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杜绝“傍大款”,仅有女性教育还不够

杜绝“傍大款”,仅有女性教育还不够

日期: 2011/4/16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中国网

昨日,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在与网友交流时表示,广东将试点从中小学开始女性教育,新规划预计今年三季度颁布实施。网友提出,有女孩子因减肥饿死,有人傍大款当三陪,这是女性教育的缺失。雷于蓝表示认同,称将从中小学开始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核心的女性教育。(3月29日《广州日报》)
  
   自信自尊是女性最好的化妆品
  
   开展女性教育,真是太有必要了。想要成为一个健康、漂亮、阳光和魅力常在的女性,仅仅满足于物欲堆砌和外在时尚是不够的,那仅仅是一种躯壳而已。不良,丑态,就是披上“风光”和“既得利益”的面纱,仍然是一种不良,而应该受到无情鞭挞。女性教育倡导慷慨自豪的精神价值观,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精神壮大、无比健壮,以独立者、智慧者和正义正直者的姿态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笑傲不良和丑态。
  
   周围是存在不少灰色诱惑,只要女孩子摆脱爱慕虚荣的心理,就能够跳出虚荣怪圈。周围是存在“物欲陷阱”,只要女孩子崇尚自立信念,就不会被金钱牵引,不会丧失正确的发展方向。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中小学是精神发展拔节期,作为女孩子,更容易受到浮华声浪的袭扰。这时候,如果被厚黑羞辱、行为不良,甚至是乌烟瘴气笼罩,就容易“精神迷路”,成为“迷途的羔羊”。如果教育能为她们提供健康、积极、主流的精神能量、心理定力以及稳重、淑女的道德养成,就容易走向自立自爱。
  
   传统道德和自信、自尊,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女性最好的化妆品、润肤露。能让她们从身到心得到滋润,充满灵性。 刘克梅
  
   杜绝“傍大款”,仅有女性教育还不够
  
   从加强女性教育入手,来应对社会上影响恶劣的“傍大款”“当三陪”现象,不啻为一个理性选择,毕竟,女性在这些恶劣风气面前,既是受害者,也有一定的责任。然而,倘若将这些社会恶风全部归结为“女性教育缺失”,以为补上这一课就可以彻底扭转社会风气,显然是过于幼稚了。
  
   首先,“傍大款”“当三陪”等社会恶风的盛行,其实更是“男性教育缺失”的结果,为男性补补课才是找准了药方,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显然,无论官员还是款爷,女性在其面前都是弱势者,那些甘当“二奶”或者“小三”的,与其说是女性主动的选择,倒不如说是被动地适应,其实她们也是受害者。按照营销学上的说法,有需求才有市场,需求决定供给,这话虽然不好听,但却很在理:只有男性教育到位了,男人们都能够做到自尊自爱了,“二奶”恶风才能彻底消除。
  
   其次,“傍大款”等现象作为社会的病态表现,背后凸显出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这靠女性教育显然无法解决。许多女性之所以选择“傍大款”,往往是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博弈后的结果,这种博弈不仅表现在能否抵御住“笑贫不笑娼”、“有奶便是娘”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更表现在能否经受得住就业时的“拼爹游戏”、办事时的社会不公等诸多现实压力的考验。很显然,这些病态的社会问题不解决,“二奶”之类的恶风也难以根除。
   为何不教育大款别去“傍女性”
  
   教育女性如何不傍大款,这似乎有些雷人。对女性而言,有性别歧视的嫌疑。再者,傍大款如果不会带来各自家庭的矛盾,男女都有意在一起的话,旁人也无需指指点点。试想,你既然可以教育女性不傍大款,为什么不教育大款不要“傍女性”呢?这种身份上的不对等,很容易让女性沦为弱势群体。一味地强调女性的过错,看来这是“思想偏激”的痕迹了。
  
   从我们了解到看到的一些报道,女性之所以傍大款,一是女性本来社会地位的严重缺失和扭曲;二是,一部分大款和女性的思想品德方面的不过关;三是,生活压力所迫。知道了原因,就要对症下药,治疗其根本的病因,但是没有必要搞成含有轻蔑女性的意味。教会女性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但同时要以更广阔的社会视角看待女性当前的境遇。
  
   女性教育,这确实很需要。但教育的内容应该不光是“思想品德”教育,尽管一个人可以成为道德楷模,但她并不是圣人,还是会有道德上的缺陷的。所以,女性教育的重点更应该放在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工作培训等方面。如此,女性的羽翼才能够丰满,在经济上有一定的话语权,那么她可能就会变成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女性。同时,社会上可能少了一些被大款傍了的女性,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要让女性真正成为社会的“半边天”,还不如通过制度、文化等方面的软性教育,使得她们能够真正独立起来。在工作中不歧视女性,给她们一个合理的产假婚假等,从社会大众的根本态度上能够尊重女性,那么她们也不会沦为弱势群体。反之,虽说是为了女性好,但是以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作为出发点,肯定会适得其反。 汪彦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