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一种新型的无级调速装置的开发和研究

一种新型的无级调速装置的开发和研究

日期: 2010/10/10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无

第 23卷第 1期

2008年 1月

热 能 动 力 工 程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Vo1.23.No.1

Jan.,2008

文章编号 :1001一加60(2o08)0l一0037—04

一 种新 型 的无级调 速 装置的开 发和研 究

袁 斌 ,陈 宁 ,徐 军民 ,邱敏 秀

(1.浙江科技学院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2.浙江大学 流体传动及控制 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 江 杭州 310027)

摘 要 :介绍 了液 体粘性 调速 离合 器(HVD)的基 本 工作 原

理 ,对 HVD整机 结构 、液压 系统 进行 了设计 ,对加 工出的原

型样机进行 了试验研 究,并基 于试验 结果 对 HVD设计过 程

中应关注的几个关键技术 问题进行 了探讨。研究表 明:依 据

本文提 出的设计结构及液 阻、散 热、传 动介质 、弹 簧刚度 、活

塞有效面积 等 系统 参数 的合 理 配置 方 法 ,进 行 开 发 的 400

kW 级液 体粘性调速 离舍 器,能够实现额 定转速 1 500 r/min、

速 比 0、15 1的 无级 调 速 ,满 足 火力 发 电 企 业 的 工 程 实 际需

要 。

关 键 词 :调速离合器 ;液体粘 胜传动 ;无级调速 ;开发 ;研究

中图分类号 :TK223.7;TH137.3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风机和水泵作为通用机械 ,其耗电量极其大 ,尤

其在火力发电行业 ,锅炉给水泵和煤粉送风机耗 电

量约 占全部厂 用 电量 的 82%?,达 到总发 电量 的

4%~6%。 目前 ,国内火力发电企业在风机和水 泵

的使用中普遍存在一些 问题 ,例如,在很多场合采用

挡板或阀门来调节风量或水量 ,节流损失非常大 ;少

数企业采用液力偶合器 、电机变频调速等方法,对风

机和水泵进行无级调速 ,虽然能够大幅度 降低节流

损失 ,但仍然存在诸如设备改造投入巨大 、环境适应

性差或无法实现低转速大扭矩输 出等弊端_2]。

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作为一种新型的调速机构 ,

在实际的工业应用中安装于动力源(如电动机)与负

载装置(如风机)之间 ,不仅能够实现对负载装置进行

无级调速(调速 比 0.15~1,且低速时不影响带载能

力),同时还兼具普通湿式离合器 的功能,因而能够很

好地解决上述火力发电企业遇到的问题。针对此 ,本

科研小组与山东聊城某火力发 电厂合作,共 同设计、

研发了400 kW 功率等级的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经

试验研究 ,完全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工业需要。

1 基本工作原理[2]

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的工作是基于牛顿 内摩擦

定律而建立 ,其工作原理如图 I所示 :在两块平行放

置的平板之间 ,充满厚度为 的粘性液体 膜;当下

板保持 固定 ,上板以速度 平行于下板水平运动时,

则板间流体受到剪切 ,粘附在下板表面上流体分子

的速度为零 ,粘附在上板表面上 流体分子的速度为

,其间速度梯度 为一斜线。此 时为 了保 持上板恒

定的运动速度 ,则所需要 的力 ,与板 的面积 A和

速度梯度 v/8的乘积成正比,即 :

F 0cAv/8

r= F/A = /

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利用 圆盘油膜工作时 ,经

过计算 ,可得到所能传递的转矩l_2j:

1 1

丁= 1 ( l一 2)去( 一r4)

式中: 一流体 的动力粘度 ,Pa·s; 一油膜厚度 ,m;

丁一转矩 ,N·m;n一圆盘油膜数 ; 一主动 片角速

度,rad/s; 2一被 动片角速度 ,rod/s;/'2一 圆盘油膜

外半径 ,m;/'1一 圆盘油膜内半径 ,m。

收稿 日期 :2007—08一吣; 修订 日期 :2007—09—04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50475106);浙江省教育厅基金 资助项 目(20061474)

作者简介 :袁 斌 (1974一),男 ,浙江桐庐人 ,浙江科技学院讲师 .

图 1 牛顿 内摩擦定律

十 .'、

一程一 j_工j_ 一力一 一热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38 · 热 能 动 力 工 程 2008正

由此可见 ,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所传递扭矩与

流体动力粘度 和主动轴与被动轴之间 的转速差

(CO1一∞2)成正比,与油膜厚度 成反 比。只要结构

和各参数选取合理,可以设计出传递较大功率 的液

体粘性传动装置。

2 液体粘II生调速离合装置结构设计

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 由主机 、油膜系统 、电液控

制系统等主要部分组成。

2.1 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主机设计

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主机由主动部件 、被动部

件、液压缸、润滑密封部件和支承部件组成 ,如 图 2

所示。当需要系统进行无级调速时,动力 由主动轴

经过花键传至主动摩擦片,通过油膜剪切作用将动

力传至被动摩擦片 ,然后经花键传至被动轴及连接

的负载 ;当系统需要完成离合器功能时,主、被动摩

擦片被完全脱开至足够大的距离 ,油膜将无法生成 ,

系统失去带载能力。

图 2 液体 粘性调 速 离合 器主机

控制油通过 主动轴上 的进油孔进入主机左腔。

当负载需增速时,提高控制油的压力 ,推动活塞 向右

运动,压紧主动麽擦片和被动摩擦片,减小油膜的厚

度 ,从而提高输出转速 ;负载需减速时,降低控制油

的压力 ,在回复弹簧的作用下 ,活塞 向左运动 ,使主、

被动摩擦片间油膜厚度增大,进而实现输 出转速的

降低 ;负载需要脱离驱动时,切断控制油供给 ,使油

压降为零 ,在回复弹簧的作用下 ,主 、被动摩擦片完

全脱开 ,油膜 破裂 ,丧失 驱动 能力 。控 制油 阻尼孑L的

作用是给系统添加适 当的阻尼 ,以使控制油压在稳

定工作状态下保持恒定。

润滑和冷却油从被动轴上的油孔进入,通过被

动轴和被动摩擦片连接花键之间的间隙进入主、被

动摩擦片间,形成油膜传递扭矩 ,并从泄油孔回到油

箱 ,同时带走系统产生的热量。

2.2 液压系统设计

2.2.1 液压控 制 系统

由液压泵 、溢流阀、换 向阀、手动转速调节 阀和

电液比例转速调节阀等组成 ,如 图 3所示。正常工

作时,液压控制系统是通过液压固定 阻尼与电液 比

例转速调节阀的可变阻尼组成 c型液压半桥 ,来控

制液压缸的左腔压力。根据工作机不 同转速 的要

求 ,为液压缸提供所需压力 ,传递不 同的转矩和转

速 ,从而实现工作机的无级调速的目的。

图 3 液压 系统 简图

在电液比例转速调节 阀出现故 障的情况下 ,为

了保证系统仍能正常工作 ,配置了手动转速调节阀。

手动转速调节阀和电液 比例转速调节阀之间通过换

向阀进行切换 。

2.2.2 润滑 和冷却 系统

主要 由冷却器和溢流阀组成。润滑和冷却系统

的压力比较低 ,溢流阀起安全阀作用 ,常闭。

3 试验研究及分析

按照上述设计方法 ,对加工出400 kW 功率级液

体粘性调速离合器的样机(额定转速 1 500 r/min,调

速比0.15~1)进行 了试验研 究。针对 火力发电企

业的功能性能要求 ,这次试验的 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

是测试样 机 的调速 性 能 ;二 是测 试 样 机 的转 速 开环

控制稳定性。

图 4为液体粘性离合器试验装置。原动机为直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1期 袁 斌 ,等:一种新型的无级调速装置的开发和研究 .39 .

流电动机 ,可以根据试验的要求调节转速。离合器

的前后装有转速转矩仪 ,可 以分别测出离合器的输

入轴和输出轴 的转速 、转矩。输出负载为水力测功

器 ,其功率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

图4 液体粘性 离合器的试验装置

3.1 试验结果

图 5为输出转速与转矩 的关系特性试验 曲线 ,

从试验结果看 ,输出转速与转矩基本呈线性关 系。

图7为离合器开环调速特性 曲线 ,证 明样机系统实

现了无级调速 的功能。图 5和图 6表 明,样机的功

能和性能很好地达到了企业的预期期望。





Z





弓j







’目







弓j



图 5 输 出转速 与转 矩 的关 系特 性

控制油压力 /MPa

图6 液体粘性 离合器开环调逮特性

目前 ,该样机在山东聊城某火力发电厂煤粉送

风机上 已经投入使用 l0个多月 ,每天连续 24 h工

作不停机 ,未发生任何故障。与该企业内同型号未

采用调速装置的煤粉送风机相 比,本样机 已为企业

节省电力 28.612×lo4kwh,节能效果显著。

3.2 在设计 中值得探讨的几个技术问题

3.2.1 液 阻 的 影 响

试验研究发现 :液阻孔 (如图 2所示 )的大小将

直接影响到调速离合器的动态特性。将阻尼孔直径

从 0.6 mlTl调到 2 mlTl,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 ,发现 :

阻尼孔越小 ,离合器的动态响应越慢 ,输出转速达到

稳态值所需时问越长 ,但同时系统的超调越小 ,振荡

越小;反之,阻尼孔变大时 ,系统响应灵敏,但同时动

态超调大 ,系统振荡幅度明显变大 ;当阻尼孔径超过

一 定范围时 ,液压系统难以建立控制油压 ,离合器将

无法进行控制。试验结果表 明:阻尼孔径 为 0.8~

1.2 n-lln时离合器具有最优动态调速特性。

3.2.2 调 速 离合 器 的 散 热 问题

调速离合器主机的散热是由系统提供 的冷却油

来实现的。冷却油通过开在被动轴上的油道 ,进入

润滑油腔 ,通过两端摩擦 片内花键与轴上外花键之

间的缝隙进入各摩擦片 ,然后 流回油箱。离合器功

率等级高 ,拥有多片摩擦片 ,发热较大 ,容易产生热

量积累 ,从而导致润滑油温升过高并丧失带载能力 ,

因此 ,必须对离合器采用强制冷却 以阻止上述润滑

油温升过高现象 的发生。试 验表 明,强制水冷是合

理的方案。此外 ,由于冷却油本身压力不高 ,容易导

致多片摩擦片中靠 中间的数片难以补充足够的冷却

油 ,在某些特殊工况下 ,无法及时散热 ,容易造成摩

擦 片的烧伤 、变形失效。试验证明,当离合器的功率

损失最大 ,即调速比为 0.67时 ,损失功率达到额定

功率的 14%左 右 ,此时发热量最大 ;当调速 比超过

0.96时 ,摩擦片 间距变得非常小 ,由于摩擦片 自身

的粗糙度、形位公差等几何 因素 ,部分油膜被刺穿 ,

摩擦片问将 由液体摩擦变为液 固混合摩擦 ,此时系

统也会严重发热;在上述两种工况下最容易发生摩

擦 片烧伤故障。因此 ,实际应用中,应使调速离合器

尽量避免在上述工 况下长时问工作 ;如果必须要在

上述工况下长时间工作 ,建议适当增大润滑和冷却

系统的供油压力和流量 。

3.2.3 离合 器的调速 范 围

为了提高调速离合器的可控性 ,必须增大离合

器的调速范围。试验证 明,适当减小液压缸活塞 的

有效作用面积 ,同时增大弹簧的刚度 ,能够很好地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40· 热 能 动 力 工 程 2008年

高控制压力的可控范围,从而使调速离合器的调速

比达 到 0.15~1。

3.2.4 润滑 油的 问题

调速离合器所传递 的扭矩与润滑油的动力粘度

成正 比。试验发现 ,当使用某些种类、牌号润滑油

时,即使离合器稳态工作,其控制压力、负载均保持

不变 ,但是其输 出转速也会小幅下降,其原因是润滑

油随着温度的上升 ,其动力粘度将减小 ,从而带载能

力减小。因此 ,选用动力粘度适合 、粘温特性优良的

润滑油 ,有助于系统获得优 良的稳态性能。通过试

验比较 ,推荐使用 6号或 8号液力传动油。

3.2.5 转速稳 定 问题

试验过程中,出现转速波动和不稳定问题 。主

要原因是由于油液清洁度不高 ,造成液压缸左腔的

阻尼孔发生堵塞 ,或造成液压控制系统中某 阀芯的

卡涩,从而引起控制油压的不稳定 ,最终导致输出转

速的不稳定 。由此可见油液的清洁度对于系统性能

极其重要。推荐液压控制油路 中使用过滤精度为

10舯 或以下的滤油器。

4 结 论

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作为一种新型调速装置 ,

具有传动效率高 、动态响应快 、结构简单以及无级调

速等特点 ,具有广泛 的工程应用前景。在设计过程

中,合 理考虑 液阻、散热 、弹簧刚度 、液压缸有效面

积、传动介质等系统参数 ,对提高液体粘性调速离合

器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1)液阻对于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的动态性能

影响重大。试验证明:阻尼孔径为 O.8 1.2 1/lln时

离合器具有最优动态调速特性。

(2)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运行时发热较大,宜

采用强制水冷防止传动介质温升过大。使用时,避

免使离合器长期工作在速 比为 0.96 1.0的工况 ,

以防止摩擦片烧伤。

(3)在结构设计时,尽可能减小液压缸活塞的

有效作用面积 ,并增大弹簧的刚度 ,能够使调速离合

器的调速比达到 0.15 1。

(4)推荐选用 6号和 8号液力传动油作为液体

粘性调速离合器 的传动介质 ,并采用过滤精度不大

于 10肿 的滤油器 ,以保证系统转速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

[1] 肖兴和.液体粘性凋速离合器及其在火电厂的应用 [J].热力发

电,2000,29(5):52—54.

[2] 陈 宁 .液体粘性传动(rtvo)技术 的研究 [D].杭州 :浙江大学 ,

2003.

(编 辑 滨 )

f{’}_{’}_{‘}_{‘}_{‘}喑

丰技术改造 丰

矗{·}_{·}_{·}_{·}_{·}I,;

汽轮 机 高压 缸的现 代化 改造

((Teru:oaneprerrtKa>>2007年 4月号介绍 了应用合乎现代要 求的技术解决办法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对 T一100

— 12.8型汽轮 机进 行改 造的 两个方案 。

目前,许多著名的公司(ABB Siemens,west.inghouse等)都在高压汽缸 中应用反动式叶片装置。应用它们

可以提高通流部分的经济性 ,但是 同时必须抵 消增加的轴向力并保证级 内转子和静子之 间以及在转子端部

有效 和 可靠的 密封。

应用通流部分最佳设计方法并引入叶片装置合理程度的规格化 ,制定高压缸改造的两个方案。

虽然这两个方案有着原则的区别,但在它们中具有下列相同的技术解决办法:

具有单列调节级的蒸汽分配;用于抵消反动式叶片装置附加轴向力的发达的平衡活塞;临界转速超过 3 000

r/min的装配好的鼓式转子;在汽缸的反动式部分 内装有导向叶片的焊接座 圈;在工作叶片和导向叶片处装有

减振垫圈的整铣围带;马刀形(弯扭联合)导向叶片;具有蜂窝状垫圈的围带上方多节流的轴径式密封。

在 高压缸的两个方案 中也应用了保证在运行过程 中保持 密封效果和使汽轮机达到必要机动性的技术解

决 办 法 。

具有新的焊接壳体的高压缸的强度特性、机动特性和效率均高于具有原始结构铸造壳体的高压缸。

所以,在 T一100—1.28型汽轮机高压缸改造时,应 用反动式叶片装置结合合乎现代要求的技 术解决办

法,允许汽缸达到高的经济性和足够的可靠性。

(吉桂明 供稿)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种新型的无级调速装置的开发和研究.pdf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