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研究分析机械基础课程模块构建

研究分析机械基础课程模块构建

日期: 2012-4-27 0:15:16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 Abstract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situation higher vocationa machine and close machine specialty of mechanical basic course in the teaching task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traditional machinery basic course has not adapted to the higher vocational training advanced application talents, and the machinery basic course puts forward a new reform plan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职机类及近机类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模块在本专业中的教学任务,指出了传统机械基础课程模块已不适应高职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并对机械基础课程模块的构建提出了一种新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机械基础课程;整合;模块

 

0.引言位从事实际生产。其知识结构均包括了机械基础知高职机类及近机类专业机械基础课程,包括“机识。
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为满足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传统(简称“公差”)、“金属材料与热加工”、“机械课程的课程体系已不适应现行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目设计基础”等。这些传统课程的课程体系已不适应现标。学海网(www.xuehai.net)根据高职机类及近机类专业培养目标,机械基础行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基于对高职机类及课程模块应具备以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近机类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研究,分析新形势1.1.1学习正投影理论,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下机械基础课程模块承担的教学任务,对机械基础课的能力。程模块的构建提出了一种新的改革方案。1.1.2掌握简单零件加工、通用量具的使用及典型

 

1.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任务及现状零件的准确测量。
1.1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任务1.1.3掌握机械设计方法并学会运用设计手册对中高职机类及近机类专业包括机制、模具、机电一等复杂的机械零件和传动装置进行综合性的课程设体化、数控专业以及电器制造专业等,要求学生应掌计。
握必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1.2机械基础课程模块现状的动手能力,能在生产第一线的智能、技能型工作岗1.2.1传统课程安排存在知识点重复。以“机械制图”与“公差”为例,按传统两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有些内容是重复的。由表l可以看出两门课程重复讲解了零件图样中的技术要求部分内容,但在学时上较先开设的“机械制图”又只能重点讲授其规范标注,却将为何需要和如何选用及检测问题放在后续开设的“公差”课程。事实的情况是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特别是普高入校生)绘制图纸时,因对图纸中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热处理及表面处理等技术要求不理解而随意抄写,不仅无法保证图样的正确性,又因为学生对这些概念有了接触(随意性选用)而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教学。
1.2.2传统教学内容过于系统性。传统的教材过于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已不适应高职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原则。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知识的扩充和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时提高,理论课时逐步减少。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面向机类及近机类专业开设工程力学学时分配为例,由以前的108学时逐步减少为目前的60学时,而教学内容仍是原来的知识体系,出现了学生反映教师上课内容太多太快,难以接受;而任课教师抱怨课时太少,难以完成教学内容的矛盾情况。
1.2.3教材难以满足机械基础模块教学要求。高等教育的教材选用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出版社提供多种版本的教材供任课教师选用。这势必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专业所选用的教材本身未系统编写,只是针对某一课程编写的教材;即使是某一出版社推出的成套机械基础课程,但不同的编者对同一知识点的侧重不同,造成系列教材知识点的重复或盲点。目前,机类及近机类机械基础课程教材的选用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而教师选用教材时往往仅凭这门课程的需要征汀,较少考虑其它相应课程教材的选用与之配套。

 

2.机械基础课程模块新方案的构建与内容
2.1机械基础课程模块新方案的构建传统的机械基础课程模块已不适应高职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必须对机械基础课程模块进行改革。
模块的构建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优化整合;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基于机类及近机类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要求,对机械基础课程模块建立提出新方案。
在机类及近机类专业机械基础知识
结构树中,设立了若干个机械基础知识模块,在支于上还给出r传统的课程名称。以有利于知识的拓展、深化和迁移,以及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原则,打破制图、力学、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公差、金属材料与热加工等学科体系,将上述学科的知识进行了优化整合,提出建立一个知识、技能、能力综合培养的机械基础课程模块新方案。这是对机械基础课程模块构建的一种探索。
2.2机械基础课程整合模块内容
2.2.1机械制图模块。该模块主要学习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和方法,包含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内容,融入公差中和实际生产有直接关联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将制图、尺寸标注和公差融为一体。
2.2.2机械设计基础模块。该模块对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典型零件的公差配合、传动装置课程设计进行整合,打破原来学科界限,构建以联接、传动、机构、支承等知识模块为主的课程新结构。
2.2.3技术测量实训。该实训要求学生在掌握互换性及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基础上,正确使用常用量具,对零件进行长度、表面粗糙度、形位误差、螺纹参数测量及齿轮测量等。该实训安排在机械制图模块图样识读和绘制内容之前,使机械制图标注更加细化、标准化、规范化,同时,作为实用性很强的实训课程,在生产一线的工人、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中得
到广泛的应用。
2.2.4机械测绘与拆装大作。掌握测绘装配体的方法和步骤,了解装配体的工作原理,熟悉拆装方法,绘制装配体示意图、 零件草图、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图纸要求符合国家标准,并采用计算机绘图,且计算机绘图课时不少于测绘与拆装总课时的50%。
2.2.5机械传动装置课设。培养获得设计完整的简单机械或部件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正确的机械设计方法。采用减速器或其它简单机械传动装置,并要求具有总装图一张,主要零件工作图、设计说明书一份。

 

3.机械基础课程模块新方案的实施环境与实践
3.1实施环境
3.1.1配套教材的编写。打破传统课程体系后,原有的教材已无法满足新方案提出的整合后的各个模块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编写配套的教材是本方案顺利实施的前提。
3,1.2实践环节的合理安排。为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新方案的实施需要根据各个课程模块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合理安排实践环节,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3.1.3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由传统课程优化整合后的各个课程模块都融入了多门传统课程的部分知识,要求任课教师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和全局观念,不仅要钻研本专业中机械基础课程模块地位及各个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全新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
3.2初步实线探索
本文针对机类及近机类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模块构建提出的新方案在还没有编写出配套教材之前,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进程及时间分配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公差”课程由原先安排在“机械制图”(安排在第一、二学期)之后的第三学期,调整到第二学期,使“机械制图”课程讲授零件图样时,前面提到的有关技术要求知识重复点由“公差”课程来讲解;机械制图大型作业安排在已完成“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加工”和“公差”课程学习的第二学期,避免了学生绘制机械图样时对相关技术要求的盲目和随意标写。
在实践环节安排上也作了补充和调整。例如,为使学生对第一学期开设的“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加工”涉及到的专业常识有个感性认识,配套的实践环节安排了为期一周的认知实习,包括参观校内外实训基地和观看机械加工录像等,取得了较好效果。

 

4.结束语
随着国家教育部提出的高职学制将逐渐从三年制转为二年制,理论教学的总学时还会进一步减少,传统的课程体系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对高职机类及近机类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模块的改革是一种新的探索,通过优化整合减少了理论教学学时,顺应了课程改革的总体趋势。当然,因为各个地区、行业不平衡,各个学校培养目标亦会有所不同,在选用课程整合模块教学时,任课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机类及近机类专业具有美好的前景。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45%一50%和出口的50%来自制造业。优先发展制造业,使我国准备成为“制造中心”是我们的目标,培养出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是广大从事高职教育者的任务。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进行高职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俞秀金,张抽. / 高职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IJ].机械职业教育,2004,(3).
2.虞付进.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构建IJ】.职业技术教育,2003,(16)


当前位置: >> 教育学类 >> 职业教育 >>查看论文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