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论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国货币市场

论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国货币市场

日期: 2009-10-2 21:05:12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在进行论证之前我们必须先搞清楚货币市场、中国货币市场、金融市场、金融危机的形成等一系列概念,以及金融危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首先是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交易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市场所容纳的金融工具,主要是政府、银行及工商企业发行的短期信用工具,具有期限短、流动性强和风险小的特点,在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上被置于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之后,称之为“准货币”,所以将该市场称为“货币市场”。
   一个有效率的货币市场应该是一个具有广度、深度和弹性的市场,其市场容量大,信息流动迅速,交易成本低,交易活跃且持续,能吸引众多的投资者和投机者参与。货币市场由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和短期证券市场四个子市场构成。货币市场就其结构而言,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和承兑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证券回购市场等。货币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初始动力是为了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它借助于各种短期资金融通工具将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应者联系起来,既满足了资金需求者的短期资金需要,又为资金有余者的暂时闲置资金提供了获取盈利的机会。但这只是货币市场的表面功用,将货币市场置于金融市场以至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可以发现,货币市场的功能远不止此。货币市场既从微观上为银行、企业提供灵活的管理手段,使他们在对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相统一的管理上更方便灵活,又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以调控宏观经济提供手段,为保证金融市场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按照使用流通工具和贷款形式的不同,货币市场一般可分为:①贴现市场,指以在市场上从事贴现业务和供应资金的贴现商行、商业银行及中央银行为主体的以票据贴现为主的短期资金市场。其贴现对象是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国库券、短期公债及其他商业票据。②存款单市场,指以商业银行和市场经纪商经营、可以转让存款单为主的市场。③企业间借贷市场,指由企业公司双方财务部门直接商谈或通过经纪人进行的借贷活动市场。④银行同行业拆借市场,指银行之间的相互拆借活动。我国过去以银行信用为信用的基本形式,限制其他直接信用形式存在。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开始出现企业单位间的商业信用,相应也出现了商业票据等信用工具,有些银行也开始办理贴现业务和票据承兑。资金融通形式走向多样化,我国的货币市场正处在逐步形成和发展之中。
   了解了货币市场后就应该知道我国的货币市场与其的一些异同,以及我国货币市场自身所具备的一些特点。总的来说,中国货币市场:一.规模有限.衡量货币市场规模的重要指标是货币市场交易量和GDP的比率.1998年,中国主要货市场为22%,而作为对照新马泰基本上在100%左右二.市场分割.子市场间关联少,不能提供银根松紧的参照系.并且同一个子市场也有分割.三.利率不合理.在中国,货币市场利率较高,有的竟然高于资本市场,市场的低效率可见一斑四.缺乏二级市场.中国的货币市场不发达与中央知道思想有关.在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中,重资本市场而轻货币市场.这导致公开市场操作难以进行,并且基准利率缺乏
   其次的一个概念就是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者者双方通过作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市场。所谓资金融通,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资金供求双方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调节资金盈余的活动,是所有金融交易活动的总称。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是各种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储蓄存单等。
   资金融通简称为融资,一般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也就是资金需求者直接通过金融市场向社会上有资金盈余的机构和个人筹资;与此对应,间接融资则是指通过银行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也就是资金需求者采取向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申请贷款的方式筹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主要区别不在于是否有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进来,而是看金融机构是否发行自己的债权债务凭证。金融市场对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着直接的深刻影响,如个人财富、企业的经营、经济运行的效率,都直接取决于金融市场的活动。金融市场的构成十分复杂,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市场组成的一个庞大体系。但是,一般根据金融市场上交易工具的期限,把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大类。货币市场是融通短期资金的市场,资本市场是融通长期资金的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若干不同的子市场。货币市场包括金融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协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大面额可转让存单市场等。资本市场包括中长期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中长期信贷市场是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之间的贷款市场;证券市场是通过证券的发行与交易进行融资的市场,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基金市场、保险市场、融资租赁市场等。
   那么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首先,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在步入新世纪的这几年中,由于整体生产效率水平的降低和新技术革命的停滞,被迫采取了以债务扩张为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而这一模式又得到了现存全球金融体系的强大支持和推动,当总债务水平与美国实体经济状况产生足够大的背离之后,危机就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其次,与以往数次规模较小的美国经济的“麻烦”出现后,美国总能利用自己精巧的金融霸权优势成功转嫁“麻烦”给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这一次危机产生后,美国的“祸水外引”的能力显著降低。美国危机的全部爆发点几乎都在美国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结构性缺陷。这一点与1998年东南亚危机爆发时的情景完全不同,因此,美国就难以构建整体转嫁危机的着力点。虽然欧洲和亚洲地区的金融市场由于全球化市场的统一运行而连带蒙受了巨大损失,但它们是投资性的被动损失,与美国的性质有极大的区别。 再者,正是因为美国实体经济的深刻内在弱点的存在,如大面积的制造业“空心化”和“独特”的国民消费文化等,使美国经济的实质构成,如就业、工业增加值、各项信心指数等,处于相当脆弱的状况,一旦金融危机爆发,美国经济就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自我修复的弹性。 另外,美国市场和体系的“金融深化”特征,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如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设置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防火墙”,因此在战后几次大的金融动荡中,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均由于各自的独立性而避免了被“交叉感染”的结局,使危机最终均得以安然度过。但从1987年以来,这一法案事实上已被废止,所谓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了整个美国金融体系。于是在“金融创新”无限扩大的同时也使整个风险防范机制受到根本性削弱。还有,美国的“金融创新”几乎就是金融衍生化的代名词。而虚拟的金融衍生品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模型基础之上的,这些数理模型的成立前提是一切市场运行过程全部服从正态分布,而一旦所谓“小概率事件”发生,整个规模几乎千百倍于基础资产部分的“金融创新产品”体系都将轰然倒塌。 最后,美国的政府监管体制也出了问题。监管当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放任和纵容美国金融机构的无限制扩张,使最后的危机爆发具备了极大的高集中性和大范围性。
   弄清楚金融危机的成因,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次金融危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市场体系的弊端暴露的越来越明显。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并没有改变,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产生新的不公平和不平等。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美元发行权属于美国主权,别国不能干涉,货币发行多少只根据其国内经济需要来决定,但却对国际经济和美元储备持有国的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美国的经济周期与其他国家并不一致,其他国家却被迫按照美国经济政策调整其经济政策。由于美国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创造了大量欧洲美元和亚洲美元,使得国际金融市场更加复杂动荡,金融投机日盛,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功能日渐淡化,导致危机频发,中小国家很难抵御。第二,为了防范危机,各国在没有其他国际货币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只能大量持有美元,以购买美国政府和公司债券的形式,使资金流回美国。也就是说,美国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举债,但其偿还却是不对等的。美国还可以通过美元贬值,在减轻外债负担的同时刺激出口,实现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此外,大量美元的流入也使其利率下降,弥补财政赤字的成本得到压缩。这等于引诱美国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第三,对于所谓的“浮动汇率”制度并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定义,只是被看做是与“固定汇率”相对的概念。实际上,“浮动”应当有一个参照物,但由于这一参照物难以确定,才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汇率体制成为当前国际金融领域危机频发的重要根源之一。坦率地说,此次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一系列严重弊端:首先是作为储备货币的美元,其发行不受任何限制,实际上是一种“信用”本位,美国几乎可以无约束地向世界倾销其货币,但其偿还却因为汇率的“浮动”而得不到保障。其次是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缺乏平等的参与权和决策权,仍是建立在少数发达国家利益基础上的制度安排。美国在利用货币特权向其他国家征收铸币税的同时,又借助金融创新将风险扩散到全球,使全球为美国的危机买单,其他国家只能被动接受。最后是调节机制的局限性。IMF作为世界中央银行,资本不足,权威不够,其投票权和结构设计不合理,使美国具有否决权。而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其投票权不仅大于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成员,实际上也握有否决权。这样就使得IMF不可能通过任何不利于美、欧利益的决议。而且也使IMF对美欧几乎不具备监督和约束的能力。
   在金融危机对中国货币市场产生如此大影响之后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应对,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为此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货币措施:
   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1号),取消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债券发行规模须超过5亿元才可交易流通的限制条件,为中小企业通过发债进行小额融资创造了较好的政策条件。
   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270亿港元,协议有效期为3年。
   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2009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建设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09]24号),提出继续完善Shibor形成机制,积极推动金融产品以shibor为基准定价或参照其定价。
   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8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马来西亚国民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协议有效期3年。
   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 支持春耕备耕 扩大“三农”信贷投放的通知》(银发[2009]38号),适当调整完善了支农再贷款政策,同时对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100亿元。
   2月23日,发布《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月26日至27日,召开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和金融市场工作会议。
   3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考核评审委员会第15次例会决定,对安徽等14个省(区)辖内98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额度为36亿元。
   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4号),同意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将原《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与《全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主协议》合并,发布新的《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使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均受统一的主协议管辖。
   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协议有效期3年。
   3月1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2009年度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核定情况的通知》(汇发[2009]14号),适当上调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强调增量部分全部用于支持境内企业进出口贸易融资,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平稳发展。
   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5号),允许基金管理公司以特定资产管理组合名义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账户,并对其业务运作进行了规范。
   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92号),要求人民银行系统和各金融机构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精神,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000亿元人民币/175万亿印尼卢比,协议有效期3年。
   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操作规程》(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6号),进一步规范与完善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提高金融债券发行审核的透明度,健全市场约束与风险分担机制。
   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9]第1号,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规范债券登记、托管和结算业务开展。
   在执行这些政策的同时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才是解决金融危机对中国货币市场冲击的最好办法。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诉求;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中国的国际金融地位应该与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相匹配;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深化暴露了美元独霸世界的弊端与危害,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呼声日渐高涨,给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带来了良好机遇;中国应该加快在香港建立人民币进军国际的桥头堡,同时以国际贸易和货币互换的形式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进程。
   国际金融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带来了机遇。2007年开始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和深化,使全球金融环境迅速恶化,对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严峻的挑战。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美元独霸世界的弊端,鉴于这种单极国际货币体系的利己性、缺乏约束制衡机制、权利义务不对称等内在缺陷,欧亚许多国家都呼吁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展望未来,由美元、欧元、日元和人民币多种货币替代美元单极货币的国际货币新体系,将会是更加合理的选择。而这,就是人民币国际化在本轮金融危机面临的最大机遇。
   应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2005年7月21日,中国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美元,形成更富有弹性的汇率机制,这为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和深化,国际上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时候,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实际上,在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自由兑换的条件下,中国可以三种渠道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首先,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香港建立人民币进军国际的桥头堡。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订有关建立内地与香港多种货币支付系统互通安排(以下简称两地支付互通安排)的谅解备忘录,决定自2009年3月16日起正式运行两地支付互通安排。此举标志内地与香港覆盖多币种的全方位跨境支付清算合作机制的正式建立,同时也意味着在香港这一国际金融中心使用人民币更加方便快捷、人民币使用的范围更广。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项制度性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从2004年2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已经批准香港银行提供有限的人民币服务,包括兑换、汇款、人民币信用卡和存款业务。人民币已经在事实上成为除港币之外的另外一种货币。2007年6月,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率先在香港发行最多不超过50亿元的人民币的两年期债券。这是中国首次在大陆之外发行人民币债券。迄今为止,中国的建行、中行都公布了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计划。通过在海外发行人民币债券,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渠道之一。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香港的使用范围,包括使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等,将有利于人民币通过香港走向世界。
   其二,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将是在人民币资本项目下不能自由兑换下的一种大量使用人民币的变通方式。2008年11月,中国国务院正式确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迈出关键一步。为了顺应国际贸易结算要求,中国目前已与越来越多的贸易伙伴签订协议,贸易结算时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包括中俄、中蒙、中越、中缅等。在国际贸易中选择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在目前人民币资本项目依然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同时,也将有效地利用中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的地位,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扩大人民币的实际使用范围,为人民币未来成为国际通用货币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三,通过货币互换计划或者共同基金的形式,在亚洲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使用人民币。2006年12月1日,菲律宾货币委员会开始接纳人民币为菲中央银行储备货币。这是人民币作为外国官方储备货币的零的突破。这意味着人民币的境外流通开始出现制度性的变迁,人民币向国际化跨出了重要一步。2008年12月12日,中国与韩国达成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圆)货币互换的协议,这是人民币首次以官方姿态走出国门,历史意义非凡。2009年2月8日,央行和马来西亚国民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200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国家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该协议互换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这是中国首次在亚洲之外的国家签订货币互换计划。这表明货币互换计划有可能进一步在欧洲和南美地区实施。此外,中国还和阿根廷等拉美国家、罗马尼亚等欧洲国家建立了货币互换机制。不久前,中日韩和东盟共同组建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货币基金就各国出资比例的具体细节达成协议,中日两国共同承担了最大比例的出资额,这意味着东亚各国应对外汇危机已经有了自救组织,可以不再看MIF的眼色行事;同时,中国在这一机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利于扩大中国在亚洲金融领域乃至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多种货币互换协议的背后,反映出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的市场需求。
   中国在全球进一步推进货币互换计划,将凸显出两大好处,其一是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扩大人民币的实际使用范围和实际需求,扩大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其二是可以避免在未来的国际贸易和其他经济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更多的美元,逐步化解“被美元绑架”的困境,建立更加多极化的国际外汇储备,以化解美元汇率波动的风险。当然,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是一个漫长的进程,现在中国应该把握金融危机带来的历史机遇,积极地加快推动这个进程,但是,在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和人民币汇率完全市场化这些关键的问题上,中国仍然要谨慎对待,只有在条件完全成熟、风险真正可控的时候,才能真正实行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和人民币汇率的完全市场化。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货币市场带来了挑战同时也送来了机遇,我们在迎接挑战的同时要抓住机遇,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还要稳定汇率,建设稳定高效健康的中国货币市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