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创业教育 > 重庆探索以“微型企业”解决就业难题

重庆探索以“微型企业”解决就业难题

日期: 2010/9/27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西部开发又10年——重庆探索以“微型企业”解决就业难题
   新华网重庆9月21日电(记者郭立 张承志)近日,重庆市首批83名微型企业创业人员正式获得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他们分别获得1.6万元至5万元不等的政府扶持资金,以及相关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支持。
   重庆市工商局的官员说,今年8月至10月,重庆市将完成首批3000户微型企业的发展试点,并同期展开创业培训工作。从明年起连续5年,重庆每年将发展2万户微型企业,并对这些微型企业创业人员进行培训,以解决50万人就业。
   我国西部开发新10年,积极探索解决事关民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重大课题。研究显示,中国西部地区失业率较高,西部省份和沿海城市相比,在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生存状况、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相对较低或较差,这些因素导致了西部一些省份在失业率方面高于其他省市,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表现得更为明显。
   长期关注中国失业与就业问题的学者崔宏义说,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失业率较高,这严重影响了西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降低失业率、解决西部就业难题,必须强化政府的作用。
   根据公布的数据,2010年上半年,重庆市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7%。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报告说,中国各地的实际失业率明显高于登记失业率。
   重庆工商大学校长王崇举说,就业问题是民生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因为只有解决了就业问题,人们才有可能安居乐业。他认为,现在要求就业的人数很多,若都用存量企业去解决,难度很大,所以需要增加新企业来解决就业问题。作为中国西部的特大型城市,重庆市将从扶持发展微型企业入手,为解决就业问题探索新路。
   为此,重庆市在中国率先明确定义微型企业,确定扶持范围和对象,并予以空前的财税支持。
   今年7月,《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实施,对微型企业首次给予了明确定义,政府重点扶持的微型企业为雇工(含投资者)20人以下、创业者投资金额10万元及以下的企业。重庆市发展微型企业采取“1+3”模式,即“投资者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税收返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今后两年半将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新增30万就业岗位。
   为了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难,重庆市设计了相关制度政策。符合重庆市小额担保贷款办法的微型企业,可以申请社保部门的小额担保贷款。无担保抵押的微型企业,由三峡担保公司负责提供担保贷款,制定了“三峡担保公司自营”加“三峡担保公司向区县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的组合模式。
   22岁的重庆北碚人江巧巧虽然一无资金、二无社会关系,但重庆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吸引了她。参加首期创业培训的同时,她筹资创办了重庆春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最终获得了营业执照和政府扶持资金。
   重庆市把进行创业培训作为发展微型企业的必要一步,市财政部门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对微型企业创业培训进行补贴。参加了创业培训的学员刘棣说:“通过参加创业培训,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来自重庆九龙坡区的胡音创办了一家微型企业——重庆市寅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她说:“我时常梦想着能够成为经济的弄潮儿。市政府的政策出台后,点燃了我的激情,我参加了市微企办组织的培训,系统地学习了企业知识和财务知识,并且获得了政府创业扶持资金。我希望把企业做大做强,为民营经济发展增加成绩!”
   2008年,惠普微型企业发展项目中国运营中心成立,专门为中国微型企业创业者提供扶助与指导。2年时间内,该项目在中国投入逾1000万元人民币,在全国建成21个“惠普微型企业发展中心”及配套培训教室,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社会青年、在校大学生、农民工等群体进行扶助和培训。目前已有近2000人次接受了该项目系统培训,其中一些人已经走上了创业之路。
   西南大学文化与发展学院院长秦启文说,发展微型企业是已经被世界各国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一种经济刺激方式,对于整合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和其他相关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会起到很好作用,还会带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系列链条的循环。政府不但需要扶持他们“上马”,还要“送一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