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分析与对策

中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分析与对策

日期: 2009-12-18 6:07:43 浏览: 20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陈辉

『摘要』 随着改革开发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重。文化课的学习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弱项,英语更是弱中之弱。根据中职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定,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分析目前中职学校英语阅读教与学的现状,向学生介绍并要求其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阅读课堂,通过不断实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达到阅读到目的。
『关键词』 中职生 主体性 阅读能力
一、中职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发展,英语作为一种世界上应用得最广泛的语言而变得越来越重要。普通全日制高中新大纲对英语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中职英语教学也面临更高要求的局面,如: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根据专业的需要,使学生得到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初步训练,借助词典,能基本看懂与行业相关的参考资料和应用文,等等。
据有关调查结果表明,中职学校的学生只要少部分同学能比较主动地学习英语,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不够勤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注意学习方法。词汇掌握十分欠缺,语法知识贫乏,掌握语言技能的能力较差。
二、中职生生理心理情况分析
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的招生对象都是初中毕业生,年龄在十四、五岁,属于少年期。这个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它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时期,自觉性和幼稚性、独立性和依赖性交织在一起。他们学习的目的、兴趣、动力波动大,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由此而引起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易出现波动,尤其一些男学生更为突出。高中阶段学生一般是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处于青年初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成熟时期。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理想等都得到不断发展,个性也逐渐形成。学生由于先天遗传素质、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个人努力程度的不同,而引起心理品质、智力方面的差别逐步明显表现出来。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有别于普通高中教育的高中阶段教育形式,其目的是培养满足社会所需求的各种中级应用型人才,性质是职业准备教育。这决定了这一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特别是心理发展必然有别于同一阶段的普通高中学生。中职生对职业的兴趣、需要及评价、选择的能力在这一时期也将进一步形成。从个体职业心理的发展和形成过程来看,个体的职业心理发展处于探索阶段,学生已初步具备了接受以专业设置形式进行教育、教学的心理基础。
中职生这一群体由于文化课安排相对较少,专业课和操作实践课的比例较大,其职业取向和职业生涯策划的意识已开始逐步觉醒。因此,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往往更贴近社会现实,喜欢生动直观变化,崇尚现代前卫时尚。
三、中职英语阅读课教学情况分析
长期以来,阅读课一直是英语教学中最受重视的项目,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最多,但其产出的效果却不容乐观,学生的阅读大多数仅停留在满足于应试做题。
阅读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为了获得乐趣,二是为了获取信息。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去获取信息,学习文化,同时培养和发展阅读技能和策略,为继续学习或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001年新编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阅读课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阅读技巧的培养和词汇知识的扩展,逐步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以便在增强语感的基础上,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又根据专业设置的不同,就业与升学的不同,对英语阅读教学在词汇量、阅读速度上提出不同的要求。
一)教学观念和手段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英语教学中,面对课程的设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教师的工作量和相对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手段,英语阅读课基本锁定在经典的3P模式,即Presentation(讲授),Practice(操练),Production(产生)。这种模式“安全可靠”,充分体现了教学的终极目标,也体现了教师的作用和权威。它在传授系统语法知识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它在一定方面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造成英语阅读效率不高。与大纲提出的要求相去甚远,也与阅读的目的大相径庭。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连珠炮似的问、讲,岂能教会学生读文章,提高其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更不用说使其成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了。
二)教材问题 根据中职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抽象认知方式逐渐形成,抽象思维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而且,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及创造性也都同时得到很大的发展;其知识结构已经涉及很多领域并达到一定程度。大多数中职生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英语基础较差,其英语阅读范围多只局限于教材,而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容的广泛性、深刻性与中职生的思维存在一定差距,往往偏浅偏易,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不大,需要任课教师结合学生实际,不断地发掘材料,唤起注意,满足中职生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求异、求新、求变,注重实践,关注时尚的思想倾向。
三) 学情分析 中职生英语学习自我动机缺乏,学生往往不愿意,也不会自觉阅读。一般来说,学习语言的动机来自两方面:学生的自我动机和教师对于课堂上所使用的练习材料的正确而充分的使用应持有的负责态度。
四、改革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对策与措施
一)理论依据
当今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来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2)学习的建构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这与皮亚杰关于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实现的双向建构的过程是一致的;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因此,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建构主义对学习和教学的这些新观念,是学习和教学理论在杜威、维过茨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思想基础上的又一次大综合、大发展,是为传统教学而进行的又一次大胆的尝试。建构主义对教学的指导意义在于:1)强调人的认知过程(学习过程)是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具有主动性;2)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知识是建构出来的,学习过程具有建构性;3)强调学习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已有的认知结构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并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具有积累性;4)强调建构活动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具有社会性;5)强调学生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学习过程具有情景性。
二)注意词汇积累,培养阅读技能
对于中职生的实际英语学习情况,从刚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开始,在树立目标和重拾信心的同时,狠抓听说以复习、巩固原有初中阶段的词汇量,记忆掌握新学词汇,为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打好物质基础。
三)掌握基本阅读方法
胡春洞指出,“阅读能力在速度方面上不去严重影响整个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平时的阅读中要求并训练以下一些常用的技巧:
1)默读 是不出声不动手,由视觉器官直接地迅速感知文字信号后直接映入大脑,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基本通篇进行而不回视的阅读方法。它既能准确地理解篇章整体含义,又能提高阅读速度,科学实验已证明:其速度比朗读速度快两三倍。默读是阅读的最佳方法。
2)跳读 是为获取特定的信息而阅读,它要求读者在语言材料中很快地找到特定信息,而不要全面地阅读材料。利用跳读方法阅读时,必须牢记题干中出现的关键词,然后重新回到材料,找到关键词所在的句子或段落,再仔细研读以解决问题。
3)掠读 也称略读或扫读,它要求读者快速浏览全篇,领会主旨或抓住主要内容,不做细节要求。在母语环境中我们经常用此法读报看杂志,即看提要或标题、副标题。在英语测试中阅读理解的文章往往没有标题,要教会学生特别注意文章的首段、尾段,每一段的首句和尾句。文章的主题句、主旨句往往出现在这些位置上。对于那些不容易一眼找到的、隐藏在段落中的主题句、主旨句也可总结规律以便迅速把握,如:主题句、主旨句的概括性较强,常用一些简洁明了的简单句表现出来;有时也用一些标志词,像表示转折关系的“but, yet, however”等词,表示总结归纳下结论的“so, thus, therefore”等词。
4)处理陌生疑难词汇 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构词法知识,阅读过程中遇到不影响理解文章大意或整体内容的生词,可以置之不理;遇到不止一次的生词,但通过上下文的串通和理解,可以大致猜测出该词的意思。在测试中遵循“简单词汇考引申义,复杂词汇考直观义”的原则。
通过讲座或兴趣班的形式,精心挑选一些中职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通过不断实践,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这些基本的阅读技能。
四)通过阅读达到推理、评价和欣赏
Barret认为,阅读技能应包括理解字面意义、能对材料要旨进行重组、推理能力、评价和欣赏五个方面;刘道义根据高中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对阅读的要求提出了七种阅读技能:掌握基本事实的技能;获取中心思想的技能;进行推测判断的技能;了解时空顺序的技能;读懂图示图表的技能;了解作者语气心绪的技能;评价文章的技能。我们在平常的中职英语阅读课堂上,依据上述能力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要不断地激活学生原有的内化了的认知结构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经济、政治、史地、文艺、风俗习惯等,同时通过学习不断改变、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去顺应课文和阅读材料,实现认知的外化建构。内化与外化双重建构使学生认知结构不断得到改造,阅读知识与能力也随之提高,在获取字面信息外,逐步达到对作者及作品的推理、评价和欣赏。作为中职英语教师要树立这种阅读教学观。
五)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任务型教学的形式指导中职英语阅读课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learner-centered)”和“做中学(doing by learning)”、“学中做(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法。Long指出,任务其实是人们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重复的各种活动;Nunan从教学的角度对任务的定义如下:在课堂上用目的语做一件事,涉及对语言的理解、操作、运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综合各家之说,所谓“任务”就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是学生为达到某一具体目的而进行交际的活动的过程。
任务教学法的产生是以语言学、教与学的理论、语言习得理论、心理学理论为理论依据的,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具体的教学方式,没有具体严格的操作模式。在任务型教学的课堂上,教学目标要明确,其设定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如,语言程度,生活经历,个性特定等。任务活动要突出趣味性、可操作性、科学性、交际性和拓展性。任务型教学课堂上学生作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进行着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创造思维的能力、利用外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任务的类型很多,黄远振从阅读活动角度把英语阅读课文教学中的任务分为理解型任务和应用型任务。理解型任务又可分为:主题归纳、分段标题、问题型、比较型、评价型、填空型等;应用型任务分为讨论型、信息差型、采访型、调查-辩论型、改编-创作型等。
任务型教学应用于唱重头戏的阅读课堂对于中职学校英语课时设置较少,教材内容相对陈旧,长期以来英语课堂主要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语法为中心”,师生和生生互动少,课堂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是很好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真正培养和发挥学生主体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或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使英语学习成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实现终身学习的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Nunan,David. (1989).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刘道义、郑旺全:“高级中学英语第三册(选修)简介”,《中小学英语》1998年第8期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束定芳:《外语教学与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试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