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对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日期: 2009-11-3 16:53:51 浏览: 8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一、问题及原因
当前,我省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主要存在五个方面难题:
(一) 产业形成规模难。调查发现,在主导产业培植上,一些乡镇重点发展的仍是烟、畜、药、林等几个传统产业.这些产业在乡镇内不成规模,种植分散,区域间不连片,集 约化水平不高,特别是有特色、有名气的生姜、香菌、茶叶等农产品种植还处于自然原始状态,产量低,有市无货.由于乡镇之间协作少,农民之间联合少,加之大多数农民仍沿袭 一家一户、零散生产经营的传统种养习惯,难以整合优势资源,造成生产规模有限,资金投入不足,经营管理粗放,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难以发展成为引领一个乡镇或一个区 域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
(二) 产业基地壮大难.通过近几年政府、行业、农民三方的共同努力,我县工业原料林基地、烤烟基地、中药材基地、畜牧产业基地等虽得到长足发展,但这些基地持续壮大较难.导致这些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影响,自身财力有限,难以持续加大投入;二是农民生产技术落后,生产产品质量不高,难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难以按合同、按订单回收产品;四是农民与企业生产经营不对等,难以调动农民发展产业积极性.
(三) 龙头企业带动难.龙头企业处于农业产业化的中间环节,其实力的强弱和带动作用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而我县目前多数有资源.有市场的农产品无龙头企业带动,现有的一些企业对农业产业幅射带动作用又不明显.如华武制药、阳春公司等企业要么以纯企业模式培育基地,与农村现实生产状况脱节,农民接纳程度低;要么市场开拓能力弱,机制不活,效益较差,难以发展壮大;要么科研投入乏力,种苗(子)改良程度低,达不到产业化发展要求.
(四) 产业链条延伸难.产业链条的长短,决定着农产品转化增值的大小.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仍然停留在原料销售上,只有一个“链条节”,即使加工, 也只是简单的初级加工或粗加工就囫囵销售,农产品附加值低,加之生产上是家庭式分散经营,流通上是提篮式、小摊小贩式营销,以致农业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形成产业.原因有三:一是农民文化素质不高,难以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二是企业科研投入不足,难以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三是政府科技推广乏力?难以指导农民进行产品深加工.如宜居乡的茶叶,政府未有效引导生产,农民仅掌传统办法采.摘、炒加工,产业链条不长,产供销链条脱节.黑山羊、生姜、香菌,苦荞等叫得响的农副产品也莫过于此.
(五) 销售渠道拓宽难.调查发现,当前,我县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多数积压贱卖.由于农村市场发育不健全(全县目前还没有能辐射周边区县的农产品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大部分是农村零星、分散的初级市场、现货市场),地域封闭,信息不畅,农民难以掌握准确的市场行情;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营销合作组织来组织农产品有序流通,导致农产品营销半径不长,贸农工关系不顺,一般就地出售, 出县到市的不多,甚至趋同农副产品坐地贩销.互相杀价,流动商贩压价收购,农民增产不增收,极大地阻碍着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对策与建议
(一) 在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上,解放传统思想观念,跳出农业抓农业.要以抓工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整体来抓,从项目选择到论证、决策,从业主确定到招商引资,从经营机制到项目管理,从市场营销到品牌确立,都进行项目化运作;从原料基地生产到农产品加工,从产品开发到市场策划都按企业化模式运行;从组织贩运到流通销售都按市场化模式营销.特别要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聚集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构建成新型化农村农业产业体系.
(二) 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上,突出区域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构建大农业、大产业.要引导农户间相互联合,整合资源,实行大户联动发展,将产业办出规模.特别是乡镇要加强区域间横向协作,消除自我封闭,共同规划发展适宜本地区、本区域的主导产业,如苍岭—双泉—黑水—带重点发展烤烟和药业;李溪—南腰界一带,重点发展烤烟和青蒿产业;铜鼓—丁市—龚滩一带重点发展牧畜业和林业:酉酬—大溪—后溪—可大一带重点发展水产业,特色水果和林业(麻竹);毛坝—木叶—兴隆—带重点发展蘑芋、药业和畜牧业等,主导产业确定之后,用五至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集中生产要素,重点突破,形成规模,凸显特色.
(三) 在农业产业发展措施上,加快以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为主的各项改革,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条件.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建立良性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重点要强化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户之间,外出务工、经商农民之间采取招商租赁、承包权转让等自由流转土地,采取入股联合、股份合作等形式,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向能人集中、向农业企业集中,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要组织、引导滞留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最大眼度地减少耕地上的农民,以城镇化来促进农业产业化.同时,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配套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股份合作制,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激发多种所有制合作的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四) 在农业产业发展经营上,重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要立足全县优势资源和地方特色,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结合,积极发展制种、畜种繁殖等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现有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兼并、联合,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鼓励工商企业兴办农业企业.总之,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群体,增强市场开拓和辐射带动能力.目前要继续扶持壮大华武制药.烟草公司、阳春公司,天一公司等现有龙头企业,着力引进杨树、生姜、香菌、苦荞等加工企业,采用多种形式网络农户,建设基地,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充分发挥在产业链条中的龙头作用。此外,要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构建市场中介组织,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提高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五) 在农业产业发展流通上,着力建设以农村市场为主的流通平台,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要结合城镇建设和乡镇主导产业定位,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和功能,尽快启动区域主导产业交易市场、专业市场以及大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并将其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规划、同建设,使城镇化、市场化同步发展.此外,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择优扶优,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要放手发展农产品购销企业和农民“经纪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营销协会等,形成多元化的流通格局;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积极采用会展促销、代理销售、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期货交易等现代营销手段,形成辐射国内外的市场营销网络,逐步建立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有序发展.
(六) 在农业产业发展指导上,切实转变行政职能,提高服务水平.政府对农业产业的指导服务要从以前包打包唱的行政命令转移到宏观指导、制定规划、政策扶持、培育市场、调节利益上来,走“企业面向市场一政府扶持企业一企业组织生产”的路子,由企业自行规划产业基地规模、开展技术指导,回收产品、开拓市场.政府只研究扶持、投入等政策,培植社会化服务体系,调解公司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以及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督促企业提高履约率,促进农户与企业从一般的买卖关系变成利益共同 体,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收益,而且还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逐步建立企业与农产、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七) 在农业产业发展投入上,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进—步集中倾斜扶贫资金、逐年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抓好以山、水、田、林、路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没,提高土地、山林、水面等的综合利用率;鼓励龙头企业、专业经济组织、农村能人根据产业经营需要,加大对土地整治.引水灌溉,加工设备等必须的设施投入.同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从事高新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农业技术转让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以及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行业,给予税费优惠.拓宽金融信贷业务,积极鼓励农业企业和民间组织组建形式多样的农业贷款担保机构,建立银、企、农风险共担机制.大力发展招商农业、项目农业,园区农业,进一步整合、包装、运作农业项目,广泛吸引大集团、大老板综合开发农业资源,聚集农业发展资本.力争通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持续投入,逐步建成规范连片、浇灌方便,抗灾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基地,建成内外畅通的运输和通讯网络,为农业产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