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日期: 2010-1-22 16:53:50 浏览: 6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毕业论文网

摘要:从电气设备课程建设推动供用电技术专业建设的角度,简单分析了电气设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且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电气设备课程的系列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电气设备;教学改革与实践
1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1)建立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主的课程内容体系。
电气设备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电气基础知识、高压电器设备、电气设备选择和电气装置四个知识模块。在这四个知识模块中包含有大量的理论公式推导,并且缺乏实践操作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内容。针对这些问题几年来不断对电气设备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删减大部分理论公式推导和繁琐的数值计算,而更加注重理论公式的工程实用性,同时大量增加能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应用问题能力的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检修和电气一次主系统设计两个知识模块。
(2)紧密结合工程实践,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时效性。
现代电力系统中变电站的一次主系统较过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电器设备过去是以油断路器为主,而今则是以技术先进、工艺精良、运行可靠的SF6断路器和真空断路器为主。针对现代变电站中一次主系统发生的变化,几年来对电气设备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也进行了彻底的改革,把传统的油断路器等内容尽量删除掉,大量增加工程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先进设备和现代化装置,时刻注意电力系统的动态变化,保证课堂教学内容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时效性。
2 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电气设备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先讲授电气基础模块,紧接着讲授各种电器设备,再讲电气设备的选择,最后讲电气装置,注重理论,轻视实践操作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1)引入变电站工程概念模型,建立虚拟变电站。
针对电气设备课程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和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首先观看不同类型的变电站实物照片或实物录像以及与其对应的电气主接线图,简单地对变电站内的各种电器设备、电气装置加以介绍,使学生对变电站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和了解,在大脑中初步建立变电站工程概念模型,构建虚拟变电站。
(2)充实模型内容,使其工程化和情境化。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置身于已经构建的虚拟变电站,课堂教学内容都紧密依托变电站工程概念模型,通过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已构建的虚拟变电站中去认识各种电器设备和电气装置的外观结构、功能特点、运行特点和结构原理等内容。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工程概念,树立工程意识,让变电站情境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
(3)强化实践,巩固模型内容,增强实践能力。
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内容工程实践性特别强,需要不断的现场实践和动手操作。几年来,学校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电器设备检修、电气成套配电装置等校内实训基地和沧州供电公司、河北电力自动化研究所和沧州开关厂等校外实训基地。在电气设备课堂教学中部分内容实现基地化,并利用两周的时间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各种电器设备和电气装置的运行调试、设备故障判断和现场检修,利用专业认识实习和毕业顶岗生产实习的时间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实物参观、跟班生产等现场实践,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变电站模型中的各环节内容,强化实践操作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4)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全面开放实训基地。
电器设备检修和电气成套配电装置等校内实训基地的全方位开放是电气设备课程建设的特色。几年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位,工学并举,敞开训基地的大门,随时向学生全方位开放,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使学生的兴趣转化为擅长。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课程内容网络化。
网络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人类迈向二十一世纪的里程碑,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它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承载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课件、授课教案、课程教学大纲、学习要求、学习指导、习题集等内容全部放在电气设备精品网络课程的网站上,实现师生对资源的网络共享,建立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的虚拟空间。
3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几年来在教学过程中彻底地对传统 “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行改革,积极探索符合高职高专教育、适合电气设备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1)实行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转变成为探求知识、获得知识的主动者。因此,我们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相互启发,教学相长。
(2)努力创造条件,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注意引发出学生的学习行为,即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能动地学习。这种学习的能动性通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教给学生真理,不如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使学生依靠一定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在“教会学生学习”思想的指导下,努力创造条件,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引入情景教学,实现项目驱动。
电气设备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学科,其内容可以分解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子项目。对于理论教学内容以初步建立的变电站模型为教学情景,进行基本知识讲授,设备、模型的多媒体演示和现场实物参观等。对于实践内容教学则采取以项目为教学单元,首先由教师现场演示操作,然后由多名学生在实践合作和讨论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完成项目内容的过程中,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得到夯实、丰富、升华和重构,从而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4 考核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人才的考核需要科学的考评体系,这一考评体系应该与行业用人考核标准相一致。针对这一客观需求和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几年来在电气设备课程的考评体系上注重与行业用人标准的一致,命题上实现与职业资格考核接轨,尽量减少理论考核内容,增加主观分析和现场操作的技能考核内容,彻底打破传统的一卷定乾坤的考核方法,逐步摸索、建立了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使之能够真实地检测学生的能力水平。
总之,经过几年来对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等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仍然需要继续按照高职高专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谢一风.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M] .北京:经济出版社,2006.
[2]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