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电子技术基础》课的建构主义教学策略

《电子技术基础》课的建构主义教学策略

日期: 2006-10-14 22:23:04 浏览: 25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浙江省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 陈文标

引 言:现代社会的发展迫切需求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所以学科教学当然也要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活动应以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电子技术基础》的教与学也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可采取合作性学习、情境性学习、解剖性学习和依托性学习等教学的策略。
关 键 词:建构主义 电子技术 合作 支架 情境 解剖
正 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确立的教育目标是: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论知识产生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获取新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文字的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这样的教育目标给我们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现代教学不单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创造性和情感等因素。也就是说教学除了完成认知目标外,更重要的还要达到一定的能力目标。
《电子技术基础》这门学科知识容量大,其理论较抽象且还有一定的理科基础和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而学生又缺乏这方面的生产经验,容易产生学习的畏惧心理。这门学科如何开展教学,不仅影响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也会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传统教学以认知目标为重点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学生被动接受,课程目标难以实现,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人才的目标更无从谈起。所以进行适合本学科特点符合培养现代人目标的教学探索和改革,是摆在我们学科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探索,在这一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中,重心在于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自主地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注重学生在知识内化过程中探索研究的作用;注重教学过程中有关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知识结构的更新。在这种学习模式的冲突、建构、应用的各阶段里,积极主动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及研究和探索的心态,使学生对冲突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推理,并借助有效的合作学习等方法和归纳、分析、对比等思维策略解决冲突,实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并通过变式的学习巩固和完善新的认知结构。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同时也结累了较多经验和获得了不少体会,现仅就研究性学习中应采取的“四性”策略作一阐述,以求教同仁。
一、 情境性学习策略
情境性学习策略是指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的问题空间,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达到新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这种策略应让学习在类似现实情境的情境中发生,以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的处理。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构建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这样学习能利用自己原有的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新知识,引起“顺应”过程,对原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从而达到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而同化和顺应离不开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情境创设则为提取长时间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有丰富的资源可创设学习情境,例如;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这一节的教学中,上课前,我自制了举重比赛成绩判定的一个组合逻辑电路和一个判奇电路,上课时先演示给他们看,然后再提出问题,也就是根据这两个电路的功能,让他们自己设计出这两个电路。同时还提供了三人表决电路、地铁列车开动的指示信号灯的控制电路、一组交通灯的控制电路、双联开关控制电路和蓄水池水位控制电路等与现实生活有关的五个问题。可以由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并且有个别同学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对我提的几个问题逐个完成。
当然情境性学习绝非一次完成,即便表面看来是同一内容的学习,但也要在不同的时间多次进行,同时每一次的情境创设也要为达到新的目的、基于不同的层面而进行改组,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更富有兴趣的认知冲突,从而实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二、社会性学习策略
社会性学习策略即合作学习,是指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新学知识的社会性建构。是当前很受研究者重视的一种学习形式,建构主义重视学习社会性,学生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学生间的协作交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更加丰富和全面,认知从一个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更高水平。合作学习有各种方式但有共同之处,就是学生在小组或小团体中开展互帮互助的学习,它强调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共同负责达到共同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主动搜集、分析、处理、利用、有关信息和资料;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迁移问题,从而把问题引向深入。一方面使学生能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又能开发学习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其具体学习步骤如下:1、确定研究课题。课题确定要以学生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点,参考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对同一内容尽可能要提供多角度的若干个课题,让学生根据各小组成员的具体情况,共同协商选定具体的课题。2、分小组展开课题研究活动。小组成员围绕主题,落实分工职责,如设计方案,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等。最后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在这过程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查阅书刊杂志、上网等获取资料的方法,考虑到有些学生刚开始尝试这种学习方法,所以可提供一些图书和网址;并指导学生学会判别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及整理、归纳与课题有重要关联的有价资料和得出结论等方法3、 撰写研究报告。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各组在成员的共同协作下将整理归纳的资料和分析、推导得出的结论总结、提炼,撰写成报告、论文。4、成果展示与总结评比。在展示中,学生通过互相评比观摩,各抒已见,在观摩评比中,起到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各种资源起到了共享的作用。例如:在分压式偏置电路的教学中尝试地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我根据这节内容提出三个主题:① 这个电路与固定式偏置电路的组成(包括元器件的作用)有什么不同;②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③ 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在自主的前提下尽可能两个小组研究一个主题(但是要独立研究)。各小组围绕本小组的主题分工协作搜集相关资料(我也提供一部分参考书目等资料),再对资料进行整理、选择、分类形成第一手材料;然后小组成员又对这些分类资料进行讨论提出新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再讨论学习,得出有关结论。有一个小组在分析元器件作用时,对旁路电容也作了很具体的解释(这教课书上没有),实在很难得;还有一个小组在推导静态工作点时,碰到一个问题,就是对 这个式子很难理解,他们还是用以前的知识来理解,所以认为只有当IB=0时上式才成立,在我提示后才接受。再由文字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撰写主题报告。在成果交流会上,各小组各抒其见汇报学习成果,特别是研究同一主题的两个小组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争论中越辩越白达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现结论升华。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任务是组织、积极参与讨论,帮助、鼓励学生克服学习活动中的困难并及时引导,使学习活动更有趣地顺利进。
三、解剖性学习策略
解剖性学习策略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先提出整体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尝试将整体任务分解为各个局部的子任务,然后自主地发现完成各子任务所需的相应知识技能,并通过自主思考或小组探究,使问题得以解决、整体任务得以完成的学习过程。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职高学生理解问题的局限性和背景知识的不完全性,带来学习任务分解困难。所以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协作者和指导者,且随时、随机进行引导为学生成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例如:在带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路的教学中,我把这节内容的教学分解成以下几个子任务(1)电路的组成(包括各元器件的连接和作用)(2)电路的工作原理;要求学生能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如静态工作点的稳定过程),也就是用旧知识去“同化”新知识,又加上第一子任务的结果,从电网电压变化和负载变化这两方面分析,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分析其稳定过程。(3)输出电压可调范围的计算,可以根据分压原理来推导,在完成这个计算时有了前面静态工作点的近似计算的基础,完成相对轻松多了。(4)故障分析与检修;这一任务是必须在完成以上几个子任务后才能完成,以上几个子任务完成好,这一任务就很好完成了。因为知道元件的作用,会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那么,那个元件出现问题,会出现什么现象,应怎么处理,就会迎刃而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以不断完成子任务的学习来完成全部的学习任务,而子任务的学习难度相对小一些,这样就可以化解了学习困难的矛盾。
四、 依托性学习策略
依托性学习策略是指研究性学习中通过支架的依托(教师的帮助)使学习任务这一重担逐渐地自然地实现过渡,最后撤去支架成功地迁移给学生主体的过程。是以维果斯基“辅助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的一种学习策略。在实践中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和内化那些让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这种技能一旦获得,便可以在更多的学习中进行自我调节。所以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功夫,重在引导,而不是包办代替,而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与主体作用。例如: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运算电路这节内容的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两个重要结论在这里的体现的?——使学生很自然的得到了“虚地”和I1=If这两个结论;② 电路的Vi和Vo分别等于多少?(分别是该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再根据放大倍数的定义闭环电压放大倍数Avf就可以推导出来了。③ 公式里的“—”表示什么意思?——输出信号的极性与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这样学生能沿着这三个阶梯很方便地完成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其实《电子技术基础》这门学科上的有很多内容都是可以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好。特别在复习课中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探索,通过知识的应用,收到巩固知识,训练思维的双重功效。只要阶梯设计得好,可以大大地降低学习难度,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是应该当今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应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合作,让他们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使他们的思维、表达、实践和合作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的好处。

参考文献:
① 陈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发展 北师大
② 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电化教育研究
③ 余祖光 工作世界的变化对职业学校教师能力的新要求
④ 施良方,崔允槨 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华东师大出版社
⑤ 高文 徐斌燕 程可拉等译 教学中的建构主义 华东师大出版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