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困境及其原因探究

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困境及其原因探究

日期: 2011-9-26 12:40:07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陈淑萍

    摘要:本文通过对泰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境况的考察、剖析、梳理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有益的参考,以便于丰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成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前言
  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实施者,扮演者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着和引路人的角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成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要充分认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当前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深刻反思,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职辅导员队伍。
  一、(泰州地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200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学海网(www.xuehai.net)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辅导员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的群体,既有其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准确把握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殊性,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特点,我们通过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方式对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泰州技师学院、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等不同类型的本专科学校的98名辅导员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辅导员队伍的结构、选聘标准与方法、角色定位、工作内容、职业认同感、满意度等方面,旨在探求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殊性,从而使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问卷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队伍结构
  据对泰州本专科院校调查发现,高职院校辅导员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75%,31—40岁的占25%,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占80%,5—10年的占20%,初级职称的占92%,中级职称的占8%,本科生占91%,研究生占9%,单位正式编制人员占6%,人事代理人员占94%。从调查结果看,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力度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选聘标准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配备专职辅导员,要求必须是本科学历以上而且是共产党员。当然,非常优秀的大专生作为特例也可以进入专职辅导员队伍。但仍然存在着高职院校遵循着原来的外聘辅导或留校学生做辅导员的非专业化选拔标准,而不是按照专业化、职业化、高学历、高素质的选拔标准配备辅导员。
  (三)选聘方法
  在考察应聘者时候符合辅导员选聘标准时,一般高职院校采取多样化考察方法,一是引入职业能力倾向测试,重点考察应聘者的职业兴趣、能力特长、性格气质等方面,看其是否适合从事辅导员工作;二是笔试,包括政治理论、学生工作常识、写作能力三方面内容;三是面试,包括自我介绍、情景模拟演讲、领导提问三部分。
  (四)工作职责
  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核心工作、以学生发展指导为主体工作、以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为基本工作。将辅导员工作职责细化为实现政治教育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风建设与学业指导、党团工作指导、素质拓展指导、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班级建设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宿舍管理与安全稳定工作,基本上明确了辅导员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
  (五)考核制度
  据调查,泰州各高职院校对其的绩效考核工作尽管一直在开展,但具体方法参差不齐,考核结果不尽如人意。有的高职院校直接将辅导员的考核与行政干部或专职教师考核等同,用同一标准,同一方法,按同一程序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根本难以体现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与特点;有的高职院校结合辅导员工作特点制定了辅导员考核的具体项目,但具体考核项目却未能准确反映辅导员工作情况,或在项目权重上不尽合理;有的高职院校过分重视定量考核,将考核内容一律定量化,简单地以学生的表扬和违纪情况来评判辅导员的功过是非,却忽视了辅导员的很多工作难以提出明确的数量指标,如热爱、关心、帮助学生等方面的评价。
  (六)职称评定及待遇
  据调查,泰州高职院校辅导员评定职称可以走两条路线,一条是行政路线、一条是(思想政治系列)教师系列,辅导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辅导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适当兼职系部办公室、分团委的职务、做些学生入党入团、学生干部管理、系部日常工作。也可兼任学院学生处、团委等部分职务。无论走那一条路线,都有机会作为学院党政干部选拔的后备力量。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困境
  (一)辅导员队伍没有形成相应的梯队
  高职院校辅导员一般采用社会招聘,或者是高职院校较优秀的学生留校,学历层次普遍低。但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优秀的本科毕业生逐渐成为辅导员队伍的主要力量,部分硕士研究生也加入到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中来,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层次有所提升。但辅导员队伍则非常年轻,以30岁以下的本科生为主,基本上没有在社会上尝试或经历过其他职业,缺乏对社会的亲身体验,对社会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不是十分清楚企业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做起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多的是用“空对空”说服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学业、择业、就业、社会生存、感情处理等方面不能给予有效指导,对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构成了较大的障碍。许多辅导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乏系统的理论功底和人生经验。在年龄、工龄、职称、职务上还没有形成了相应的梯队。
  (二)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不准确
  许多高职院校由于辅导员缺乏准确的职业界定,将班主任、辅导员混为一谈,造成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承担着多种角色:班级管理、安全教育、党团建设、宿舍管理、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社团指导、社会实践指导等。辅导员更多的是以“学生事务管理和服务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范围广,职责不明晰,对自身角色定位模糊,有时甚至会产生因多种角色冲突导致的不适,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强度大,积极性不高
  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与普通本学生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他们普遍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人生阅历简单,人际交往与处事能力欠缺,心理承受能力不强,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要做好本职工作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很多辅导员年纪较轻,经验不足,往往在处理复杂的学生问题时,感到束手无策,常常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事与愿违、收效甚微,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此外,高职辅导员过多的周旋各种杂乱无章的日常事务,无暇顾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本末倒置,中心偏离,也不利于高职辅导员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高职院校辅导员前景模糊,职业倦怠感严重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除了工作之外,更多的是对于自身职业前景的一种担忧。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起步较晚,培养方案不完善,与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相比,有很大差距。专业教师有完整的教、学、传、帮、带培养方案,有参与科研、培训、职称、职务晋升的各种机会。而高职院校辅导员虽然身在高校,却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参与学术活动。他们拥有思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却在学历提升、培训进修、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难以与专业教师和管理干部同等。作为年轻人,他们渴望成功,被认可,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指路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多走一些弯路。此外,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年龄集中在25—30岁之间,一方面使这支队伍充满朝气与活力,另一方面也势必在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形成较大的竞争,这种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学海网(www.xuehai.net)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究
  (一)现行体制的负面效应
  我国高职院校实行的是单位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生工作是两级或三级管理,使得辅导员不仅要配合院系行政领导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管理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要完成校党委、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布置的思想政治学习、各类评比、参观、宣传,以及不同阶段组织的活动。多头指挥,势必造成辅导员疲于应付。
  (二)对工作认识的局限性
  许多高职院校的领导忽视学生本身的自主性,将大学生当做中学的孩子来看,觉得管理越具体、细致,工作就越有成效,搬用家长式的管理方法来对待学生,过多的干预学生的思想与生活,束缚学生自由成长空间,结果造成学生很强的依赖性。这种看似爱护的方式,其实是变相的溺爱,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是很难培养出独立强干、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领导能力不够
  1.领导层在管理辅导员队伍的观念上缺乏对科学管理的重视,沿用过于陈旧的管理方法,依然推崇“老黄牛式”的工作精神,24小时的奉献精神,确保领导和学生随叫随到,从而让辅导员精神异常疲惫,苦不堪言。
  2.对新生事物不易接受。对于与辅导员一些较新颖工作的尝试不给予认同,甚至给予批评,从而出现意见分歧和不可逾越的代沟,造成工作无法高效开展的局面
  3.领导对辅导员关心不够,不能“任人唯贤”,无形中禁锢了辅导员上升的空间,严重束缚了辅导员的自由成长,从而容易产生职业前途暗淡的错觉,进而导致职业倦怠或引起跳槽的念头,造成队伍的不稳定。

  (四)管理方法的不到位
  1.每当任何学生违纪事故的发生,首先批评的是辅导员的管理与引导不力,总是认为“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管理不好的老师”,不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分析,给予辅导员工作总是否定,总是用糟糕的结果否定其辛苦付出的过程,以结果论英雄的工作方式带给辅导员只是严重的挫败感,无疑沉重打击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对辅导员工作职责不够明确,定位不够准确,虽然辅导员都明了自己应该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执行朋友,然而他们在现实中还扮演者家长及保姆的角色,包揽了学生所有的事务。
  3.在人才培养方面,因为各高职院校对辅导员业务及素质的提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对辅导员疏于培训,甚至还存在不对辅导员进行任何培训的情况。而且许多高职院校没有搭建辅导员交流沟通的平台,没有辅导员论坛、辅导员QQ群等沟通渠道,从而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迷茫和困惑,面对每天发生的不可预知的新得可能,只有自己艰难的面对,这是造成辅导员队伍停步不前、甚至人才流失的一大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凌峰,张红君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的实施与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6,(8).
  [2]房亚兵高职院校辅导员考核制度设计的宏观构想[J].文教资料,2009,(5).
  [3]周先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必须强化五项机制[J].湖南社会科学报,2006,(6).
  [4]孟万金.职业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薛徽.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与职业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7,(12).
  [6]张?F宇.对当前示范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学海网(www.xueha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