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有关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几点建议

有关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几点建议

日期: 2010-3-7 5:10:34 浏览: 11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文章总结了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经验,结合我国外贸行业进出口业务实际,对目前《国际贸易实务》教材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高职教材
与普通高校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相比较,高职类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更针对工作实际,案例更丰富,有些教材则更多、更详尽地附录了外贸单据样本,在课程改革方面也取得了更大的进步。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仍然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为了改进经贸类高职学生的培养工作,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笔者根据外贸公司工作实际和教学经验,在此提出一些想法,以期改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内容编排
仍没有突破普通高校教材的框架
目前,高职类《国际贸易实务》教材虽然在局部内容上对普高教材有所扬弃,更注重实践性,但体系上仍然是普高教材的翻版,仍然以出口业务为重点,以我国的出口规范合同条款为先后顺序。这样,虽然做到了较全面、有条理,却与出口业务实际情况不合(出口业务是以订单而非合同为中心开展的),忽略了学生进口业务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建议:
出口和进口的内容分开编排出口和进口业务貌似两个性质相同而程序相反的外贸工种,但实际上其工作重点和操作环节对业务员素质要求却大相径庭。出口业务的关键在于业务员的对外销售能力、订单敲定、工厂生产质量和交期控制、收汇安全及时;而进口业务在实际上分成进口代理业务和进口商品进口及对内销售业务,其关键环节在于对国内相关市场行情的把握、供应商选择和接盘时机、信用证及时准确地开出、对国内最终用户的销售。现行的高职教材由于篇幅所限,都把进口业务作为出口业务的相反程序操作,没有注意到进口业务本身的特点和关键环节,不但篇幅严重不足,而且内容也流于枯燥肤浅。我国的进口业务量与出口业务量基本相当,同样需要大量进口业务人才,轻视进口业务员素质的培养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现实就业市场的需求。
以订单为核心编排出口业务教材的内容由于法律和贸易习惯上有差异,我国出口商品的海外买家以其订单而非我国的规范出口合同为执行依据,这样做符合《联合国货物销售公约》的有关规定,而我国的出口业务员实际上也是以外商订单为中心来开展其工作。因此,教材出口部分的内容编排以订单为核心更符合出口工作实际。笔者建议的主要内容顺序是:交易磋商、订单谈判、质量控制方法、价格确定、支付工具和方法、合同签订、工厂生产安排和交期、质量控制、运输安排、收汇结汇。
几处有待改进的细节内容
出口成本核算和FOB价格在出口业务实践上,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报出适当的出口价格,而现行教材都只有成本核算而没有解释其与报价之间的内在联系。成本核算公式(出口换汇成本=〔出口商品购入价+公司费用-退税收入〕/FOB净价)的关键意义在于用这个公式报出FOB价格。所以,该公式有必要进一步推导为:FOB净价=〔出口商品购入价+公司费用-退税收入〕/出口换汇成本。在实践中,各外贸公司会根据自身情况向业务员规定公司费用率(比如10%)和公司出口换汇成本(比如1美元兑7.00人民币),如果该特定商品出口退税率为13%,则该公式为:FOB净价=出口商品购入价*(1+10%-13%/1.17)/7.00,上述公式正是外销业务员的FOB报价公式。而在运输费用、保险费用等有关章节中,也应该注意讲明CFR、CIF价格的计算,使“报价”这个知识点连贯完整。
支票、汇票、本票的内容宜重新斟酌笔者认为,《国际贸易实务》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大体相同,均与我国《票据法》的有关内容相似。在教学中发现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教材所述这部分内容更符合国内贸易而不是国际贸易实际;二是汇票的有关内容常使初学者将此与后面的托收、信用证中的有关汇票知识相混淆。在业务实践中,支票、本票基本不用于常规的国际贸易,所以笔者建议取消。教材把汇票知识重点放在国内贸易所用的“支付工具”上,而国际贸易实际使用的汇票是由出口商开出的“收钱工具”,这是一种特殊的商业汇票。因此,笔者建议教材应该讲明这种“国际贸易汇票”的特点和使用,以免与后续的托收、信用证涉及的汇票相混淆。运输章节应增加有关集装箱运费计算的内容现行教材有关运费的内容将重点放在散货上,而有关集装箱运费计算的内容要么没有,要么过于简要。但在实际工作中,集装箱运输才是进出口货物的主要途径,而集装箱运费计算直接关联到由FOB价格推算出CFR、CIF价格。因此,有必要在教材中增加集装箱整箱和拼箱运费价格的获得途径和计算方法的内容。
可考虑删减的内容
国际贸易方式大部分高职教材都设有这一部分,内容包括招投标、拍卖寄售、代理经销、来料加工等,内容深度上属于介绍性质。这些贸易方式虽然大部分存在于实业界,但已经脱离了常规意义上的“外贸”而成为专门行业,把这些内容放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里,脱不了“大而全”的俗套,与高职院校 “针对就业岗位培养学生”的方针相背离。另外,由于这些内容在此课程中只是介绍性质,没有操作训练,也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培训“技能”的目标。
运输方式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是班轮海运,目前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过分求全,罗列了从租船海运到内河运输这样所有的运输方式。笔者认为,这实在没有必要。可以集中篇幅详细讲述班轮海运、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空运等几种在外贸实践中常用的运输方式。
应有更多实例和单据样本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材虽然在这一方面有较大突破,但笔者仍要强调这些内容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建议以下几方面应作为必备内容:
单据样本单据样本至少应该包括:我国的规范出口合同、商业发{学}票、装箱单、原产地证(含FORM A)、保险单、指示提单、记名提单、多式联运单据、“国际贸易”汇票、SWIFT格式信用证、报关单等。
其他样本在实际工作中频繁使用的一些文件也可以样本形式穿插在相关的教学内容中,以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询盘、发盘、还盘、接受,SHIPPING MARK,装船通知,常用函电格式,出口成本核算表,出口货物明细单,托运单等等。
案例分析这是近几年出版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材最成功的地方之一。案例分析很好地起到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理解的功效。但由于很多教材的案例都没有提供答案,给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总之,近两年出版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在内容更新与精简、案例分析的题量和质量、教学目标更注重实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笔者所提的几点意见是基于在该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有感而发,目的是进一步增强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李秀玉,毕甫清.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谭安萍,刘云.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袁建新.国际贸易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陈琳.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5]王晓明,孙韶华.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幸理.国际贸易实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7]赵志恒,张晓.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