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创新职教管理 培养“双高”人才

关于创新职教管理 培养“双高”人才

日期: 2012-7-28 23:14:06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王健娟

论文摘要:本文对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从教学管理体系的完善、专业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成长平台的搭建、形成性评价的推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就如何优化教学管理过程,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型人才,为社会提供服务,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学管理;高素质;高技能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他担负着培养与社会岗位相适应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型“双高”人才的重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发展经济必须优先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已经进入精品发展期,全面加强职业学校管理,创新职业教学管理,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型人才,适应经济高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认识到位,破解教学管理症结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体。教学管理就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管理,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其宗旨是稳定合理教学秩序、对教学改革进行激励、导向、利用和配置教学资源。学海网(www.xuehai.net)然而,教学管理的滞后问题日益凸显,技能培养滞后于行业需求;课程方案滞后于行业标准;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教学评价滞后于行业评价;队伍水平滞后于专业建设;教学研究滞后于课堂教学。教学管的症结需要破解,教育理念不仅要提升更要寻找落脚点,课堂教学不仅要深化更要有监控反馈,课程改革不仅要加强更要注重实施过程,管理体系不仅要完善更要起到引领作用。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将指导、激励与自我约束相结合;要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要将民主管理与个体参与相结合;充分体现教学管理的适应性、科学性、时代性和操作性。
  二、理念创新,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要学习、对照新的教学管理规范,完善学校教学管理体系,关注学校、政府、学生(家长)、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的需求,构建真实、畅通和有效的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分析和反馈系统,关注影响教学质量的所有因素,制定科学的中职教学质量标准,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和持续改进,建立一套结构合理,责、权、利清晰,精干、高效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中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教学管理过程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提升中职教学质量,通过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制度的育人功能。同时要正确处理管理中各种存在的矛盾,在主体与客体上,要体现“以人为本”;在约束与灵活上,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客观灵活;在稳定与改革上,要相互依存,互为促进;在传统与现代上,要有效调配,相得益彰。
  三、科研引领,推进专业课程改革
  科研引领是提高职业教学质量和促进职业学校优质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是促进职业学校教师成长的有效平台,是推动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做好教科研工作,强化教师课程意识,引导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精品课程的探究、课堂教学的深入、教学结果的反馈,以科研带动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以科研带动教学工作的开展、以科研带动专业课程改革,以科研促进学校的发展。发挥省级、市级和校级教科研中心组、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在课堂教学研究中的作用,积极探索职业学校德育课、文化基础课、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组织课程改革展示课、研究课、比赛课等评比活动,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讨和沙龙活动,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评价改革等专题研究。组织和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撰写和经验座谈,浓厚科研氛围,充分发挥教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四、师资培训,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师资队伍的素质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目前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教师总量不足且师生比不合理;专业课、实习课教师比例偏低;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匮乏;专业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够理想;“双师型”教师培养效果不明显;实习、实验课指导教师缺乏;专业课教师教研活动不规范;师资培训、培养制度不健全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势在必行,政府、社会、学校要为教师建立有效学习平台。
  (一)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促进教师队伍水平提高,通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系列培养方案的实施,使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脱颖而出,成为优秀教师。 学海网(www.xuehai.net)  (二)要转变培训方式,提供菜单式的学习内容以供教师选择,满足教师自主发展,构建学习型组织以供教师交流、沟通,展示各种教学成果以供教师学习,渲染良好的教研氛围以供教师感受,举行各种竞赛活动,扩大骨干教师的示范与辐射作用,不断激励教师产生学习的欲望。
  (三)要合理配置资源,按照教师的学识、能力,将教师培养成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教学能手、骨干后备等多种层次,引领教师自主成长,并实行动态管理。
  (四)要完善培训基地建设,提高教师培训层次,从培训项目的开发作为基地建设的切入点,加大对培训课程开发的力度,完善教师培训基地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充实设备设施,改善培养培训条件,强化培训单位服务意识,主动与职业学校联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创新教师培训模式。
  五、注重过程,推行形成性的评价
  评价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要落实在日常的教学中,更要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目前,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存在主要的问题是: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指标单一、评价方法单调、评价主体单一。我们应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以过程为主、鼓励为主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经过评价后,使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体验成功之后,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再度审视自己,更加努力地寻求自我的发展;使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能在其它方面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到自信,继续保持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通过形成性的评价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帮助教师认识并改进其在教学行为中的不足之外,还能做到及时调整和不断学习;同时增加师生交流沟通的机会,增进师生感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社会的经济发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与生源素质下降形成了一对突出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关键能力和素质,以满足行业的需求。
  (一)要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层次和结构,面向全体学生,降低教材的起点,消除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障碍。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应多一些感性化的少一些理性化的、多一些直观的少一些推理的、多一些应用的少一些理论的、多一些生活化的少一些抽象的,面向全体学生,引领学生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建立自信心、创造成就感、提升认知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每一个学生最大潜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将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必学部分,这部分是基础,是每个人应该学的;第二层面是提高部分,是为上一个层次作准备。与之相适应的例题、习题也准备两个层面,为不同要求的学生而准备,同时也为分层教学打下了基础,为针对性教学创造了条件。
  (三)要淡化理性,强化感性,体现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用实例来代替概念的叙述,让学生感觉到看似遥不可及的概念其实在他们身边伸手可触,例如:在《建筑力学》中,力的概念、约束的概念、静定与超静定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概念等等都在我们的身边。总之,从概念的引用到结论的产生,从相关知识的应用到课后习题的巩固都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以帮助学生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四)要形式上贴近学生,内容上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将教学内容按课题化的形式组合,就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课题化分解,每个课题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知识点,教材的内容就是以专业技能为主线而串起来的多个课题,使专业课教材从学科系统化到工作过程化转变。
  创新教学管理是社会对职业教育更高要求,是行业、企业的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一份责任,我们要贯彻国策,强化职能,负重自强,努力开创职业学校发展之路,提升教学管理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学海网(www.xuehai.net)转贴于学海网(www.xuehai.net) https://www.xueha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