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地方应用型外经贸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地方应用型外经贸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日期: 2010-6-30 21:21:24 浏览: 1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高校经贸英语教学培养了许多人才,然而市场对应用型高素质经贸英语人才的需求却难以满足。地方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通过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学改革等措施,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
   关键词:经贸英语;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Abstract: The college has trained a large number of professionals,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 for qualified personnel. According to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teacher-developing, education reforms and other measures, some possible changes can be made to meet the market requirements.
   Key words: Business English; training mode; applied personnel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各种对外贸易事务和活动日益增多,社会对既能熟练运用英语,又能综合运用经贸知识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这种需求给经贸英语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然而,近几年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与市场需求出现了极不协调的状况。大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很难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有些工作基本上与英语和外经贸都没有联系,而不少用人单位又急需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这种供求不协调的状态,若得不到及时调整,会直接影响英语专业的发展。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经贸人才,是地方高校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
   1外经贸英语人才培养的现状
   全球经济一体化给各国带来了无限的商机,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因此,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经贸英语专业知识及对外贸易实务运作能力,并能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备受各企事业单位的青睐。因此,但凡有英语专业的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经贸英语专业。目前,经贸英语教学在人才培养上普遍存在误区:一是专业课程比例失衡,即英语与经贸的关系问题处理不当。一方面,在英语课程里附加少量的非系统性的经贸知识,例如商务英语、外贸函电等。在这种课程体系下,学生能完成本科英语专业课程学习,但是他们在经贸方面的知识是笼统、零散的,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学生对经贸知识方面的学习仅限于对某些概念的理解和把握,直接从事经贸工作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在课程设置时过分强调经贸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这两种课程设置都偏离了经贸英语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二是偏重理论课程教学,忽视了实践课程的教学。经贸英语专业中的商务知识实践性很强,学生不经过实际操练和演习,是很难对商务知识的运用有直接感官认识与真正理性认识的。而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到单位就能做事的人才。实践课的缺乏或者实习项目不合理是导致学生应用能力差的主要原因。这一切都给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经贸英语人才带来了巨大困难。因此,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准确的专业定位决定着经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应用型外经贸英语人才的培养
   2.1培养目标
   目前,我校已提出“地方型、应用型、教学型”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1](以下简称《大纲》)的要求,在对涉外企事业单位、涉外部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人才规格要求,已确定了面向涉外企、事业单位和涉外管理机构,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英语应用能力,熟悉和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外事、经贸、文化、教育等部门从事商务、翻译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从办学理念讲,《大纲》所提出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是符合时代的要求,富有战略眼光的”。[2]《大纲》对21世纪英语专业学生提出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中有5个方面的具体要求:①扎实的基本功;②宽广的知识面;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④较强的能力;⑤较高的素质。这种“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一方面强调英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又重视商务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实训环节的教学,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适应性。以高素质应用型经贸英语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充分强调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2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3]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和原则的具体体现,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对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选修与必修等课程的一种科学有机的优化组合,旨在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科学性。[4]在课程设置上突出“语言+经贸+综合+个性”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这种“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一方面强调英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又重视商务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实训环节的教学,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适应性。这种模式既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既强调复合,又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开设覆盖面较宽的选修课,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这样的培养模式,既符合经贸英语专业方向的特征,又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更加明显。
   整个课程设置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理论教学又分为4个小模块:英语专业技能课模块、英语专业知识课模块、经贸知识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英语专业技能课模块指英语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此模块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大纲》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要求。英语专业知识课模块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如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英美概况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英语专业技能课和专业知识课强化了学生的英语能力,能提高专业四、八级的通过率。经贸知识课程模块是培养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此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国际金融、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等知识,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选修课程可既有校级选修课,又有系级选修课。选修课程内容力求丰富、涉及范围广、选择余地大,旨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科学综合素质。选修课模块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将来发展,有选择性地选课。理论课的学习,应方便学生考取各种相应的证书。这就为那些注重英语水平的企、事业单位输出了所需人才。同时,英语知识的加强,也为学生考研、考公务员等社会大考带来了便利,在扩大学生就业面的同时,还提高了就业质量。学生还可以通过考取报关员证书、口译证书、笔译证书、剑桥商务英语证书等来提高自身的就业优势,从而拓宽就业途径。同时,学校应鼓励学生通过普通话证书、导游资格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驾驶证等实用性强的证书考试来提高自己到新单位的应用能力。
   实习是经贸英语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说理论课的设置培养了应用型人才,实践课无疑造就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尤其是商务实习意义重大。校外实习可分为专业实习、专业调查、商务实习和毕业实习。专业实习和专业调查不仅能锻炼学生们的工作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拓宽视野,还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知识从事涉外实际工作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调查还可以了解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从而有助于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商务模拟实习又可以分两种:一是到涉外企事业单位直接体验商务流程,一是通过学校购买一些商务模拟软件,使学生对商务流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商务模拟实习依据“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经贸知识实践运用能力薄弱的情况,运用对国际货物买卖的业务操作流程进行全方位模拟、全过程参与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借助机算计网络,搭建一个动态平台,使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真正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商务模拟实习会弥补实践中不能面面俱到、不能重复操作的问题。通过这些实习,学生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能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这些实习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为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迈出坚实的一步。
   2.3师资建设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型经贸英语人才的重要保障。经贸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从整体上建设一支“素质高、结构好、业务精、有特色、能稳定”的师资队伍,从个体上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行业素养。而我校外语系的教师大多是单一型教师,教师对某些方面,尤其是实际业务教学方面,还没有较多的经验,教师的整体知识结构和实际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我系可以通过派教师继续深造来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参加各种专业研讨会也是提高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我系可以通过聘请涉外企事业单位工作能力强、对经贸业务和流程熟悉的高层次人才来讲座,或者与涉外企事业单位联姻互通人才,共享资源来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确保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带出高素质的学生人才。
   2.4教学改革
   同时,课程教学也应根据复合应用型培养目标作适当的改革。“英语+经贸”这一特殊方向集中了文科学习的特点: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实用性强。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应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上。网络平台和多媒体课件以其及时性、灵活性、生动性、趣味性和大容量的特点解决了这一问题。多媒体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教学研究要涉及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心里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理论,所以外语教学法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元化的概念。[5]
   3结束语
   外经贸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应根据社会的需求而变化,地方高校具有服务本地的职能。明确的办学思想、准确的专业定位、科学的课程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改革和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既是培养应用型经贸英语人才的保证,也是关系到各校自身发展的关键。只有提高自身的办学特色,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蒋洪新.大学的“通识教育”与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6):147
   3 穆 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职业化教育的新起点[J].中国翻译,2007(4):13
   4 王金洛.关于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5(5):39
   5 孟 臻、须文瑜.反思外语教学法研究[J].外语界,200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