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职业教育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

职业教育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

日期: 2009-6-23 18:15:14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本文论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并结合我校的实践提出有关办法与措施,值得职业教育同行借鉴。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习基地、顶岗实习。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应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各类职业院校异军突起、发展迅速。职业院校要办好职业教育,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呢,还是要另辟蹊径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即职业教育要彻底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
   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大势所趋
   在国际上,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实质上就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的共同特点也是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我国古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是学徒制,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近代的实业教育也强调工学并进。国内外的职业教育实践都说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实行开放式的办学模式。有的职业院校由于基本沿用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实习实训很少,更不去校外工厂企业实习,学生见识少,动手能力差,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竞争力弱,就业了也不能很快胜任岗位工作,自然用人单位不会满意,这显然与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许多学校由于规模有限或资金困难,教学实训设备缺乏、实训场条件差,无法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而工厂企业是生产单位,设备、技术等资源是充分具备的。所以校企合作教育使学校能够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和环境,使这一矛盾迎刃而解。
   学校的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虽有理论,但普遍缺乏实践经验,需要和学生一起下工厂去实习锻炼一段时间,并完成带队管理任务,这对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大有好处。
   二、办法与措施
   工学结合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的重要手段。我校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中摸索并获得一些体会和经验。
   1、改革校内教学体制 我校学制三年,本着“理论知识够用、实训实习为主”的原则,确定“2+1”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2年在校内学习,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课时比例安排为1:1。学生1年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其中,前半年为教学性顶岗实习,后半年为就业性毕业实习。学校为此专门成立实习就业指导办公室,直属校长领导。
   2、建立校内实习基地 我校教学实训设备、设施基本完善,条件较好。例如建有汽车4S实训场、数控实训场、十多个计算机实训机房、服装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等。还计划投资建几个校内的模拟实习基地,以进一步增强和改善学生实习的条件。
   3、大力创建校外实习基地 这是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础,学校要求每个专业必须联系落实足够数量的企业或行业作为自己的实习基地。并规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①中型以上的企业或少数条件很好的小企业;②拥有能满足学生实习的条件与设备;③有健全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的规章制度;④有较高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技术骨干,可作为实习指导教师;⑤有必需的食宿生活条件;⑥有较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结合生产实际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⑦能给学生顶岗实习每月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
   学校与企业协商,达成共识后则双方签订建立实习基地协议,并挂牌。
   4、编制专业课实习手册 由专业课教师负责编写实习手册,供学生实习期间使用。手册内容包括:课程名称、实习目的、任务、要求和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中含有:实习内容、体会或收获、指导教师评定意见、课程实习综合评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5、编制三年级学生的实习计划 计划内容包括:实习的专业、人数、地点、时间、管理、守则、考核、带队指导教师。
   6、做好实习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 向学生宣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及“2+1”办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宣讲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的延续等内容,务必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7、集中安排实习基地和个人自找实习单位相结合
   我们在校外创建实习基地,一般是联系大中型企业,要求至少能一次接纳50人以上的学生,最好100多人的,这样便于实习安排和管理。
   也允许学生在第三学年自己找适合自己专业的实习单位,但须向学校申请办理实习申请书,承诺完成实习手册所规定的实习任务,同时出示对方单位同意实习的证明,经学部和学校审批同意方可。这样也可减轻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压力。
   8、做好实习指导管理
   加强实习的指导,是保证和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对实习人数较多、相对集中的实习点,则选派年轻得力的专业教师带队,既负责实习管理,又是实习指导教师;同时完成学校规定的年轻专业教师需“三下”到企业“顶岗锻炼”的任务。时间两个月一轮换。
   在大的实习单位,可聘请具备条件的工厂技术骨干担任兼职的指导教师1~2人,与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共同配合指导。
   对人数少或自找的实习点,则安排巡回指导的实习指导教师,一个教师负责几个实习点。在校内也安排有关老师通过打电话和上网,经常跟踪这些学生的实习情况,起检查、指导和督促作用。
   9、毕业实习期间妥善安排毕业设计
   当学生进入毕业实习阶段时,应布置毕业设计任务,在企业边实习边完成毕业设计。在毕业实习结束时,安排适当时间让学生回校进行毕业答辩和毕业鉴定。
   10、严格实习考核制度
   要确保实习达到预期的效果,严格的考核是必不可少的。考核分阶段进行,各阶段都要提出具体要求和确定考核标准。实习结束时,应进行总体考核。总体考核时不仅考核业务成绩和岗位技能,还要考核职业道德和整个实习过程的表现,考核标准应尽量量化。凡毕业实习考核不及格的学生不能毕业。
   对下厂的实习指导教师也要考核,以检验其实习指导、管理的成效和自身“顶岗锻炼”的成绩。
   三、意义重大而深远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重组、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外资和股份制企业纷至沓来,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良机。
   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突出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学会做”为标准。让学生进入企业“工学结合”,结合专业实际动手训练,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就能学会做,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现代企业生产、设备、制度、管理等;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必将大大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之间的适应期,为今后就业顺利上岗作好准备。
   校企合作,可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职业院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人才支持,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和先进的技术与装备。学生通过工学结合的社会实践,拓展了知识面,加强了纪律性和合作精神,端正了劳动态度,提高了竞争能力和独立处事能力;企业还可为学生提供就业安置机会。校企合作前景广阔,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还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职业院校要依托企业培训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条件允许的职业院校可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企业要支持职业院校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积极为职业院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为教师到企业生产实践提供机会和条件,也可在职业院校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仍较多地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偏重知识的灌输。在课堂上,往往机械地忠于教材,照本宣科。这种教学显然不能适应学生和企业的需求。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应关注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删繁就简,面向实际,讲求实效。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要求职业院校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的办法。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考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的职业通用的技能证书,如计算机办公软件中、高级证书。
   企业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意义重大,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出既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积极构建企业界与学校长期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科技攻关、信息交流和技术服务。
   发展职业教育是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是完善国家总体教育格局,增加学生接受良好教育机会从而克服教育不公平的有力举措,是转变教育观念,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让更多的人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