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城市化进程与职业教育发展

城市化进程与职业教育发展

日期: 2009-1-5 2:31:39 浏览: 1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蒋乃平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应从国情实际出发,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通过职业学校教育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规定青年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做为城市准入的必要条件,既有利于城市化进程的健康推进,也有利于教育普及程度和全民素质的提高,还有利于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和潜力的挖掘。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向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向。中共中央在“十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要求,全国人大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归纳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时,把“城镇化水平低”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等并列为第一位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纲要》不但明确指出:“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

学海网
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的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还提出了5年内要转移农村劳动力400O万人的具体指标。有资料预测,我国城市化在2020年将有历史性突破,城镇人口超过54%,首次多于农村人口。这预示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但在今后5年内将有引人瞩目的进展,而且要为以后20年内更大幅度地提高城市化水平奠定基础。

  城乡分割体制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桎梏,打破这种分割,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城乡关系已成当务之急。把城乡居民严格地区分为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是由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明确的。与之配套的一系列有关粮食、副食品、住宅、燃料供给以及教育、医疗、养老、劳动保护、婚姻等配套制度,在市民和农民之间划上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在以后的几十年中,拼命读书“跳农门”,几乎成为我国农民子女改变社会身份的唯一途径。如果说这种完备的城乡隔离管理制度,在计划经济时代发挥过积极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就成了束缚社会发展的重大阻力。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享受平等待遇,人为的鸿沟不但损害了农民和农村,从长远看也损害了市民和城市,是市场体系不完善的重要表现,损害了经济的发展。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农村富裕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有序流动,已成为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且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工业革命前,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城市人口仅占全球总人口的3%,城市化速度极其缓慢。而以工业化为特征的产业革命,导致了城市化速度大幅度提高,20世纪初城市人口已达到全球总人口的14%以上,80年代则猛增为42%,20世纪末已有50%的人生活在城市。目前,我国城镇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33%,不但大大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也低于不少发展中国家60%的水平,只相当于世界上“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化进程。

  198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标志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正式起步。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大城市也有了类似“投资移民”或“技术移民”以及暂住证等政策的出台,使农民梦寐以求的“进城”愿望不再是幻想。“粮票”的消失、住房的商品化、保险机制的建立……,不断缩小市民与农民间的界线。

  户籍制度改革是以渐进的方式,有计划、分步骤稳步推进的。国务院于2001年3月批转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全国两万多个县级以下小城镇的户口全面开放。宁波市于去年7月宣布,本区农业人口和包括农户在内的外来人口,可通过投资、人才、投靠、婚迁、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大中专毕业等渠道获城市户口,成为全国第一个较全面开放城市户口的中等城市。同年8月以后,继石家庄成为我国第一个全面开放城市户口的省会后,不少省会城市也陆续放宽了户口管制。福建在2001年末,宣布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取消进城人口控制指标,以准入条件取代进城人口控制指标,准入条件由所设区市政府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有关政策,结合本地实际设定。湖南、广东等省,也在2002年元月开始改变户籍的“二元制”管理,户籍制度改革已从县、市级升格为省级地方政府,冰冻三尺的坚冰开始被突破。

  专家预测,除北京、上海等少数大都市外,其它大、中、小城市的“户籍鸿沟”有可能在3年内逐渐填平,被准入政策所替代。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的动向,应引起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

  二、入世后的城市经济需要不断补充高素质一线劳动者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的需要。随着中国加人WTO,不但世贸组织对于人民自由迁徙权利有规定,而且各行各业应对全球化的竞争和冲击也迫在眉睫。职业教育怎样应对入世后的挑战,并及时捕捉面临的机遇,是职业教育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力争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把招生重点由城市向农村转移,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机遇之一。

  近年来,跨国公司纷纷“抢滩登陆”,至20O1年底,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300家在中国投资,他们不但看重中国这个潜力极大的市场,更看重源源而来的廉价劳动力对降低生产成本不可替代的作用。恩格斯指出:“城市和乡村的对立的消灭不仅是可能的,它已经成为工业生产本身的直接需要……”城市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廉价劳动力大军,是工业化的必备条件。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在现有农村已有大批剩余劳动力的基础上,今后5年每年还将新增50O万~600万剩余劳动力。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上个世纪后半叶,曾以廉价劳动力为主要手段,先后用加工贸易等形式开始了经济起飞。有专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大陆将首先以世界大工厂的身份脐身于全球经济,将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力图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投资者。境外在我国大陆的投资中,台湾地区资金占很大比重,仅 2001年一年,投资企业增加 2万家,在大陆常住的台商人数从50万跃升为100万,台湾地区众多工厂由于资金向大陆转移而成“空壳”,生动地说明了这种引力之大。

虽然蜂拥而至的境外投资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然而只有体力的进城务工农民,却很难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经济中立足,必然对一线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下列情况是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对河北、吉林、内蒙古的399家二产类企业的调查结果:

表一:2000年末技术工人现有结构(即各类技工占技术工人总数%)与“十五”期间技术工人预期结构的比较

   年

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
2000200520002005200020052000200520002005
河北0.52.73.88.129.929.540.238.625.221.1
吉林0.45.363.911.2525.826.7037.7030.9832.225.67
内蒙古0.54.92.59.940.222.434.436.322.426.5

表二:2000年末技术工人学历结构(%)

   学历

高等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教育小学教育
本科及以上大专、高职中职普通
河北0.75.431.332.328.61.7
吉林4.9(空缺)79.0(空缺)
内蒙古8.520.835.235.51.0

  从上述调查结果不难看出:

  1.今后对高级技师、技师的需求大幅度提高,对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工人需求渐旺。

  2.高等级技术工人后继乏人,这不但体现在年龄结构偏大上,更体现在专业知识、技能结构上。技师是需要在一定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基础上,通过实践积累和相应培训,经过从低到高的逐级晋升才能达到的等级。目前,经过中、高级职业教育进入技术工人队伍行列的比例明显偏低,能进入技师、高级技师的后续队伍不强。

   3. 不仅技术密集型企业需要高素质劳动者,而且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对技术工人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河北被调查的149家企业中,有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仅48家,不足1/3;吉林被调查的80家企业中,多数没有采用高新技术,而劳动密集型企业高达63.8%;内蒙古被调查的170家企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分别占48.6%、31.4%,技术密集型企业仅占20%。因此,调查结果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趋势,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要求会更高。

  另一项调查也说明了技术工人后续力量严重不足。号称“北方香港”的大连,引进的日本、韩国企业比比皆是,该市劳动力市场信息显示:40岁以下技术工人供需比为1:10。在其它地区一蹶不振的职业教育二产类专业,在大连却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好势头。从大连现在需求,不难预见入世后我国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趋势。

  从上述情况不难看出,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只接受过基础教育尤其是仅有初中程度的进城青年农民,今后在城市求职将十分困难,既使进入某些企业也难以得到发展,而且会在社会治安中起负面作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前所长陆学艺先生指出:“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证明,工业化、现代化过程,是农民无论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逐年减少的过程……其就业总的趋向是劳动力由乡村向城市转移;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职业教育应该也必须在这种“转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其中捕捉自我完善的机遇。

  

学海网
三、职业学校毕业应成为“城市准入”的重要条件
  怎样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怎样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性原则,更加关注处境不利人群受教育问题?怎样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一项错综复杂的大问题,不能单纯依靠户籍管理部门进行,需要通过综合性改革来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农业劳动与非农业劳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显著了。……那些过着最低生活水平,乃至生活在低于最低生活水平之中的农业劳动者,是属于条件最差的阶层……要求国家在政治上、社会上和教育上采取措施。如果发展中国家实行一些必要的政策,它们充裕的劳动力是拥有大量财富的。”制定通过职业学校招收农户学生“农转非”的政策,或把接受职业教育做为青年农民“城市准入”的条件,不失为综合改革中操作性强的有效措施。
对青年农民转户或“城市准入”应有特殊要求,原因在于他们不但是“新市民”的主体,也预示着“新市民”的整体水平,是城市化可持续推进的重要标志。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各地都在不断调整“城市准入”政策,但大多是在“高投资、“高学历”上设定条件,而对城市化过程中补充城市一线劳动者的政策却十分鲜见,宁波市对中专生入户的规定应得到重视。职业教育是提高一线劳动者素质的有效渠道,应制定青年农民必须接受职业教育才能进入大城市暂住、打工甚至落户的政策,规定职业学校毕业是青年农民转为小城镇“市民”户口的必要前提。在过渡阶段,对于青年农民转户,加上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的规定,引导农民把“花钱转户口”调整为“花钱上学转户口”,不仅在户籍管理改革上可操作,还能促进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促进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从社会学的角度去思考教育发展,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难点,除了经济因素外,还在于学生及其家长缺乏接受教育的动力机制。学习要有动力,激发受教育者主动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是发挥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的重要前提。从我国户籍“二元制”管理的特有国情出发,“谋求转户”和“城市准入”,在一段时期内对农民及其子女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更何况,转户和准入又与谋求职业密切相关,这种因改变地位和获取相应利益而产生的动力,不但能大大提高中、高等职业教育对农民子女的吸引力,而且能大幅度减少九年义务教育的流失率。
  在5年后,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15%。但对农民子女而言,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仍会小于全国平均入学率。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情况下,将会有大批农村青少年在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未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下流入城市。如果能把职业学校毕业做为农村青年“城市准入”的重要条件之一,变“学而优则仕”为“学而优则市”,无疑是落实有序流动和激发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
  除此之外,把职业学校毕业做为农村青年“城市准入”的重要条件,还能延缓新生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缓解就业难题;能拉动内需,鼓励农民的教育消费;能从动力机制上解决农民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既有利于城市“新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农村教育的普及。
  四、制定发挥职业学校在城市化进程中作用的政策
  要想发挥中、高等职业学校在城市化进程中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作用,应制定和强化以下政策:
  1.青年农民职业学校毕业,取得相应职业资格,才能进入大中城市务工暂住、甚至落户的准入政策。
  2.青年农民职业学校毕业,才能在小城镇落户的政策。
  3.青年农民接受高、中等职业教育,贷款助学、勤工助学的政策。
  4.各类城市企业在聘用一线劳动者时,只能与职业学校毕业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的劳动者签订合同的政策。
  5.保留并强化高职、中专以及中技艰苦行业对应专业招生“农转非”的政策。
  6.在中等职业教育淡化中专、职高界线,统称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明确包括职业高中在内的国家级、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招收本地区、本省市农户学生并“农转非”的政策。
  7.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不但可以跨地区,而且可以跨省市招收农户学生,“农转非” 后户口回小城镇或在就业城市落户的政策。
8.原有部属中专管理权归属地方后,行业或生源户籍所在地区、就业地区有需求的专业,可跨省市招农户学生“农转非”,并在就业城市落户的政策。
  上述政策有三大特点:一是把接受职业教育做为青年农民城市准入的必要条件,成为户籍制度综合改革的内容;二是中、高等职业学校招生重点向农村转移,并与“农转非”相结合,强化职业教育在城市化中的作用;三是拓宽职业学校招生地区,职业教育要努力做到城乡融通、职成融通、职普融通以及东部与西部的合作,提高职业教育投资效益,促使职业教育在深化内部改革的基础上发展,并拉动基础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服务面越大,专业寿命越长,资源效益越高,这是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淡化“投资转户”、“征地转户”,强化“学习转户”,降低城市准入的学历门槛,既有利于城市化的可持续推进,也有利于农村青少年学习动力的形成,还有利于职业学校现有资源的挖掘。拓展现有职业学校招生范围,既符合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也能提高教育的投入产出比。
   增强职业教育对农民子女的吸弓力,不仅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全国教育“十五”计划的需要。全国教育“十五”计划提出:“努力争取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6O%左右”,要想完成此指标,必须大幅度提高农户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目前全国初中毕业生只有50%能升入高中阶段,其中非农业户口的比例相当大,不少大中城市非农户口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已接近甚至超过90%。从全国看,农户初中毕业生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则大大低于50%,将“毛入学率提高到60%左右”,各类高中阶段学校必须扩大招收农户初中毕业生的数量,其关键在于增强高中阶段教育对农民及其子女的吸引力。
  城市化进程程度的加快,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传统方式提出了挑战,也为我国职业教育以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上述政策的时效性很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教育行政部门应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各级政府的统筹下,在城市准入政策上下功夫,不失时机地制定能通过职业教育加快城市化进程,并借此拉动基础教育发展的政策。
  五、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城市化的方式虽然不同,但类似于英国“羊吃人”的做法,却是众多发达国家经历过的。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有无产阶级的一般优点外,其自身特殊优点之一是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无论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从我国工人阶级产生和壮大的历史看,工人队伍主要由农民转化而来,许多已几代相传的工人和知识分子——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其先辈也来自农村。这种特点,便于工人阶级同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这种联盟既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胜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巩固和加强这种联盟。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民工潮”,是我国城市化进程重新开始的特有现象。现在的“农民工”,也只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的特殊称谓。他们中的多数将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为我国加速现代化进程贡献力量,使我国工人阶级不断得以壮大。农民进城务工或进入小城镇,既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提升农民生活水准的必要举措。
  职业教育不但要为青年农民“进城” 创造条件,让他们有适应进城务工需要的一技之长,更承担着将农民转化为工人,提高“农转非”人员整体素质,加快我国城市化步伐的重任。许多来自农村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将成为工人阶级先进分子,成为工人阶级新鲜成分的中坚。
  我国应该也能够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通过职业教育引导农民进城务工,明确城市准入政策中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将无序流动变为有序流动,提高进城青年农民素质并拉动农村教育的普及,把“沉重的人口负担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为入世后的城乡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一线劳动者,提高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竞争力,应该成为有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重要特点。
参考资料:
  1.蒋乃平,《乡下人 城里人 边缘人》教育与职业,1994.12。
  2.蒋乃平,《乡下人 城里人 国际人》教育与职业,1995.1。
  3.老愚,《面向未来》职业技术教育,2001.27。
  4.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制造业 蓝领忧》职业技术教育,2001.27。
  5. 唐钧,《改革户籍 城乡一体不再遥远》北京青年报,20021.10。
  6.王景群,《加入WTO后我国农业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职教通讯,2001.11。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