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工学结合情境下的职业能力分层培养

工学结合情境下的职业能力分层培养

日期: 2010-11-27 20:15:27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王学成

摘要:中职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分为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三个层次。在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分层次地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 
  关键词:工学结合;职业能力; 分层培养;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学海网(www.xuehai.net)”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要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可以说,工学结合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大势所趋。但是,如何构建工学结合的学习情境,在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切实推行“学中做,做中学”?实行工学结合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笔者拟从工学结合的角度讨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实施办法。

  一、职业能力层次分析

  (一)职业能力的三个层次 
  “未来的劳动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个在就业市场上提出来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然而,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银行在17个国家的研究表明,职业教育和培训在适应企业和劳动者的就业需要上却总是令人失望。针对这个问题,世界各国的政府和企业都十分关注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寻求改革现有的做法,以期建立一支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此,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富有远见的目标:开发劳动者的核心能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政府就开始致力于开发一个就业导向的核心能力体系。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在推行能力本位教育体系(CBE)的过程中,也特别强调关键能力的培养。这里所说的核心能力或关键能力,就是一种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和技术飞速发展的综合能力或基本能力。 
  按照赵志群先生的观点:“我们将职业能力理解为综合职业能力,即在真实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的专业问题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 职业能力的形成有一个逐渐的过程,根据1998年国家劳动保障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的研究课题报告,我们把人的能力按职业分类规律分成三个层次,即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见图1)。 
  职业特定能力是每一种职业自身特有的,它只适用于这个职业的工作岗位,适应面很窄;但有一个职业就有一个特定的能力,按我国职业分类大典划分有1838个职业,所以特定能力的总量是最大的。 
  行业通用能力是以社会各大类行业为基础,从一般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可通用的基本能力,它的适应面比较宽,可适用于这个行业内的各个职业或工种,而按行业或专业性质不同来分类,通用能力的总量显然比特定能力小。 
  核心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普适性是它最主要的特点,可适用于所有行业的所有职业。虽然世界各国对核心能力有不同的表述,相比而言它的种类是最少的。 
  (二)职业能力三个层次的关系 
  从职业能力的技术层面来分析每一种职业在工作现场直接表现出来的是特定能力,因而它是显性的;在技术和专业上支持这个特定能力的是通用能力,在职业活动中我们一般看不到它的表现;而核心能力则是上述能力形成和应用的条件和基础,所以,核心能力处在最底层,它是支柱、是依托、是承载其他能力的基础,所以它最宽厚。相比而言,它是隐性的(见图2)。 
  从职业能力模块的角度来分析在职业能力结构中三个层次的职业能力模块不是自成体系,而是内含在每一个职业活动之中。也就是说,每一种职业能力模块的组成,其主要成分首先是自身特定的能力模块,其次是可与其他职业通用的基本能力模块,再次就是与所有职业基本要求相一致的核心能力模块(见图3)。 
  从职业岗位来分析如图3所示,在这些职业能力的集合中,与其他职业无交集的部分是职业特定能力模块,同类职业之间的交集是通用能力模块,所有职业之间的交集是核心能力模块。核心能力是处在这个结构核心层次上的一个最大的交集,它的种类最少,适应面最广,这充分反映了核心能力跨职业的属性。简单来说,特定能力是所有职业都必须具备的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对应的是岗位群,职业特定能力对应的是具体的职业岗位。

  二、工学结合条件下职业能力的分层培养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除了在课堂上把课程教学与企业实际、岗位实际结合起来外,学校一定要结合职业能力的层次要求,在企业见习中分阶段实施职业能力培养。 
  (一)核心能力培养 
  核心能力的范畴1998年,我国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称为“8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从其内涵和特点分,职业核心能力可分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大类:(1)方法能力是指主要基于个人的一般有具体和明确的方式、手段的能力,主要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方法能力是劳动者的基本发展能力,是人们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技能、新知识、新信息和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职业方法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2)社会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社会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能力。 学海网(www.xuehai.net)  企业见习安排企业见习安排在第一学期,最好在入学教育之后,时间为1个月。初步设定的目标为:(1)学生能够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包括对事业目标的看法、设定事业目标、让目标产生效果。(2)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学会用成熟的情感对待工作。(3)学生学会有责任心地工作,包括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的意识、岗位责任意识、全局责任意识。(4)学生能够学会处理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包括对团队的认识、在组织内的自我定位,能够认识到每位员工的作用和影响。学生通过企业见习环节,具备初步的职业道德认识,学会沟通,树立一定的职业理想,对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具备一定的核心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核心能力的培养要一直贯穿于能力训练的始终。 
  (二)行业通用能力培养 
  行业通用能力的范畴行业通用能力是以社会各大类行业为基础,从一般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可通用的基本能力,可适用于这个行业内的各个职业或工种,对应于一定的职业群。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该专业对应计算机行业的职业群,就目前普遍情况来说,初步设定的岗位包括文员、网络管理员、网络设计和施工、网站设计四种。为了培养计算机行业的通用能力,就要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网站设计、路由交换、Windows Server、数据库等。 
  实施时间和目标学生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学习了该行业的专业通用课程以后,需要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可安排在第四学期,时间大约为3个月。目标和实施办法是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专业实习。见习安排的原则包括:(1)专业对口的原则。学生专业实习的岗位一定要和在校所学专业相对应或大致对应。(2)岗位轮换的原则。由于专业实习阶段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行业通用能力,所以在实习的三个月中,学生要在不同的岗位见习,进一步了解各岗位的具体要求。同时,学生通过在不同的岗位见习,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长,选择未来适合自己特长的岗位。 
  (三)职业特定能力培养 
  职业特定能力的范畴如前所述,职业特定能力是每一种职业自身特有的,它只适用于这种职业的工作岗位。该阶段培养学生具体某一岗位的专项能力。 
  实施时间和目标实施时间为第六学期,时长为6个月。 目标是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初步具备在该岗位工作的能力,并最终把该岗位变成自己就业的第一个岗位。 

  三、工学结合条件下的课程设置 

  根据我校“六层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见表1),我校应在第一至第四学期开设通用课程。在第四学期的专业见习后,学生了解了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在第五学期,学生选择适合的课程,进行上岗前的学习。 
  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是:“学了做,做了学。”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指出:“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中做,做中学”,主要是提倡在学校创设接近真实的环境,使教学贴近企业,同时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在企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岗位上检验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掌握程度,学校也根据学生在企业实践的情况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学中做,做中学”,是因为学校提供的环境无论如何真实,都与企业的真实情景有差异,“做中学”永远代替不了实战。所以,学生学习一定要到企业真实情境中去做,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 
  课程设置一定要瞄准岗位,开发相应的课程包。课程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岗位实际,做到“够用、实用”。在教学组织上,应大力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安排项目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职业能力分为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在进行“六层推进”工学结合实践时,学校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工学结合内容,培养不同层次的职业能力。当然,三个层次能力的培养也不是完全割裂的。在实践中,核心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其他能力的培养在每个阶段都互有渗透。本文描述的只是各阶段重点培养的层次。

  参考文献: 

  [1]黄湖滨.加强高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训的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张宣.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与开发[OL].(2008-10-21).[2010-04-13],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716fd130100i6oa.html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学海网(www.xueha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