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日期: 2010-1-2 8:21:07 浏览: 17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科学分析,发现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渐进、完备、实践、指导、整合的规律。然后根据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理论研究
1 引言
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力是以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以智力为核心,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并能表现出来的能动力量。体育教学能力是属于能力这一大范畴中一个小的分支。对体育教学能力内涵的界定则应在能力定义的基础上来阐述其特殊性。因此,体育教学能力是指以一定的生理(身体素质)和心理(个人职业价值取向)为支持条件,以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为必要条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逐步提高并能外显的能动的心理特征。
2 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过程分析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能力形成的过程都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在其形成过程中,构成这一系统的各个因素相互作用,促使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当体育教师还是学生的时候,在教学能力形成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向学生传授知识,运动技能,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看成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形成能力的同时,了解学生接受知识及技能的程度,从而把学生的输出信息作为反馈信息来指导调节和控制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学生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及运动技能,达到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后应用于实践,发现自身的不足,形成一种自组织状态,在接受教师指导的同时不断的调节自己的行动。整个体育教学能力形成的过程是以学生获得教学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运动技能为基础,在知识和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将其应用于实践过程中,逐渐内化,转化为能力。但这一过程并不是一个单向流动的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实践过程的反馈信息,促使教师调整教学计划,学生继续习得欠缺的知识与技能,再应用于实践。通过这一闭合的环路,从而使学生的教学能力逐步的得以提高。在整个教学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在实践中所得的反馈信息是整个过程的控制枢纽。到毕业进入工作单位体育教学能力已经形成,成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实践中证明教学是否合格;合格的体育教师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体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
3 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体育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由三个方面组成,即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从知识对能力发展的功能角度看,不同类型的知识有不同的作用。本体性知识即学科知识或专业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它是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条件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条件性知识是保障体育教师成为合格教师的前提条件。而实践性知识则是由有组织的判别、判断和行为的能力构成的,这些能力深深地根植于知识、信念、价值观和态度之中,许多是依靠个人感悟或经验获得的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缄默的知识。实践知识是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可见知识结构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基础作用。
体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习者掌握某些运动项目的动作,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或参加竞赛,创造成绩的目的。运动技能的习得是达到这一目的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而运动技能的习得则是以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基础。因为运动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技术动作、专业技能形成周期的长短。因此,体育教师除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为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良好的运动素质同样重要。
同时,任何系统的运行都是处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之中,离开环境系统是不存在的。环境对系统的运行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对于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这一系统,同样处于社会这一大的系统中,体育教学能力的形成受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体育教师多数是毕业于体育教育专业,师范院校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形成的重要场所,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条件,任课教师及实习安排对体育教学能力的形成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 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规律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互动关系,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因素构成的课堂教学系统。这一系统能否作为一个控制系统通过教师这个施控主体对学生受控客体进行能动作用,使受控客体根据施控主体的预定目标而动作,并最终达到这一目标,主要依靠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技巧使教学能力得以实施,达到施控的功效。体育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动的心理特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概括为“同化—内化—概括化—直觉—创新。”认识来源于实践,体育教学本身是思维活动和身体活动的结合,是在掌握一定地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在反复地练习中,通过自身的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并收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构成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必须完备,构成教学能力结构的各功能系统也必须完备,否则将导致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阻,教学能力结构不可能达到相应的功能要求。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其过程中,既涉及它们之间有机融合、目标的制订、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又涉及信息反馈、评价与矫正,还涉及操作规范与要领等。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过程中,知识,运动技能在实践中的整合。因此,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的规律可以概括总结为渐进律、实践律、完备律、整合律。
5 结论
体育教学能力相关的基本素质(知识储备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职业信念、学习动机、自我意识)、外部条件(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同龄群体等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身体素质及环境是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形成的两个主要因素,其中,身体素质是影响其教学能力形成的主要主观因素,学校教育实践课的安排是影响其教学能力形成的主要客观因素。体育教师应具有危机意识,从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来说,应调整观念,顺应社会需求,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全全.论职教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6):9-11.
[2]曲俊义.高校体育工作者教学能力的研究[J].职业时空,2007,(11):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