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试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特征

试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特征

日期: 2010-10-28 3:14:28 浏览: 25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鲍聪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专业发展  特征 
  论文摘要:高水平的教师专业素质是培养高素质高职人才的根本保障,是推进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核心所在。本文从决定教师专业素质关键因素的教师专业发展特征入手,分析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特征。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也是我国高教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高等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是由高职院校的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的。

学海网
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深人了解把握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 
    t.1教师专业发展观念的合理性和落实的迫切性 
    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道路发展相比于国外而言相对较晚,但种种迹象表明,教师专业发展正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决策者和广大教师所关注的焦点。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教师的共识,已经没有教师怀疑要不要进行教师专业化的问题。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必将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语。这个观念的合理性已经得到解决,接下来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性。迫切需要全体教师投人到自我发展中,改变我们整个教育的尴尬局面,尽早走上民族的复兴之路。 
    i.a教师专业发展主体的主动性 
    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教师个人的事情,也是整个学校的事情。因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只有教师发展好了,学校才会进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我实现是教师内在的需要,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如马斯洛所说“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假设,人有一种内在的或先天的趋向自我实现的成长需要”。这种自我实现包括了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学习、自我超越等,它需要教师平时的积累和完善,是教师在个人教育经验、教育实践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改变。“以人为本,尊重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关注人的实践活动”的核心思想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人们的关注点逐渐回归人本身,注重个体的主体性。 
    1.3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和终身性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是分阶段建构和成长的过程。教师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和不同的需求。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颇多,众说纷纭0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富勒首先提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四阶段模式,即任教前关注阶段、早期求生存阶段、关注教学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70年代末,伯顿(Burden)提出了教师教学生涯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即求生存阶段、高速阶段、成熟阶段。80年代末,伯林纳((Berhner)等人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阶段论,即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胜任阶段、训练阶段、专家阶段。司德菲也通过研究建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理论,将教师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有关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无论把教师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都必然要经历职前、人职和在职这三个特殊的阶段。而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在职阶段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分阶段连续的过程,还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且还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它是阶段性与终身性的统一。 

    1.4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和模式的多样性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多元化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一是校本研究,强调教师任职学校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注重发挥其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强调与大学的合作。比如美国的PDS(教师发展学校)、英国的伙伴学校等。二是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三是评价与管理,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允许教师民主地参与评价。四是网络与教师合作。 
    1.5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不确定性是由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决定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确定性指的是在每一个阶段教师专业发展是相对确定的。 
  2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其它高校教师一样,其专业发展有着共同的特征,但高职院校教师由于所在学校的性质和培养目标的不同其专业发展又有其特殊性的影响因素。 
    2.1高职院校教学的特殊性 
    教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教学目标的现实性。这是高职院校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由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用性及适应性,所以高职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在目标上体现其现实性。②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科知识体系而进行选择和组织的,它同时也要反映专业的培养目标。③教学过程的实践性。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人员为主的专门学校,更多强调的工作技能和经验。④能力培养的互动性。高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非常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由于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发展自身能力和技能就成了学生的自主追求,对高职学生而言,其理论学习是为了技能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了以后技术上的创新。所以,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主动发展,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突出。 
    2.2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特殊性 
    进人21世纪,随着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变,准职业人和办学主体、企业主一样都需要更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以应对社会变化和更广阔的全球市场。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西方“工具主义”和东方“人本中心”渐趋融合。 
    2.2.1以培养动手能力为目标。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应用型人才主要是依赖其的工作技能和经验而更少依靠系统的学科理论发挥其对社会的贡献。而工作技能和经验的获得不是通过知识的授受就可以完成的,主要是通过实践操作,通过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来完成。他们的理论学习也是为了技能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了以后技术上的创新。 
    2.2.2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的,并且与社会息息相关。因此培养的人才目标要按照社会市场的发展变化作出及时的调整。在信息时代,传统的制造业开始萎缩,同时,“高绩效”工作应运而生,企业对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重视的人才应该是具备灵活掌握技能及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不断变化更新的意识,具有在生产一线和直接面对客户时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既要坚持以职业为导向,又要对现实的职业岗位要求有所超越,从而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相对全面的综合素质、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职业性人才,从而有利于学生在适应职业岗位,贡献社会,赢得社会认同的过程中改变自我、改变环境。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适应社会需要,适应受教育者求职就业和发展的需要。 
学海网
    2.3高职院校教师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教师区别于普通院校教师的另一方面是其  对学术知识的占有量与研究能力的不足。这是影响其进行  专业的学术研究的重要因素。也正因为此,高职院校教师的  学术研究更多地倾向于学科教学方面的探讨,即习惯于从  经验中进行反思和研究,研究缺乏原创性和理论高度。 
      2.3.1注重“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教育部提出的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条件是既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同时又有本专业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或五年以上本专业  一线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过专业技能培训合格的、或主持实践技术研究或应用的。有学者认为“双师型”教师具有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与经验;具备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学习能力;具有与社会经济、技术更新同步的专业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在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观念的认识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这是一种静止的观点,忽略了教师发展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是一个永远不能划上句号的过程。 
    2.3.2高职院校师资来源单一。高职院校师资主要有三种:一是毕业分配的大学毕业生;二是从企业、科研等单位调人;三是在社会和行业内聘任的兼职教师。 
  3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特征 
    3.1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性 
    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与教授方式上均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既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又要具有很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应突出其操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这种实践性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把在实践中领悟他者的缄默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充分挖掘潜藏在自己行动中的缄默知识,这两方面的缄默知识在是课本上是找不到的,但它们对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又是非常有益的。通过从实践(企业实践)一理论(教育理论)一实践(教学实践)的过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能始终保持与企业最新职业情境的紧密接触,始终保持对职教理论最新发展的跟踪学习,始终保持对教学实践最新改革的不断反思,就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应着眼于职业活动的完整性而不是学科体系的完整性,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更应关心市场的动态,了解企业的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生产流程、工艺路线、岗位人员的职责和需求,关心该职业的发展,具有高度的职业前瞻性和敏感性。因而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强调职业性。 
    3.2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适应性 
    杜威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主动教育,它“崇尚的是自由而不是顺从、是创造精神而不是机械的技能、是洞察力和理解力而不是背诵书本和按照别人的意图完成任务的能力”。在朗格朗看来,职业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劳工运动的领导人并没有在努力工作的工人中培养那种自由探究的精神,培养那种善于提出问题的、富有独创性的看法,而这类看法正是对现实和行动都采取科学态度的标志,也是对思维和存在的认识成熟的标志”。 
    3.3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综合性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不仅应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过硬的理论功底,即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还必须掌握与工作过程、技术和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不仅要致力于职业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具备从教育学角度将这些知识融人职业教学的能力;不仅必须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必须具备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的能力;不仅必须熟悉相关职业领域里的工作过程知识,而且必须有能力在遵循职业教学论要求的前提下,将其融人课程开发之中并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