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析心理疏导角色作用——基于高职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

浅析心理疏导角色作用——基于高职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

日期: 2010-6-9 1:08:40 浏览: 1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 辅导员 心理疏导
   论文摘要:在国际金融危机下.高职学生对就业的压力感到巨大,甚至以逃避的心态对待现实。高职院校辅导员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让他们自然地从“校园人”转变为“社会人”,放下心理包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好地服务社会。
   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各行各业的裁员使即将就业的高职毕业生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国家为了鼓励就业,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颁布了一系列的就业优惠等政策.缓解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但政府所采取这些措施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要让高职学生走出就业的阴影,不仅需要高职学生端正自己的思想,而且重点需要辅导员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但目前的高职院校形势不容乐观,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状态。
   一、现状
   1.辅导员的队伍建设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完善。第一,辅导员的教育背景来自不同的专业,很少具~ktl"导员工作的专业背景,缺乏对学生管理、教育的专业知识,很多辅导学生工作的做法都是现身说法,没有足够的理论依据;第二。辅导员工作期间,高校很少提供机培训或进修的机会,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第三,目前,部分高校辅导员的待遇一般,很难留住人,造成人员流动较快.不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第四.高校很少对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造成辅导员看不到长期的发展,不利于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2.学校的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
   学校课程设计沿袭本科院校重理论和研究型的方法。没有高职院校动手实践的特色.重点仍倾向书本教学.没有与企业用人要求和标准相接轨,导致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没有前途。而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是临近高职学生毕业时突击抓几天的短期行为,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工程,很少抓学生的平时教育。学生对于就业的环节知道得很少,遇到问题便束手无策.长此以往,便对就业产生了一定的烦躁情绪,影响了学生就业。
   3.高职学生的素质与就业观念
   一方面。部分高职学生的素质相对不高,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其中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事业心不强、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面过窄和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等。另一方面,部分高职毕业生不愿意吃苦,在择业时首先关心的是“收入如何”、“住房条件如何”等,给用人单位出了难题;有的学生自认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不愿做“蓝领”,总想找个更好、更轻松的工作。这种错误心理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使得高职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
   另外,由于应届高职学生属于初次就业,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他们在择业时往往倾向于大城市、高收入,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此外近几年学生在报考专业时由于信息获得不充分,受到了错误信息的误导,争相报考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这些问题往往会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个人偏好性失衡和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
   二、就业压力
   近几年,高职院校也进行大量的招生,并在专业的设置模仿本科院校,由于对市场经济的判断失误,导致各专业就业情况不均衡。对高职学生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其主要压力来自于就业。而就业对当前我国所有的毕业生来说,是关乎其前途与命运的事件,毕业生看得非常重要.造成其心理波动十分明显,很轻易就能引起各种不良的应激反应,进而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国家和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心理教育,但是心理教育是长期的工作,且需要专业教师进行指导,而这方面的人才存在较大的缺口。高职学生的压力不能及时宣泄,容易引起社会的不稳定性。所以,缓解就业压力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工作。
   三、心理疏导
   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心理疏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心理疏导对辅导员缓解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来说是很好的方法。心理疏导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国内的心理疏导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鲁龙光教授于1984年创立.理论性强,实践操作也相当细致,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心理疏导的概念是:在诊疗过程中产生良性影响,对患者阻塞的病理心理进行疏通引导,使之畅通无阻,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心身健康的目的。针对患者不同的病症和病情阶段,以准确、鲜明、生动、灵活、亲切、适当、合理的语言分析疾病产生的根源和形成过程、疾病的本质和特点,教以战胜疾病的方法,激励患者自我领悟、自我认识和自我矫正。促进患者自身心理病理的转化,减轻、缓解、消除症状,并帮助他们认清疾病的运动规律,克服个性缺陷,提高主动应付心理应激反应的能力,巩固疗效。
   “疏通”.是指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之间广开信息交流之路.通过信息收集与信息反馈,有序地把访问者心理阻塞症结、心灵深处的隐情等充分表达出来。“引导”,即在系统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抓住主线,循循善诱,改造访问者的认知结构,把各种不正确的认识及病理心理引向科学、健康的轨道,这也是病理心理向生理心理的转化过程。“疏通”与“引导”是辩证的关系,“疏通”是为了正确的“引导”,是“引导”的前提。“引导”是“疏通”的目标,是“疏通”的继续。只有疏通与引导达到统一,才能使治疗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心理疏导的模式和程序
   心理疏导治疗基本模式是:不知一知一认识一实践一效果一再认识一再实践一效果巩固。由于这种治疗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入的过程,因此它不仅能消灭症状,而且能收到远期巩固的效果。
   心理疏导治疗的程序:
   1.建立特定的友好关系。来访学生与辅导员经过交流和信息传递.由最初的建立信心发展为产生信赖,而这种对辅导员的信赖又可进一步增强其自信心,这是一个双向反馈的过程。
   2.详尽的叙述。对什么问题产生疑虑,处于逆境的因素,来访学生往往难以理清头绪。学生反复表达自己的心情不好或说自己迷茫,主观因素强调较多,失去了事情的原本性。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消除学生的主观臆想。通过这样详尽的叙述,让他们敢于讲出心灵深处的矛盾,辅导员进行分析和综合,设计出对病理心理的疏导方案。进一步帮助学生寻求并获得心理上的支持,让学生宣泄自己的情感,稳定情绪。
   3.找出症结(心理冲突)。辅导员不主观臆断,努力配合来访学生,帮助他们查明心理障碍、心理危机、心身疾病的根源。找出量变引起质变的焦点及诱发因素
   4.制定解决方案。引导来访学生主动、轻松地通过联系自己的实际,听取辅导员的解答和疏导;鼓励学生对辅导员的讲解、处理方法等提出不同的意见,通过质疑.提高和强化心理素质,由此转化为自身力量和主动应付应激的方法,来处理现实问题。
   5.创造轻松的环境。心理障碍越重,越为拘束所困,对其潜在心理活动的发掘影响越大。对来访学生叙述的问题和看法,要注意倾听,不要立即评论,更不要表现出漠不关心,应尽量创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
   6.做到认识与实践同步。这是解决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当来访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不论是肤浅的还是本质的,均要让他们通过实践检验。这样既可以得到来访学生的信任,又可以解决其心理上的实际问题,不让他们产生迷茫的感觉,而要让他们从亲身的经历中尝到甜头,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肯定、鼓励和支持,以增强其信心。
   7.统筹兼顾。疏导作为一门科学的、实践的学问,是来访学生的心理素质变化的一个综合性的再教育过程,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构建一个完整的系统。
   8.做好记录。在征得来访学生的同意后,适当做好相关的记录,有必要的话,可以用录音笔录下谈话过程,方便辅导员在反复听的过程中设置方案。这样产生的效果会更大。同时,记录存档,做好相应的保密措施。
   五、疏导的途径和作用
   根据目前的现状.辅导员可以采取下面五种疏导心理的方法缓解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
   1.深入疏导法。即用说理的方法引导来访学生从情绪化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对自己的认知行为进行理性的思考。一些来访学生在应聘工作时被用人单位拒绝,产生伤心、痛苦的感觉,导致再找工作时不够自信。辅导员应帮助他们从情绪化的状态中走出来,引导他们回忆自己做过哪些高兴和成功的事情,尤其是付出很多努力才获得成功的事情,让他们回味辛苦的心理过程,使他们逐步改变过去凭主观感受办事的做法,渐渐恢复自信。
   2.思路拓展法。即帮助来访学生从原来的思维中跳出来,给他们一个全新的思路,引导他们换一个视角看问题。比如来访学生想跨行就业但犹豫不决。那么辅导员可以根据来访学生的兴趣、特长、就业前景等一一分析,拓展他们的思路,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作出判断。
   3.精神激励法。在接待的过程中,有一些来访学生认知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往往不能立即付诸行动,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辅导员要从正面给予鼓励和支持,激励来访者看到自身的优势,坚定他们付诸行动的决心。
   4.法律援助法。即把握住问题的焦点或实质,引导来访学生用国家相关法律维护权益,解决问题。例如对用人单位的招聘岗位性别限制。学生可以根据相关的法律保证自己的权益。
   5.心理周记’法。谈心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教育形式,这对及时有效地帮助高职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谈心常受场地、时间、师生双方.的心态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效果常常会大打折扣。心理周记可以帮助辅导员深入了解高职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做好保密措施,针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走出“就业的烦恼”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解决就业的烦恼,让学生正视就业的现实问题。
   在此基础上,高职辅导员对于就业工作可以形成基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疏导模式,夯实就业教育基础。为更多的高职学生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