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日期: 2009-12-17 2:45:45 浏览: 34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胡宜培

摘要:本文简要评析了中国技术创新研究中的某些理论观点,重新思考了中国技术创新问题的实质。通过分析我国制造业现状,说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必须走技术创新道路,并且就如何实现“中国创造”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技术创新;创造;建议;中国制造
前言:技术创新是指人类通过新技术改善经济福利的商业行为。技术创新不是纯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熊彼特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的第一次商品化。
1.我国制造业现状:不挣钱的“中国制造”与“凑合”的质量观
1.1中国制造骄人的业绩掩饰不住繁荣背后的杂音。
“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隐忧时时提醒着中国的政府、企业。人们不断发出这样的疑问:中国制造的优势地位还能保持多久?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成为中国制造低价的主要支撑。许多国际知名品牌都将生产订单交给中国企业去做。据说耐克公司把60%以上的运动鞋生产放在中国,世界十大名牌衬衫的订单也大多数都下给中国企业。然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虽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生产订单,但执行这些订单的中国生产厂家最终能赚多少钱呢?
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美国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儿童玩具,商场的零售标价是100美元。这种玩具的设计商和经销商都是美国公司,生产商是中国企业。玩具设计定型后,美国公司将订单下给一家香港贸易公司,每件价格为50美元;香港贸易公司转手将订单交给中国一家外贸公司,每件价格为22美元;这家外贸公司再向广东和江苏的两家工厂订货,每件价格15美元;包括人工和原材料,工厂的生产成本是12美元;美国公司拿到玩具后,以每件82美元的价格卖给商场。粗略计算下来,中国生产企业的毛利润是每件3美元,中国外贸公司的毛利润是每件7美元,香港贸易公司的毛利28美元,美国公司的毛利32美元,商场的毛利是18美元。在此链条中,中国内地的生产商和外贸公司总共才获得了10美元,只有商品零售价的10%,而其余的90%都叫海外商人拿走了。不仅如此,近年来,不少中国厂商为能保住美国市场,大都采取了先付货、后交钱的方式。有的美国零售商和中间商在交货半年后才付款,甚至在货售出之后才付钱,等于是把库存转给了生产者承担。
1.2 有必要提到的是国内制造业的产品质量。
山西一家机床厂的采购部经理向记者诉说了自己的这样一段经历。厂里从国外引进了一套设备,当时想虽然这套设备价格不菲,但国内有原材料和必要的工具等,产品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当时他们和国内的原料厂商接洽,厂商表示自己的产品肯定没有问题,然而,当他们开工之后却发现,与美国、韩国同样型号、同样标准的原料,国产的质量却根本无法保证,而且工具也达不到要求,没办法他们只好改为进口,可是产品的价格却大大提升了。他说,国内企业最要命的一个问题就是“凑合”,特别是那些中小加工企业。在他所接触的美国、日本企业里,客户定的质量是五级标准,他们就要达到六级水平。而中国企业往往是你要五级,我就比四级好一点,勉强合格就行。这种理念严重地制约了中国企业的产品升级。而当欧美制造业的大企业不断向中国转移时,中国企业仍然停留在自己与自己竞争的水平上,仍然用凑合的态度来对付客户,又怎能应对与欧美大企业的竞争呢?
许多专家学者都指出,产品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制造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原因。中国制造业效率低,缺乏创新严重制约了质量的提升,而质量不高附加值就少,又很难增加利润,也就更没有钱投入研发去提升质量。不少中国企业这些年来就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中。
2.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必须走技术创新道路
2.1中国制造何时转变为中国创造?
技术创新将是终极关键。这是中国众多企业家正面对的一次大考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主要是来自于自身研发投入的不足。跨国公司一般都将占收入5%或更高比重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上。而中国企业能达到这一国际标准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在创新方面,中国企业与欧美企业的差距仍在不断拉大。由于缺乏技术和品牌等深层次竞争资源,中国制造业只是世界制造生产链中的重要“车间”,还远未成为“世界工厂”。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就表示,在全球制造业的生产链上,中国企业只处在中低端,从中国的综合国力、制造业的素质和竞争能力,特别是拥有的自主核心技术看,与世界经济史上被称为“世界工厂”的英国、美国和日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核心技术与企业的利益和繁荣紧密联在一起,是企业的机密,如同仁堂的秘方、可口可乐的配方等。发达的工业化社会,特别是知识经济兴起后,创新成为发展进步的源泉,技术在全球快速扩散。为保护创新者的权益,在很多情况下,核心技术受到专利和版权等保护。一个企业自己没有核心技术,就必须花费昂贵的代价去购买才能完成产品制造。例如信息产业中的电脑都要有CPU、主板、显示器、机箱以及键盘等先进零部件。其中CPU是产品标准设计中最关键部分,通常也是技术含量最多的部分,被公认为电脑硬件的核心技术。电脑软件中被公认的核心技术是操作系统。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一般赚取高额利润,例如拥有CPU的英特尔(In鄄tel)和拥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微软公司长期获得20%以上高额利润回报。反之,靠购买技术来完成产品制造者则受制于人,利润空间有限。例如笔记本电脑是高技术产品,从事组装企业的利润约在2%左右。
2.2为什么经济界强调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拥有的独特的获取利润、谋求生存、持续发展的能力。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能力系统或能力的特殊集合,企业竞争优势的差异是由于企业能力不同造成。企业各种能力中的核心部分,可以通过整合和外向辐射等,作用于企业的其他各种能力,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发挥和整体能力效果。核心竞争力是在麦克•波特对竞争力理论贡献的基础上,面对知识经济兴起,揭示经济全球化发展中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求发展的价值观念创新。上世纪对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的判别,有一种说法是,60年代看成本、70年代讲质量、80年代强调产品投入市场的速度、90年代突出服务。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发展进步的灵魂,于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判与创新联在了一起。
事实上,由于没有自己独家生产技术,很多关键部件都要用人家的品牌,“中国制造”根本无法与洋品牌相匹敌,只好进行“贴牌”生产,只给自己创造了1%-2%的利润。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神龙富康,东风雪铁龙都是中国制造,但是法国人从来没有把技术教给中国人,更换一个螺丝钉还要交给法国人,全部技术细节控制在合资企业里面,中国制造不可能孵化中国技术。美国一项最新调查表明,90%的欧美跨国公司都已经把创新融入了他们的企业战略,80%都建立了全公司的研发中心。大多数企业至少都把利润的10%投入到了研发当中。有55%的创新来自于与大学、研究机构和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交流。而大部分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很少,很多中小企业甚至没有研发。有资料显示,中国企业的发明专利只有日本和美国的1/30。许多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依赖国外进口。而我国每年上万亿的设备投资中,60%以上是引进的。
3.如何实现“中国创造”的一些建议
3.1中国创造首先要具备创造意识
创造意识就是创新意识,就是与时俱进,就是每天想着改变和革新。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是意识在先,目前我们市场上之所以盗版行为横行,就是因为这些人不想创新,不想付出艰苦的劳动,模仿别人简单,模仿产品成本又低,就是在这种意识支配下,我们的反盗版呼声很高但收效不大。因为我们打击的是具体的行为,但头脑中不想创新的意识我们却打击不了,而这种不劳而获,或窃取他人脑力劳动成果的剽窃意识是我们建立中国创造的最大障碍。“偷书不算偷”是我们文化中最大的糟粕。我们只有做到人人以创造为荣,以盗版为耻,我们才可能建立起中国创造的大厦。所以说,中国创造首先的要求就是改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3.2中国创造就是建立起科技创新的机制
要实现中国创造的理想,我们必须建立科技创新的机制,就是举国上下齐动员,从宏观到微观,从中央到地方,从科研院所到基层企业。建立起以科技为先导的制度和氛围,国家制定奖惩分明的法律法规,对重大发明贡献者予以重奖,对剽窃或破坏科技创新者予以重罚。从税收、出口、海关、资金、银行等等方面为科技创新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优惠,以制度保障的形式把科技创新纳入我们的基本国策。科技创新绝不是发明者个人的事情,它是全社会、全国家的大事,科技创新单靠一、两句口号和一阵风式的运动是不行的,创新必须是一种制度,它是一个全民族进步的机制,是我们整个社会制度中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只有把科技创新纳入我们的社会机制中,我们才能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完整有机的制度保证,促使科技创新成为整个制度创新中的最重要的一环。
3.3中国创造的法律保障就是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强化
我国加入WTO后,按照WTO规则的要求,先后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诸多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修改后的知识产权法更符合Trips协议的原则,使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空前的完备和丰富,但问题是:在我们比较先进的知识产权立法面前,我们的法律实施还不尽人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比较薄弱,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时有发生。我们要想把中国创造建立起来并扶植下去,必须强化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特别是法律的实施,即法律的执行。如果我们只有美丽的法律条文而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执行,中国创造谁去搞?搞了又谁去保护?因而说,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强化与否是关系到中国创造能否实现的问题。
3.4中国创造就是要创造出自己的品牌
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两项:一是技术创新;二是品牌创新。在中国制造的环境中,我们的加工业主要是为品牌产品服务,尽管我们承揽了产品制造的绝大部分环节,但品牌却是用别的国家的,我们只赚取十分低廉的加工费。中国创造的内容在产品中就体现为技术力量,尤其是高科技含量,在产品市场占有方面就体现为品牌的名声和价值,我们要从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也包含着上述两方面的内容。
3.5中国创造要求我们必须要有实现这个目标的战略及投入
从历史角度看,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过许多中国创造,我们曾经辉煌过,但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和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就是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产权成果的差距。我们已经成为制造大国,我们许多产品已位居世界第一或前列,但我们真正创造出的东西并不多。 我们必须制订一个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要创造出我们自己的技术和产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层面、企业层面都要有战略,特别是企业必须有微观的战略和步骤。要加大研发的投入,研制出自己的产品,而不是一味跟在别人后面模仿他人。如果说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有什么区别的话,那么最大的区别就是产品研发资金投入的不足。比较可悲的是,中国绝大部分企业均无研发的制度安排,外国企业不仅有健全的研发机构和人员,资金投入十分巨大,比如,有的外国企业为了研发出一个新产品,动辄投入美元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周期也达数年,有的药厂为了开发出一个新药,前期投入的研发费用高达数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如果没有具体的战略目标和措施,中国创造很难实现。
3.6中国创造就是创造出核心技术,提高知识产权成果的质量
据《人民日报》2006年1月13日报道:2005年我国专利申请量达到47.06万件,较2004年增长了34.6%;商标申请量达到65万件。这两个数据加在一起,位居世界第一位,也创了全球知识产权申请量历史之最。知识产权申请数量世界第一,当然令人鼓舞,说明我国自主创新取得长足进步,同时也说明知识产权意识大大增强。
4.结语
创造与制造一字之差,其含义差之千里。我们所倡导的中国创造就是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集体攻关,集中攻关,拿下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发明创造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像神舟6号一样的世界级的领先技术,这种创造才有意义,才会有实效,才是真正的从制造到创造。打造“中国创造”时代是一项长远工程。国家经济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能力和水平,最终体现在企业身上的是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
参考文献
(1) 关士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和紧迫问题”,《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年,第5期。
(2)关士续:“市场经济与科技—经济良性循环”,《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No.12。
(3)关士续、刘庆有、孟庆伟:“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软科学》,1998年,No.2。
(4) 傅家骥等:《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
(5)远德玉、陈昌曙、王海山著:《中日企业技术创新比较》,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
(6)刘庆有、姜照华、夏宝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试验研究”,《中国软科学》2000年,第2期。
(7)M.弗里德曼:《弗里德曼文萃》,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2000年。
(8)李京文等:《生产率与中美日经济增长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9)樊纲等:《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
(10)肖耿:“国有资产的出路:搭便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2期。
(11)王大洲:《西方技术社会学研究:技术决定论的证明与反驳》,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4。
(12)Polaygi,Karl,The Great Transformation,New York:Rineholt,1990.
(13)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14)钱德勒:《看得见的手》,商务印书馆,1999年。
(15)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16)盛洪等:《中国的过渡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
(17)李培林:《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18)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
(19)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20)Williamson,O.E.,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New York:Free Press,1985.
(21) Callon,Michel,“Society in Making:The Study of Technologyas a Tool for Sociological Analysis”,in Bijker,W.E.et al eds.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ical Systems,MIT,1987.pp.82-1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