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校扩招与教育质量问题研究

高校扩招与教育质量问题研究

日期: 2010-2-4 6:09:41 浏览: 5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毕业论文网

摘要:高校扩招是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有力手段,是本身均衡和协调的要求。为确保扩招后的教育质量,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扩招和教育质量的关系;规范办学,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整体挖潜;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教育质量保障及监控体系。
关键词:高等学校;扩招;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正处于上从未有过的快速发展的时期。“九五”期间的前三年,本专科在校生的规模从1995年的547.7万人,发展到1998年的623.1万人,年增长率为4.4%,属稳步发展时期;1999年,国家提出了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即“扩招”政策,当年高等学校的本专科在校生人数就增加到718.9万人,增长率为15.4%,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的增长率达到42.9%;2000年在上年扩招的基础上,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大约470多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1100万人左右;在前不久郑州召开的全国2001年高校招生工作会上确悉,今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将达到530多万人,预计当年在校生规模将达1300万人左右。如此大规模的扩大招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冲击始料不及,一系列争论引发而至: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与发展速度的关系是一种超前发展还是一种适应关系?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在现阶段以多少为适宜?高校扩招对拉动内需的依据和现实可能性如何?由此引发的另一些也接踵而来:扩招的辅助性政策和措施是否跟得上?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的约束会不会成为高校稳定的新因素?会不会由于扩招造成学校盲目升格或教学条件下降而导致教育质量的滑坡等?本文试就高校扩招政策与教育质量问题进行,从而提出高校在扩招后保障教育质量的基本对策和措施。
一、高校扩招政策的历史背景和由此对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及影响
(一)宏观社会需求背景
从“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到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从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以及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新人才的迫切需求,特别是新一届政府把“科教兴国”作为本届政府的最大任务,使得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以及知识经济“增长动力”基于人才的重要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从而使终身教育的思想和化社会的观念这一全球教育理念也开始成为国内社会各阶层所主动接受的思想,并成为一种社会。1999年以来,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部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相继出台,这一方面反映了国家相关部门和领域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应战姿态,另一方面也从客观上促成了国人上上下下对强国经济、科技领先、基础教育、人才关键的共识氛围。1999年6月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则提出了要提高全民素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可以说,高校扩招是这一宏观背景之下政府与民众共识并付诸行动的一个政策体现。
(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背景
从改革开放到1997年上半年,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迅猛发展的时期,保持了GDP总量9.6%、人均GDP8.2%的年增长速度。受亚洲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增幅开始出现下滑的趋势,需求不足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表现为各类物价指数出现长时期全面持续下跃;国企的减员、机关的精简等,使我国失业进入高峰期;城乡居民收入增幅继续下滑,但全国储蓄存款余额仍然超常增长,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财政政策,但都未产生“挤出效应”。另外,每年因上不了高一级学校的学生,特别是300多万高中毕业生还将形成新的就业压力。为此,寻找新的消费热点、缓解就业矛盾、拉动内需就成为政府关注的大事。一些专家学者、特别是有些经济学者在寻找解决经济困境的对策时,注意到了教育——认为高等教育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最有潜力的市场,是开拓新的消费领域的有力手段。此时,教育投资作为生产性投资,在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方面显现出重要作用,作为人力资本投资,在社会效益和个人收益方面的作用也凸现出来。
(三)我国人口沉重压力的背景
人口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完成,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近年来,尽管我国一直在扩大招生规模,但仍不能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迫切需要。二是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在人才需求层次上出现上移,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呼声此起彼伏。
(四)我国教育本身均衡和协调发展要求的背景
我国十分重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2000年已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各类高中的规模也迅速扩大,特别是普通高中的发展规模早在1997年就突破了“九五”计划。由此,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明显滞后的状况,客观要求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
通过近两年高校扩招的实践,高等学校扩招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是显著的:一是体现了国家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方针,为实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二是尽可能满足了广大学生和家长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三是推迟了一部分人的就业,既利于社会的稳定,又提高了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四是对于短期拉动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据北大课题组关于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对短期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报告所算,若考虑基本建设投资和相关产业,扩招对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会起到积极作用;五是有效地促进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得到各级政府、社会的高度重视就是一例。
二、高校扩招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高校扩招给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影响,也给高等教育质量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有眼前和长远两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一)从近期看主要是现有高校的办学条件面临较大困难
1、师资虽有潜力可挖,但有限度。1999年我国普通高校的师生比已达1∶10.35,2000年就提高到1∶16.3,已超过国外高校的平均水平1∶14。同时,我们不能不注意这样一些事实:一是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不同,我们的高等学校有一些课程和学时是无法删减和压缩的,例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外语、、军训等等,这些决定了我国高校的师生比不可能与国外相提并论;二是部分高校教师虽在校内工作量不太饱满,已经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各类民办学校兼职。因此可以说,高等学校的师资虽有一定的潜力可挖,但不可能像一些经济学家出来的那样可以成倍地挖掘,而且师生比越来越高,老师兼课多,花在探索教学上的精力会相应减少,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2、校舍设备短缺的矛盾不可能马上得到解决。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和标准,现有普通高等学校中图书、设备及校舍均达到标准的少得可怜,许多高校的学生宿舍拥挤不堪。作者了解到某些高校,在连续两年扩招以后,多项办学条件已逼近教育部确定的“监控标准”的报警线,其中有的生均教学用房已低于监控标准约40%,生均图书已低于监控标准的37%。
3、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扩招虽然纳入国家计划,但有关部门并没有承诺扩招部分也按原计划给予财政拨款,只是说“适当补贴扩大招生所需的教育事业经费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由此扩招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希望老百姓能将银行中存款的一部分拿出来进行教育消费,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已经确定要将高等教育等非义务教育实行产业化。因此,扩招部分的经费投入中,国家补贴部分将不会达到原计划的财政拨款水平,有可能只是极少的一部分,经费问题将主要通过适当提高学费解决,但是这并不能解决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
(二)从长远看扩招将有可能产生教育质量的较大滑坡
1、高等学校规模扩大后,学生总体质量必然会有所下降。虽然,高考录取分数线不是一个智力标准,但它毕竟是目前情况下判断一个人综合能力高低比较有效而又便于操作的主要。由于在办学中强调经济效益,未能保证入学学生的基本质量,在教学中易形成“漏桶效应”,教师授课“就高不就低”,长此以往,教育质量整体将有所下滑。
2、扩招的幅度呈现“突进”和“跳跃”式的特点,因此对大多数高校来说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更别谈条件的创设了。这必将对高校的硬件建设及软件资源,如对原有的教学计划、教学秩序和教学管理带来较大的冲击,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果对这些问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出现教育质量下滑的现象就不可避免。
3、教学质量和办学秩序受到一定的影响。低层次学校举办高层次学历教育的现象将有增无减,有的省已经出现大批中专学校举办大专班、专科学校举办本科班的现象,严重违反了《高等教育法》,影响了高等学历教育的声誉,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
三、高校扩招后确保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高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了快速的快车道,我们必须在正视高校扩招给我们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充分认识到高校扩招给我们高等教育带来的困难,采取切实有利的措施,解决好存在的。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一)要正确认识高校扩招与教育质量的关系
1、高校扩招与人才质量下降并不呈正相关。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来看,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入学人数的剧增,高等教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质量下滑,但并不因此得出二者正相关的结论。综观我国高校扩展规模政策的前前后后,要求我们在处理好高等教育增长与增长的关系、高等教育增长与关系的同时,应努力协调好高等教育发展的数量、质量、结构与效益四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上。要充分认识到数量增长并不一定会带来质量的下降,关键在于扩招后我们国家的辅助性政策和措施是否跟得上,只要我们注意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一定能迎刃而解。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具备质量意识,对因扩招而有可能引起的质量下降有所警觉,并为保障质量给予条件上的保证。
2、要判断教育质量是否下降,必须将其放入这个大背景中去考察,把质量绝对地量化作判断有失偏颇。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客观上要求我们应建立教育质量多样化的观念,即对于纷纷扰扰的高校扩招和质量下降问题,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社会需求应有不同的质量观。扩大规模,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而在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两方面,由于两者培养目标与规格不同,社会适应面不同,因而其质量的标准也就不同,既不应以学术型的精英教育质量标准作为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标准,也不应以职业型的大众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作为精英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我们要以全面的观点、全方位地评价高等教育的优劣,要着眼于高等教育整体的水平,着眼于不同办学层次的高等教育的相对质量。
3、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简单地“刺激经济增长”。因此,大学的扩招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必须以学校的承受能力为限度,不能盲目“滥扩”。在“扩招”问题上,必须实事求是,要从认识论的角度,走出对扩招认识的误区,按教育办事。
(二)要规范办学,进一步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整体挖潜
1、要坚持办学标准,规范办学秩序。办高等教育需要必备的硬件并达到一定标准,否则,人才培养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障。为此,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依法坚持高校办学标准,在院校设置和管理方面要坚持达标,如教学“三项面积”(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标准、“六项教学经费”生均标准、图书馆藏书生均标准、学生宿舍面积生均标准、教学仪器设备生均标准、设施生均标准等等。要规范办学,加强评价和监管力度,坚决杜绝低层次学校举力高层次学历教育的现象发生。
2、高等学校要进一步优化学校资源配置,积极挖潜。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现有校舍、食堂、教室、实验室等设施的潜力,延长诸如图书馆、实验室的开放时间,提高各类设施的利用率。可以采取走读的方式和利用学校周围社会闲置房屋作为学生公寓的办法,缓解学校学生宿舍严重不足的矛盾。对现有教师的工作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并从政策、措施上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化教学手段提高单位时间的讲课效率。
3、要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多方筹措资金,用于高校急需的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的建设,为扩招的学生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
(三)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教育质量保障及监控体系
1、全方位动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途径。高校扩招后,师生比提高,相对来说,教师工作量增大,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保持经常性联系。同时,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实施,一些高校学生整体搬迁住在校外学生公寓里,学生也相应缺乏时间和教师取得联系,从而教师和学生之间离散度加大,增加了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难度。因此,必须根据学校扩招的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途径。其一,要全方位动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让人人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学工部门和学生辅导员的事,而应是学校各部门(包括教学、科研、后勤等)共同参与的事,形成合力;要努力探索新,通过在学生宿舍里安装,利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把学生社团和各种文体活动引入学生公寓,激励学生自发组织活动,激励创新。其二,学校要创造条件。建设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和格调。其三,要加强教学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要从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要求出发,制定出人才培养计划,要特别注意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角度出发,改革和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和方法,树立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
2、完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高校扩招后,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对教师队伍、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手段提出更高要求,必须有完善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其一,师资要保证。首要问题是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就成为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其次是高水平、高职称的教师能保证在一线担任教学工作。在配备任课教师时,要保证高职称教师任主讲教师的比例,要杜绝“教授不教”的现象。第三是保证教师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尤其要提高外语、机水平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同时,师资队伍建设还应注意到21世纪师生关系的变化,不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去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将更多地致力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能力。其二,教学基本建设要保证。教学基本建设主要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当前,专业建设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教学模式等方面,它应是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的系统工程。课程建设不仅要进行的更新和改革,还要进行课程的整合与优化,即课程体系优化和系列课程的整合。教材建设要全面更新教材体系和教材内容,编写出更多的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新教材。此外,还应注意教材、网上教材等方面的探索与。其三,教学手段要保证。随着进步和信息的到来,教学手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除了与传统教学配合的多媒体教学、CAI课件外,还应注意远程教学(主要指卫星电视系统),尤其是网上教学的开发和应用。
3、建立和不断完善高等教育质量的宏观监控体制和评价制度。这是高校扩招后,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另一基本手段。其一,建立有效的监控机构和协调组织。高校内部要建立相对独立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机构。首先应尽快建立起一个由校(院)长直接领导的监控机构,该机构要具备一定的独立性、权威性和中介性,教育质量监控应是其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其次是建立教学工作的协调组织,该组织应由主管校(院)长担任领导,成员可由教务处、学工处、生处、国资处及督导等部门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协调教学工作,及时对监控、检查、评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其二,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要制定质量评价标准,由教育管理、学校等权威部门制定,如教师的教学规范、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质量标准等;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主要应有: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专业建设评价方案、课程建设评价方案、院(系)教学工作评价方案、课程建设评价方案、院(系)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以及某些单项评价方案等。其三,建立教育质量信息的采集及反馈系统。真实有效地采集教育质量信息是提高评价信度的前提,教育质量评价的信息和结果是整改和建设的重要依据。作为信息采集和反馈关键部门的监控机构要认真整理、及时反馈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各种信息,同时也要对整改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