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爱学生@创建和谐师生关系

关爱学生@创建和谐师生关系

日期: 2009/9/28 16:11:38 浏览: 22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
   建设和谐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各种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从微观层面看,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和谐发展,和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让每个学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机会,实现最优化的发展结果。为此,我们教育教育工作者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克服只重点选拔培养一部分升学有希望的学生和只关注学生的应试素质培养训练等教育问题。
   主题词: 和谐师生关系. 信任学生. 赏识学生. 罗森塔尔效应
   目录:
   一、 充分信任并真正尊重学生 3
   1、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3
   2、信任学生 3
   3、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 4
   二、赏识你的学生 加深师生相互认知 4
   1、罗森塔尔效应 4
   2、士为知己者死 4
   3、设立多种形式的主题班会,畅通师生对话渠道 5
   三、改进师生交往的方式和方法 5
   四、身体力行,从实际出发 5
   1、循循善诱,走进学生心灵 5
   2、身体力行,学生感受温暖 6
   五、做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桥梁 6
   1、任课老师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是班级的重要组成之一 6
   2、学生是教学主体,是教学活动中不或缺的组成部分 6
   六、做家长的朋友优化教师与家长关系 7
   1、学校与家长关系影响学生发展 7
   2、正确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7
   七、总结 7
   八、参考文献 8
   引信: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古人曾云“亲其师,信其道”的名言,它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今二期课改有明确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课程要适应每一为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这种新形式,新要求的贯彻和实施.
   师生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关系,每一个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表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师生关系在现今条件下需要重新审视. 从新课程的要求来看:原来的主从型师生关系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应当是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等新型师生关系。
   从教师队伍来看:随着老教师大批退休,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步入社会,“独生子女”青年教师在学校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正呈上升趋势。从学生群体来看: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明显增多,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传递的价值观念往往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冲击。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身心发育提前,尤其表现为独立自主意识增强、思想更加活跃。因此,必须针对当前学生群体的新特点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从师生交互作用的视角来看,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六方面:
   一、 充分信任并真正尊重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生是爱的前导。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会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才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
   1、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必须以师生相互认知和了解为基础,了解和认识学生,是教师的前提。已有的事实表明,对学生了如指掌,是教师施教成功、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之一。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了解,则往往是学生对教师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2、信任学生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做教育教学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宽容,“以己之身,及人之身”,从学生所处的情境中设身处地的考虑对方的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以热情换取信任;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信任。在这种状态下,师生情感易于引起共鸣,也就容易实现心理沟通。
   3、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
   只有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学生才会有言敢发,有话敢讲. 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改善自我,不自高自大,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胸豁达,炽热认真,一视同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同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他们。要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要帮助学生,培养学生,教育者首先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加强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结合实际,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沟通要是双向型,要改变过去的那种“主从教育模式”的陈旧的教育方式,在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来了解自己,完备自身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产生敬佩,师生关系才会和谐融洽。
   二、赏识你的学生 加深师生相互认知
   中国有一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成年人需要赏识,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教育似乎已逐渐远离了学生心灵深处这最美好的愿望,他们经常听到的是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深深地反思。
   1、罗森塔尔效应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鼓励你的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你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无独有偶,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钱致榕先生也曾有过这样一段经历:钱先生上中学时期正处于战乱时期,当时学校从三百名学生中挑选了六十名组成了一个“荣誉班”,钱先生既为其中一人。老师告诉这些学生,之所以挑选他们是因为他们有前途。后来,这个班的学生基本上都上了大学,大多数成了才。但是,直到八十年代,钱先生才从当年的老师口中了解到这六十名学生当时是通过抽签决定的。这样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其实,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孩子以信心,而老师的期待和赏识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
   2、士为知己者死
   这种期待和赏识也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士为知己者死”一般的信赖和真诚。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期待和赏识的积极作用,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同时也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品格修养、文明习惯、劳动态度等。
   3、设立多种形式的主题班会,畅通师生对话渠道
   学校召开学代会的同时,教师应该也应该直接与学生多沟通交流,鼓励学生从学校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教师教风等方面提出意见并“出谋划策”。班主任组织“学习困难学生主题班会”、“特殊家庭学生主题班会”,听取学生意见,多让学生了解教师师德、师爱、教学、学生负担等情况,并及时将情况在进行总结,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定期举行“师生沟通班会”,师生互提意见、建议和要求。
   三、改进师生交往的方式和方法
   只有深入了解了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教师应该始终明确自己的身份是学生的服务者、学习的引导者和兴趣的激发者。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行为的主体,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自觉地要求学习,自然地要求上进,能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展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做人”为“我要做好人”。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齐认为,教师应该像母亲对待孩子那样,从积极爱护的态度去了解和教育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使自己变为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因而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主动地、努力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做些什么,想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四、身体力行,从实际出发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微笑上。
   1、循循善诱,走进学生心灵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要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应该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一脸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中国有句谚语:“谁也说不清哪块云彩会下雨。”而我们却应该相信我们的每一块“云彩”都会“下雨”。
   2、身体力行,学生感受温暖
   一些小事常常会发生在你我身边,比如,学生病了,要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或者亲自把他送回家,住院时要记得都会到医院里去看望。学生病假回校,要能主动为他补课;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我们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每每读到学生们发自真心的感激之语时,你我总该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充盈心头。
   五、做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桥梁
   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在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与任课老师的沟通,而应主动做学生与任课老师联系的桥梁。只有在得到了任课老师的积极支持和配合的前提下,也只有在学生尊重、敬爱他们所有老师的前提下,班级建设才会蒸蒸日上,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不断提高。
   1、任课老师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是班级的重要组成之一
   一方面由于任课老师往往不只任教一个班,与学生的课余接触相对较少,对学生的了解因而也不是很全面;另一方面由于任课老师不行使班级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具体职责,部分自律性欠佳的学生往往会对任课老师布置的任务、提出的要求大打折扣。班主任应及时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与任课老师通气,同时也应积极配合任课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2、学生是教学主体,是教学活动中不或缺的组成部分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一名学生的父亲因车祸身亡,导致其精神恍惚,上课萎靡不振,引起任课老师的不满。但这个学生面子观念极强,不愿向老师解释。班主任在了解到任课老师的反映之后,向他们道出了实情,取得了他们对该生的谅解,并请任课老师从侧面给予该生以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帮助他度过了人生中这一最艰难的时期。
   六、做家长的朋友优化教师与家长关系
   1、学校与家长关系影响学生发展
   学校教育不可能独自承担学生成长的全部责任,家庭和社会等环境因素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成人社会建构了复杂的社会环境,而这个环境又必然影响和塑造着这个社会中的学生。因此,和谐教育关注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或校园生活,必须扩展到学生成长背景中更广阔的领域。学校、家庭和社会等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要考虑和关注学生的成长,更要致力于优化上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因素。例如提高家长教养水平,改善社区教育环境,引导和规范传媒内容,发展和利用文化设施,建立良好社会风气等。和谐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努力创造一个适宜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背景,使学生得以成长为和谐的人。
   2、正确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家长会为突破口,融洽教师与家长关系。是改变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未来、父母的希望,而做家长的往往又会把这种希望转而寄望于孩子的老师,这无疑给我们的教师工作增加了压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主动与家长多联系、多交流,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很多学生在学校和家里完全是两个样,因为中学生自尊观念很强,往往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而在家里则就无所顾忌。一个老师只有掌握了学生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才可能真正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一个学生。同时,父母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世的哲学和做人的准则。老师和家长之间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希望孩子能够成人成材,因此在孩子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通过沟通是可以达成共识的。班主任在家长面前应放下老师的架子,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对待家长,共同探讨、研究教育孩子的最佳途径。但由于教师工作具有特殊性,一方面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又要维持学校的校规校纪,因此在学生个体与整体之间与个别家长之间可能会产生分歧。对此,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沟通,讲明其中的道理,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七、总结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不仅要做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桥梁;还要做家长的朋友优化教师与家长关系;更要改进师生交往的方式和方法, 身体力行,从实际出发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
   和谐的社会少不了和谐的校园,和谐的校园离不开和谐的班集体,和谐的班级体现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意义深远而重大。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