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大众明锐汽车后桥零件质量控制

大众明锐汽车后桥零件质量控制

日期: 2012/5/19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陈启荣

大众明锐汽车后桥零件质量控制

陈启荣

摘要:本人通过对PQ35上板零件的质量监控方法展开阐述。一个零件在生产过程中会发生许多问题,比如在冲压的过程中会出现开裂、缺料、压伤、起皱。本文叙述了上板零件的质量监控方法,有效的遏制了零件在冲压过程中发生以上问题。

关键词:质量监控 控制计划 CAE分析

0 引言

汽车已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汽车行业也在不断日新月异的发展,随之的汽车零配件行业也在不断状大。汽车制造业对供应商要求的质量水平近年来显著提高。质量及可靠性为汽车产品所不可或缺。

每个厂商都会有自己的质量监控的方式,对于不同的零件、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方式的控制。笔者针对明锐汽车的后桥上板零件对质量监控这一话题展开研究。

1 前期的质量分析

1.1零件的CAE分析效果





图1-2 CAE效果分析图



零件的CAE分析可以用仿真软件对零件在冲压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看出零件在拉伸过程中的一个变化情况,从这幅CAE分析图片中可以看出,主要部分呈现出绿色和蓝色,表示零件在拉伸过程中是安全的,部分区域会变厚,并不会出现变薄、开裂的情况。

1.2潜在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

(1)进料:材质不符,材料的拉伸率不够会导致零件报废。进料的厚度不符,导致零件报废,模具报废。针对进料,我们严格检验进料的材质证明书。

(2)剪材落料:落料尺寸不符,尺寸偏小,成型后导致零件尺寸不够、缺料,零件报废。针对剪材落料,我们严格控制落料的尺寸,制订剪板操作指导书,并设立检验人员进行定时的抽查。

(3)零件的拉伸、切边、冲孔、整形:零件拉伸不到位会影响后续的加工。零件的切边不正确直接导致零件报废。零件漏冲孔、孔位偏、孔径尺寸不正确,直接影响零件的焊接定位和装配关系,导致零件的报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制定零件的作业基准书,在冲压时指定冲床的参数,在零件上设有深度标记,定期定量的对模具进行保养维修。

2 量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2.1量产前期的生产控制—— GP-12

GP-12也叫早期生产遏制,是为了将供应商在开始生产和加速生产期间任何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尽可能在供应商的生产现场而不是在客户处被很快地发现并解决,尽力避免在客户处或售后市场发生意外的质量事故,进行零件的特管。GP-12是专门为特管零件增加的一道全检工艺,确保零件在入库后发货前每一个零件的质量都是OK的。图1-3是GP-12的看板,在GP-12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记录在看板上,从而进行改善,最终保证零件出货前的质量。

图1-3 GP-12看板图片

2.2量产后期的质量控制

2.2.1文件控制——控制计划 :必须由供方制定,并且无论如何必须在生产件提交之前尽快得到顾客的评审。控制计划必须包括所有的关键和重要特性。对于控制项目的产品和由产品工程部指定(例如:ES特别要求这种批准)的产品的控制计划要求得到产品工程部和零件批准部门的签字批准。某些福特汽车公司的质量部门可能要求将已批准控制计划的复印件附到零件提交保证书上,并交到顾客的零件批准部门。

2.2.2生产过程中检具控制

图1-2 检具图片

检具是判定零件合格与否的最主要的检测工具,检具可以检测到零件的重要切边,孔位,以及一些重要的形面。检具跟模具是采用的同样的定位方式SPR1为主定位,SPR2为副定位(辅助定位),将零件的定位销插好,零件定位好,将夹钳夹紧,使零件固定在检具上,开始检测。用通止规对形面、切边进行检测,用检测销对孔位进行检测。通止规能通能止,检测销能顺利通过则判定零件合格。

2.2.3生产成品的质量查检:对成品我们会定期的对产品进行零件的产品审核,在产品审核中,我们对零件的重要尺寸进行抽检,上检具对形面、切边进行检验,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发现零件的一些潜在问题。比如:上板的侧边孔,在无数次的冲压过程中,冲头会被磨损,孔径会变小,孔径的公差会吸收掉冲头磨损的量,在公差范围内,还是OK件。这里就存在潜在的风险,孔径的尺寸跑到公差范围外,客户抱怨零件无法装配,零件出现不良。在产品审核中可以发现这些潜在的风险,及时的得到改善,保证零件的质量。

4结论

要想保证产品的质量,需控制零件生产中的每个环节,更要注重在生产中的控制方式。本文叙述了某公司在生产流程中对零件质量的控制方法与方式。这样的生产流程并不是唯一的,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只是叙述了其中的一种控制流程。


大众明锐汽车后桥零件质量控制.do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