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石材机械角轮零件宏程序编程与加工

石材机械角轮零件宏程序编程与加工

日期: 2012/5/16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陈伟杰

石材机械角轮零件宏程序编程与加工

广东省云浮市中等专业学校 (广东 527300) 陈伟杰

本地是全国石材生产基地,石材机械生产厂家众多,在桥切机、绳锯等众多石材机械中,角轮零件应用广泛,主要用作工作台导轮或升降机构的导轮。该类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不同的厂家,不同的石材机械,角轮零件的结构大致相同,但是规格尺寸却不一样。由于该类零件两端的轴承孔尺寸精度高,形位公差同轴度要求也高,另外,V形槽的加工精度高、难度大,众多石材生产厂家都是在普通车床上加工的,工人都感到加工难度大,力不从心。2002年我校购置多台数控车床后,厂家主动联系我校,要求我校加工角轮类零件,我校为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承接了该类零件的加工任务。

图1 角轮零件示意图

一、角轮零件的宏程序编程

1、角轮零件加工方案的确定

为了保证角轮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的要求,经过考虑采用以下工艺方案:

反爪装夹工件,用1号端面刀平端面后,钻中心孔。

钻通孔。

用2号机夹尖刀粗车外圆,用作调头的装夹位。

调头装夹已加工的外圆部分,用1号端面刀平端面后,用3号内孔刀粗、精车内孔D1深L3、内孔D2深L5并倒角C2。

用正爪背面装夹已经加工的内孔D1,校核外圆。用1号端面刀平端面保证总长L3。用3号内孔刀粗、精车内孔D2深L4并倒角C2。

用心轴夹具装夹工件,用2号机夹尖刀车V形槽及外圆。用4号机夹切断刀车V形槽处的直槽。

2、宏程序的编制

考虑到厂家要求生产的角轮零件种类繁多,规格尺寸也各不相同,但结构却是一致的,如果采用常规编程方法,加工每一个不同规格尺寸的角轮时,就要编三个加工程序,同时,每一个角轮V形槽的相关尺寸也要重新计算,这样不但工作量大,要编写的程序多,不便于管理,还容易出错。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我们决定采用宏程序编程方法去编程,将角轮零件相关尺寸设置成局部变量,这样,不管加工什么尺寸的角轮,其加工的程序都只需要三个。加工不同规格尺寸的角轮时,只需根据厂家所给定的零件图标注尺寸,给局部变量输入对应值,即可加工。这样不但简化了程序,减少了工作量,也便于管理,不容易出错。由于不同的数控系统,宏程序的变量规定有所区别,现以我校数控车床采用的华中世纪星HNC—21/22T数控系统为例来作具体说明。程序中所有局部变量初始值为谢之机械厂桥切机工作台角轮尺寸。

确定变量

根据图1角轮零件示意图可知,每一个角轮零件有11个尺寸是不同的,那么这11个变化的尺寸就是11个局部变量。11个尺寸和相应的局部变量如表1所示。

表1 局部变量定义表

具体宏程序如下:

加工内孔D1深L3、内孔D2深L4并倒角C2。

加工装夹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加工内孔D1、D2装夹示意图

O1234 (程序名)

%1234

N10 T0303 (取3号内孔车刀)

N20 M03 S500 (主轴正转,转速500rpm)

N30 #1=52 (D1初始赋值52mm)

N40 #2=61.99 (D2初始赋值61.99mm)

N50 #5=118 (D5初始赋值118mm)

N60 #8=50 (L3初始赋值50mm)

N70 #9=18.5 (L4初始赋值18.5mm)

N80 G00 X150 Z80 (建立工件坐标系)

N90 X[#5+5] Z2 (刀具快速靠近工件表面)

N100 X[#1-8] (刀具快速移动到循环起点)

N110 M08 (开冷却液)

N120 G71U0.8R0.5P190Q250X-0.5Z0.5F100 (内孔粗车复合循环:每次切深0.8mm;每次退刀0.5mm;X方向精加工余量0.5mm;Z方向精加工余量0.5mm;精加工程序段起始行号N190,终止行号N250。)

N130 G00 X150 Z80 (退刀到换刀位置)

N140 M05 (主轴停止)

N150 M00 (程序暂停)

N160 T0303 (取3号内孔刀)

N170 M03 S800 (主轴正转,转速800rpm)

N180 G00 X[#1-8] Z2 (刀具快速移动到循环起点)

N190 G00 X[#2+4] (精加工程序起始段:X方向进刀)

N200 G01 Z0 F80 (直线进给到工件表面)

N210 X[#2] Z-2 (倒角C2)

N220 Z[-#9] (加工内孔D2)

N230 X[#1] (加工内孔D2孔底)

N240 Z[-#8] (加工内孔D1)

N250 X[#1-8] (精加工程序终止段:X方向退刀)

N260 G00 Z80 (Z轴方向退刀)

N270 X150 (X方向退刀)

N280 M05 (主轴停止)

N290 M30 (程序结束并返回)

加工内孔D2深L5并倒角C2。

加工装夹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加工内孔D2深L5装夹示意图

O2234 (程序名)

%2234

N10 T0303 (取3号内孔车刀)

N20 M03 S500 (主轴正转,转速500rpm)

N30 #1=52 (D1初始赋值52mm)

N40 #2=61.99 (D2初始赋值61.99mm)

N50 #5=118 (D5初始赋值118mm)

N60 #10=16 (L5初始赋值16mm)

N70 G00 X150 Z80 (建立工件坐标系)

N80 X[#5+5] Z2 (刀具快速靠近工件表面)

N90 X[#1-2] (刀具快速移动到循环起点)

N100 M08 (开冷却液)

N110 G71U0.8R0.5P180Q220X-0.5Z0.5F100 (内孔粗车复合循环:每次切深0.8mm;每次退刀0.5mm;X方向精加工余量0.5mm;Z方向精加工余量0.5mm;精加工程序段起始行号N180,终止行号N220。)

N120 G00 X150 Z80 (退刀到换刀位置)

N130 M05 (主轴停止)

N140 M00 (程序暂停)

N150 T0303 (取3号内孔刀)

N160 M03 S800 (主轴正转,转速800rpm)

N170 G00 X[#1-2] Z2 (刀具快速移动到循环起点)

N180 G00 X[#2+4] (精加工程序起始段:X方向进刀)

N190 G01 Z0 F80 (直线进给到工件表面)

N200 X[#2] Z-2 (倒角C2)

N210 Z[-#10] (加工内孔D2)

N220 X[#1-2] (精加工程序终止段:X方向退刀)

N230 G00 Z80 (Z轴方向退刀)

N240 X150 (X方向退刀)

N250 M05 (主轴停止)

N260 M30 (程序结束并返回)

加工V形槽和外圆。

加工装夹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 加工V形槽和外圆装夹示意图

O3234 (程序名)

%3234

N10 T0202 (取2号外圆机夹尖刀)

N20 M03 S500 (主轴正转,转速500rpm)

N30 #3=87 (D3初始赋值87mm)

N40 #5=118 (D5初始赋值118mm)

N50 #6=6 (L1初始赋值6mm)

N60 #7=30 (L2初始赋值30mm)

N70 #8=50 (L3初始赋值50mm)

N80 #11=90 (夹角A初始赋值90度)

N90 #4=#5-[#7-#6]/TAN[#11*PI/360] (D4赋值)

N100 G00 X150 Z80 (建立工件坐标系)

N110 X[#5+2] Z2 (刀具快速靠近工件表面)

N120 M08 (开冷却液)

N130 G71U0.8R0.5P200Q300X0.5Z0.5F100 (外圆粗车复合循环:每次切深0.8mm;每次退刀0.5mm;X方向精加工余量0.5mm;Z方向精加工余量0.5mm;精加工程序段起始行号N200,终止行号N300。)

N140 G00 X150 Z80 (退刀到换刀位置)

N150 M05 (主轴停止)

N160 M00 (程序暂停)

N170 T0202 (取2号外圆机夹尖刀)

N180 M03 S800 (主轴正转,转速800rpm)

N190 G42 G00 X[#5+2] Z2 (刀具快速移动到循环起点,建立刀具半径右补偿)

N200 G00 X[#5-4] (精加工程序起始段:X方向进刀)

N210 G01 Z0 F80 (直线进给到工件表面)

N220 X[#5] Z-2 (倒角C2)

N230 Z[[#7-#8]/2] (加工外圆D5)

N240 X[#4] Z[[#6-#8]/2] (加工V形槽右侧)

N250 W[-#6] (加工V形槽底部)

N260 X[#5] W[[#6-#7]/2] (加工V形槽左侧)

N270 Z[2-#8] (加工外圆D5)

N280 X[#5-4] Z[-#8] (倒角C2)

N290 Z[-#8-5] (Z轴离开工件)

N300 G00 X[#5+5] (精加工程序终止段:X方向退刀)

N310 G40 G00 X150 Z80 (退刀到换刀位置,取消刀具半径补偿)

N320 M05 (主轴停止)

N330 M00 (程序暂停)

N340 T0404 (取机夹切断刀,刀宽4mm,右刀尖对刀)

N350 M03 S300 (主轴正转,转速300rpm)

N360 G00 X[#5+2] Z2 (刀具快速靠近工件表面)

N370 Z[[#6-#8]/2] (刀具快速移动到循环起点)

N380 G71U0.8R0.5P390Q410X0.5Z0F50 (外圆粗车复合循环:每次切深0.8mm;每次退刀0.5mm;X方向精加工余量0.5mm;Z方向精加工余量0mm;精加工程序段起始行号N390,终止行号N410。)

N390 G01 X[#3] F30 (精加工程序起始段:X方向进刀)

N400 W[4-#6] (加工直槽底部)

N410 X[#5+2] (精加工程序终止段:X方向退刀)

N420 G00 X150 Z80 (退刀到换刀位置)

N430 M05 (主轴停止)

N440 M30 (程序结束并返回)

目前,所编写的宏程序在教学和生产中已经得到验证,操作简单易懂,效果很好。

二、角轮零件的数控加工

角轮零件数控加工的难点,除了两端轴承孔的同轴度公差难保证和V形槽难加工外,最关键的是保证两轴承孔的尺寸精度。一旦尺寸超差,就会造成废品。由于我校承接角轮零件加工是属于来料加工,毛坯尺寸较大,一旦出现废品,损失较大。轴承孔的尺寸精度要求控制在0.02mm以内,由于机床误差,刀具磨损,测量误差等原因,较难达到。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就要学生自己动手去做。按一般数控车削加工中保证尺寸精度的方法,一般是通过修改刀具磨损值的方法来实现。具体做法是先预设刀具磨损,接着运行加工程序,求出加工后工件的实测尺寸与相应编程尺寸的差值,再根据该差值来重新设置刀具磨损值,最后再运行精加工程序段,得到所需的零件尺寸精度。这种做法要求重新设置刀具磨损值前,零件尺寸必须测量准确,一旦测量有偏差,就会造成废品,而学生恰恰就是较难做到这点。如何保证轴承孔尺寸的测量准确性,是学生加工角轮零件的难点。根据普通车床技能训练的教学体会,我决定在精车轴承孔的时候,借鉴普通车床上内孔精车前进行试切和用塞规辅助检测内孔的做法。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检测自己测量的准确性,不断提高其测量技术水平,即使精车试切时测量有偏差,也可以补救,保证加工出合格产品,做到生产和教学两不误。这就要求在编程和加工过程中作一些改变。现在还是以我校数控车床采用的华中世纪星HNC—21/22T数控系统为依据,以直径D2、深L5的内孔加工为例来对其操作方法作具体说明。

根据所加工的角轮尺寸加工检测轴承孔的塞规,如图5所示。不同规格角轮,轴承孔尺寸不同,塞规尺寸也相应不同。

图5 塞规示意图

DT—塞规通端直径,为D2的最小极限尺寸。

DZ—塞规止端直径,为D2的最大极限尺寸。

在刀偏表3号内孔刀的X磨损处预设磨损值为△X预设=-0.5mm。

运行前述的加工程序O2234,加工一次内孔D2,深L5。测得轴承孔的第一次实测尺寸D实测1。

编辑程序O2234,主要是删除粗加工复合循环指令,增加精加工前试切检测的程序段。运用“程序”菜单中的“保存”功能,将编辑后的程序改名保存为O22342,新程序如下所示:

O22342 (程序名)

%2234

N10 T0303 (取3号内孔车刀)

N20 M03 S800 (主轴正转,转速800rpm)

N30 #1=52 (D1初始赋值52mm)

N40 #2=61.99 (D2初始赋值61.99mm)

N50 #5=118 (D5初始赋值118mm)

N60 #10=16 (L5初始赋值16mm)

N70 G00 X150 Z80 (建立工件坐标系)

N80 X[#5+5] Z2 (刀具快速靠近工件表面)

N90 X[#1-2] (刀具快速移动到加工起点)

N100 M08 (开冷却液)

N110 G00 X[#2+4] (X方向进刀)

N120 G01 Z0 F80 (直线进给到工件表面)

N130 X[#2] Z-2 (倒角C2)

N140 Z-5 (试切轴承孔)

N150 G00 Z80 (试切后Z轴退刀)

N160 M05 (主轴停止)

N170 M00 (程序暂停)

N180 M03 S800 (主轴正转,转速800rpm)

N190 G00 Z2 (刀具快速靠近轴承孔表面)

N200 G01 Z[-#10] F80 (加工内孔D2)

N210 X[#1-2] (X方向退刀)

N220 G00 Z80 (Z轴方向退刀到换刀位置)

N230 X150 (X方向退刀到换刀位置)

N240 M05 (主轴停止)

N250 M30 (程序结束并返回)

说明:N140到N190为内孔精加工前试切检测所增加的程序段。

计算轴承孔的第一次实测尺寸D实测1与编程尺寸D编程的差值U差值1,重新设置X磨损值△X新设1并在刀偏表3号内孔刀的X磨损处输入,各值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U差值1=D实测1-D编程

△X新设1=△X预设+ U差值1

D实测1—轴承孔的第一次实测尺寸

D编程—轴承孔的编程尺寸

△X新设1—第一次重新设置X磨损值

△X预设—预设X磨损值

运行修改后保存的程序O22342,当运行到程序段N170,用塞规检测轴承孔,有两种情况:

如果塞规止端不能进入,而通端能进入,则说明轴承孔尺寸精度合格,工件尺寸测量准确,按“循环启动”键继续运行程序到结束即可。

如果塞规的止端能进入或者塞规的通端不能进入,则说明测量不准确,轴承孔尺寸不合格,此时应该重新第二次测量轴承孔的实际尺寸D实测2,重新按步骤5的方法在刀偏表3号内孔刀的X磨损处第二次重设X磨损值△X新设2。

U差值2=D实测2-D编程

△X新设2=△X新设1+ U差值2

D实测2—轴承孔的第二次实测尺寸

D编程—轴承孔的编程尺寸

△X新设2—第二次重新设置X磨损值

△X新设1—第一次重新设置X磨损值

接着重新运行程序O22342,运行到N170程序段时,测量轴承孔尺寸合格为止。再按“循环启动”键继续运行程序到结束即可。否则需要多次重设X磨损并重新运行程序O22342,直到合格。

上述编程与加工测量方法经实践检验,虽然操作稍为繁琐,但却很实用,不仅能让学生自我检测测量技术,不断提高测量水平,又不会造成废品,满足了教学和生产的需要。

三、结语

由此可见,采用宏程序编程,可以简化程序,减少工作量,确实是生产多规格产品行之有效的编程方法。而在数控车削加工中合理借鉴普通车削的操作原理,则可以解决一些教学和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石材机械角轮零件宏程序编程与加工.do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