一步研究了中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城乡差距,结果发现,中国最穷的10%人口基本上在农村(99.58%),而最富的10%人口大多在城市(88.12%)。下表较为详细地揭示了我国城乡之间的明显的差距。
   图表二:全国家户十等分组中城乡家户各占的比例
   十等分组组序(由低到高)城市家户 共9009户农村家户 共10258户
   户数%户数%
   第一(最低)80.42191299.58
   第二261.35189498.65
   第三834.32183795.68
   第四23612.29168487.71
   第五71737.34120362.66
   第六128066.6764033.33
   第七152579.4339520.57
   第八165886.3526213.65
   第九172589.8419510.16
   第十(最高)175188.1223611.88
   资料来源:赵人伟等主编《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05页。
   二、城乡贫富差距的原因
   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我国历史和社会的不良产物,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
   1、我国历史上政策、制度的偏袒
   起初,我国过分崇尚工人阶级的地位和待遇,而农民阶级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是忠实的"战友",自建国以来,就在政策、制度上偏袒于城市居民。城市与农村固有的一道天然屏障已根深蒂固了。谁都向城市里去"钻"去"挤",特别是户籍制度对农民的限制,以此相配套的一切福利制度都与农民无缘,这样就从根本上阻碍了农业与工业的直接流通,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的流通。使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变为商品,实现不了他们的价值。
   2、城乡经济固有的特点
   城乡自出现就是发展和繁荣的标志。而农村则是自然化,封闭性的经济型态,很难实现真正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因为流通刺激着经济发展,而封闭则阻碍着经济发展。因此,城乡经济出现差距是必然的,是在情理中的。
   3、小农化生产在起到一定作用后也将阻碍着农村的发展
   我国的土改获得了很大成功,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我国长期坚持分散的小农化格局,这样要提高农民的收入就很难实现。农业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是更为困难。农业实现不了这"三化",也就难以取得长足发展,难以走向世界市场。因此,分散化的小农经济最多只能算是一种温饱型经济。
   4、中国社会大转型中,陈云"鸟笼"经济思想也给城市一些居民提供了暴富的温床
   陈云同志说:"搞活经济是在计划指导下搞活,不是离开计划的指导而搞活。这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这可能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会飞跑了。如果把鸟比做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计划。"(引自《陈云文选》)
   由于中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法律和政策上都存在很多的漏洞,加之人为因素,在90年代出现了严重的"官倒",政府官员与商人联合,利用价格差造富了一大批人,而害苦了其它一些老百姓,而这种计划中的市场经济,主要是在城市中实行市场,在农村中实行计划。
   5、"温州模式"和"经济特区"式的政策性发展,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发展和变化
   "温州模式"和"经济特区"式的政策性发展,赋予”特区”特殊权力,并得到当时中央很多领导人的政治支持和承认。中国政府用"实验性"、"特殊性"和"政策性"对一部分地区和城市的开发,大大地刺激并发展了中国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更加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造成中国城乡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很多。是我国社会综合性的特征,有其政策上原因、体制上原因、历史上的原因和文化上的原因。在中国的转型阶段中,中国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村社会向城镇社会、同质单一性社会向异质多样性社会、政治伦理社会向法制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大转型中,出现城乡贫富差距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对现象做全方位的考察,绝不能让其扩大化,致使走向两极分化,中国的贫富差距正在扩大,因此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来缩小贫富差距。
   三、城乡差距的计量分析
   首先我们建立一个指标来反映城乡贫富差距的变化。
   选取城乡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来对贫富差距进行度量,作为计量模型的被描述统计量。
   在众多导致城乡差距的现象中。我们可以归结出以下三个方面。生产能力,生产资料,人口状况。下面我们引入被描述统计量。
   生产能力的差距直接会导致城乡收入的差距。我们可以用工业产值和农业厂址的比例来反映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
   生产资料是生产的基础。耕地面积反映了农村可用资源的大小,但由于其变化很小,从理论上不会对公平程度产生多大影响。这里我们用农村人口从事非农业的人数来反映农村人口占有生产资料的比重。
   人口状况可以用城市人口比重来反映。
   查找相关统计年鉴,得到数据如下:
   年份 城乡收入差距 农村非农从业人口 农村人口比例 工业产值/农业产值
   1988 662.2 111026 76.29 4.97
   1989 772.4 112704 73.79 5.37
   1990 823.9 114333 73.59 4.83
   1991 992 115823 73.06 5.17
   1992 1242.6 117171 72.54 6.19
   1993 1655.8 118517 72.01 7.33
   1994 2275.2 119850 71.49 7.65
   1995 2705.3 121121 70.96 7.73
   1996 2912.8 122389 69.52 7.36
   1997 3070.2 123626 68.09 8.21
   1998 3263.1 124761 66.65 8.36
   1999 3643.7 125786 65.22 8.94
   2000 4026.6 126743 63.78 6.18
   2001 4493.2 127627 62.34 6.6
   2002 5227.2 128453 60.91 7.42
   图表三:历年数据
   多重共线性检验:
   用Eviews做相关性检验得到:
   变量
   1.00 -0.96 0.70
  
   -0.96 1.00 0.53
  
   0.70 0.53 1.00
   相关性检验显示: 和 有高度的相关性。
   采用剔出变量法解决多重共显性的问题:经过筛选,我们将经济意义相对较弱的变量 予以提出保留 和 。回归结果如下: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X2 -281.4965 20.75450 -13.56316 0.0000
   X3 166.3283 73.11045 2.275028 0.0421
   C 20904.87 1759.109 11.88378 0.0000
   R-squared 0.962877 F-statistic 155.6247
   Durbin-Watson stat 1.051374 Prob(F-statistic) 0.000000
   表:回归的相关统计量。
   数据异方差的检验:
   使用White检验得到
   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故不需修正。
   自相关检验:
   查表得到15个数据,0.05的显著性水平,查DW统计表可知 。上述经过多重共线性修正的模型DW=1.05,因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自相关。考虑到DW统计量应用范围有限,而我们的数据样本只有十五年,所以同时采用图示法检验:
   图示如下:
   数据并不存在明显的自相关。
   考虑到我国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很大,我们考虑引入政策变量。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收入差距的变化基本是平缓的,没有明显的变化点,所以无需引入政策变量。
   我们得到的最后结果即是上述多重共线性修正后的结果。
   回归方程为:
   经济意义:
   当农村人口比例减少一单位,在其他条件不便的情况下城乡贫富差距拉大218.5单位。虽然农村人口减少可以使人均收入增大,但实际上由于从农村转向城镇的人口一般具有较高的素质,因而这种转移拉大了城乡生产力之间的差距,导致了上述的结果。
   当工业农业产值比增加一个单位,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城乡差距拉大166.3个单位。
   四、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
   结果显示城乡贫富差距主要是由于生产力的差距。基于这一点,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
   1,改革我国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城里的各种福利制度,使农民能够和城里人一样分享改革的成果,要有一个国民待遇,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的相互流通,并且使第三产业、服务业等延伸到农村中适宜的各个地方,要立足小农,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
   2,加大我国农业合营成分,建立起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农业,同时,在各地区建立起自己的特色产业,并使农产品标准化,进入商品市场进行流通,使农村城市化,大城市应对农民开放,中等城市更不例外,而小城镇则更要谨慎。
   3,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为农民建立起市场中心和交流中心,加快信息流通。因为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城乡分割,无疑也将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在科技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上的差距,形成信息时代的两种公民,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支撑起来的将是一个是平衡的社会。
   4,在政策上应积极保护农业,扩大农业投资。我国现阶段,农民几乎不能享受到国家政策上的什么优点,农业没有特殊性可言。因此也很难会有特殊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有一些大量的投资。
   5,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调节城市居民的高收入,农民收入增加,才能真正把农民、农业、农村中蕴藏的巨大潜力焕发出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才能真正使中国稳定,政通人和;只有农民增加收入,减轻负担,才能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多样化,发挥民族特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6,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在农村中建立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学习班,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
   总之,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对农村的调整和发展,不久的将来,城乡贫富差距将会缩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