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钓鱼台地貌的宣传推广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钓鱼台地貌的宣传推广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日期: 2011-1-29 17:01:17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中广泛分布的钓鱼台地貌是原有砂(砾)岩地貌类型划分的补充,具有较高的科学意义和旅游开发价值。对于钓鱼台地貌这一较新的地貌类型来说,加大对其的宣传与推广力度,在科学研究和旅游开发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钓鱼台地貌旅游景观的规划开发应遵循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达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关键词:钓鱼台地貌 宣传推广 旅游可持续发展
  
   1.钓鱼台地貌概述
   地貌类型按照成因可划分为动力地貌和构造地貌两大类,除此之外,在自然景观中又广泛存在另一种近年刚刚分离出来的地貌类型,即岩石地貌。岩石地貌的分离有利于对相同类型岩石在不同自然环境下,或不同类型岩石在相同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地貌形态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的研究。岩石地貌按成因可划分为岩浆岩地貌、变质岩地貌和沉积岩地貌三种类型,而砂(砾)岩地貌是沉积岩地貌的主要代表。根据构成景观的岩石时代顺序、沉积环境岩性、成景机理、典型地貌特征等因素,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副会长陈安泽先生将砂(砾)岩地貌划分为9种类型,分别是:嶂石岩型、武陵源型、乌尔禾(风城)型、丹霞型、野柳型、砂林型、土林型、雅丹型和黄土型。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平顶山、滴水洞、桓仁大雅河、大峡谷等景区广泛分布着很多砂(砾)岩地貌,但这种地貌在成景岩石的性质、形成时代和沉积环境等方面,都有别于以上9种类型,目前国内外学者尚未进行深入研究。这种新的地貌类型的发现是对中国砂(砾)岩地貌类型的补充,它对完善中国砂(砾)岩地貌的分类体系,研究岩石类型及其旅游价值,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2.钓鱼台地貌的宣传与推广的意义
   钓鱼台地貌是原有砂(砾)岩地貌类型划分的重要补充,地貌特征鲜明,景观雄奇秀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这种旅游资源对于旅游开发、经营者和游客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钓鱼台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特征、分布规律、科学分类以及独特的命名尚待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其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也有待进一步地开发。针对目前该种地貌类型认知度较低的现状,大力的宣传与推广势在必行。钓鱼台地貌景观的宣传与推广可以提高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地质学者们前来参观研究,为地质学的发展拓展新的空间,带来广阔的社会应用前景。在未来对钓鱼台地貌景观的旅游发开及观赏过程中,还能够提高大众的科普知识,增强游客的爱国热情,进而推动本溪地区旅游业发展,为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人民收入,共建和谐型社会,推进地方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全面发展。
   3.钓鱼台地貌的旅游可持续发展
   3.1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在旅游领域的应用
   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ECD)于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了未来发展的持续性、公平性和共同性,是人类的发展面临生态环境问题危机时的正确选择。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学术界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可持续发展的浪潮。
   旅游业从诞生至今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上产业规模最大和发展势头最强的“朝阳产业”。传统旅游发展模式始终关注的是大规模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随着旅游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带给旅游目的地环境的不良影响也日益突出。在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普遍重视,人们环境保护意思的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可持续发展观的正式提出正值人们对旅游业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全面评价之时,因而,可持续发展理论很快被引入了旅游领域,成为人们对旅游发展模式进行重新评价的中心议题。1990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旅游组行动策划委员会提出了《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草案,构筑了可持续旅游的基本理论框架,并阐述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的。1993年,一本专门以旅游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刊物——《可持续旅游》在英国问世,标志着可持续旅游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旅游业的发展应当实现经济上可行,但又不会破坏未来旅游将赖以开展的资源和接待地区的社会结构,其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社会、文化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主要包括了生态环境、经济及社会的可持续性三个方面。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指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尽量减小旅游开发、经营者与旅游者的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大限度地维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恢复功能,保障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及永续利用,这也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原则。经济可持续性是指在旅游规划、开发和经营过程中要注重远期效应,在保证经济利益的基础上,防止任何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服从当地经济利益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保证旅游开发商、旅游经营者可获利性。与此同时,充分考虑环境成本的效率,把环境污染费用和自然资源的耗费计算在生产成本之内,以关注旅游业的长远利益。社会可持续性是指旅游业发展要在满足旅游经营者盈利和游客需求的基础上,兼顾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例如,在旅游景点开发和经营过程中为当地人提供就业机会,用部分利润回馈公益或教育事业等。
   3.2基于钓鱼台地貌的旅游可持续发展
   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平顶山、滴水洞、桓仁大雅河、大峡谷等景区分布着雄奇、险峻、秀美的钓鱼台地貌景观,这些景观具有较高科学研究价值、美学观赏价值以及旅游开发价值。在钓鱼台地貌景观的旅游规划、开发与经营管理中,一定要将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放在首要位置,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实际,针对钓鱼台地貌特色进行大力宣传与推广,结合导游人员的地质知识培训,将钓鱼台地貌景观生态游全面推向市场。
   3.2.1将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钓鱼台地貌旅游景观规划开发的前提
   本溪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有山、水、泉、林、湖、洞、城和古人类遗址等景观,各类景区与风景资源保护区总面积达1080平方公里,但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目前的旅游经营活动中并没有被充分重视起来,传统的大众旅游仍作为主要的行业模式。在对钓鱼台地貌旅游景观的规划开发中,务必要坚持贯彻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保护珍稀地质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进行全面普查评价与规划。
   3.2.2合理突出钓鱼台地貌景观的生态旅游特色
   在旅游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生态旅游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其更多地给旅游者提供生态服务,在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满足旅游者的要求,旅游者可获得更多的生态知识、生态体验。钓鱼台地貌旅游景观是具有生态美又能开发利用产生效益的自然生态系统,这种典型的特征决定了其开发与经营的方向与生态旅游的较高契合度。合理突出钓鱼台地貌景观的特色,保护钓鱼台地貌景观这一特有的宝贵地质资源的原始性、自然性和真实性。
   3.2.3加大针对钓鱼台地貌的宣传推广力度
   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内的钓鱼台地貌景观对于地质学者来说是较新的研究课题,而旅游者对其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必须增强对钓鱼台地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发挥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在准确评估旅游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旅游营销渠道,合理使用营销手段,把钓鱼台景观旅游产品有步骤、有重点地全面推向社会,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3.2.4培养具有一定地质学素养的导游人员
   对于钓鱼台旅游景观的解说和鉴赏需要有一定的地质学知识作基础,这就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地质学和美学素养的导游人员,除此之外,导游人员还应该具备应有的生态环境知识与保护意识,在旅游的过程中适时解答游客提问,引导游客进入充满地质学知识的生态之旅。专业的导游和服务人员队伍是实现游客高质量旅游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钓鱼台地貌旅游过程中,他们能很好地引导旅游者体验自然和谐的生态意境,满足旅游者心理需求,使整个旅游行程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曲景慧编著,《旅游地质学》,中国文化出版社,2005:131-144
   2.张建萍主编,《生态旅游》,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59-62
   3.李天元主编,《旅游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03-314
   4.王震宇、陈桂珠,可持续旅游――旅游业发展的历史选择,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323-32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