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基于和谐视角下大学生职业选择与专业互动的探讨

基于和谐视角下大学生职业选择与专业互动的探讨

日期: 2012-3-23 22:09:33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滕 芳

1 许中华2 毛善超2 (1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2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广州 511363)
摘 要 阐述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大学生如何促进自身专业学习与职业选择的和谐互动,提出了实现双方互动协调的基本原则、方法等相关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取向 职业选择 专业互动 对立统一
大学是锤炼青年优秀素质的熔炉,是当代青年走向成功人生的驿站,也是青年迈向辉煌的加油站。如何依靠自身所学的专业和自身素质,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实现成功就业,是大学生无法回避和不得不思考的事情。对此,笔者就当前大学生如何促进专业学习与职业选择和谐互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对大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给予有益的帮助与指导。
1 专业与职业选择
专业指专门的学业或在某个领域从事专门事业而具有相应的职业特性,现在专业更多是指根据社会需要而设置专门职业或学业门类。学海网(www.xuehai.net)具体来说,专业是学生完成大学学业的最重要的内容,是学生与职业之间的桥梁,专业可以成为大学生终身的兴趣、爱好和从事职业、事业发展的基础,它为若干相似的职业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高校的突出特点就是通过专业对学生开展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职业选择最重要的依据就是专业,大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后,基于对自我、职业和社会需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职业选择。由于高校专业的设置具有宽适应性,也增强了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宽适应性。同时也有大学生感到专业的学而不专,难以适应某些具体的职业岗位,是学生心中难解的困扰。高校专业的设置,在为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等自身条件进行职业选择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的同时,也要求大学生明确职业选择后,需按照该职业岗位的要求,进一步充实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的专业选择有时具有盲目性,有些学生不了解或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不愿意学习,荒废学业等。现实中不少人毕业时从事的职业与所学的专业并没有直接联系,但是,从长远看,专业仍然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职业发展的基础。无论是什么专业,并没有好坏之分,专业学习,只是一种手段,而素质养成才是目的。因此,大学生应该把有限的大学时间充分利用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自己的将来职业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2 专业学习与职业选择的互动
2.1 专业学习与职业选择的统一
(1)职业选择与专业学习的相互依存。职业伴随着人的大半生,职业选择和职业的发展是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协调一致的过程。当一个学生的职业确定后,他就会通过一系列的专业学习为获得他的职业目标而努力。高考时,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有过初步的思考,填报专业志愿时,对未来充满憧憬,进入大学后,与未来的职业距离更近了。学生根据对职业认识及其职业规划,对自己的专业和相关的领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就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更加明确。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最重要的依据就是所学专业。这样,根据职业规划,学生就会主动地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由此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积累经验,为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学习与职业选择的相互促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确定职业选择的基本要求和职业发展的基础。因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无法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一定的专业知识学习是提升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前提。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和训练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和进一步提高。有位伟人说过:“即使是天才,也要靠后天的刻苦学习。”大学生专业学习贯穿了整个大学时期。只有学好专业,才能找到与专业相应的职业,并在职业舞台上,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出色完成任务。
2.2 专业学习与职业选择的对立
职业选择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等因素即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类型和性格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来确定。它们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统一关系,也有相互对立的关系。但这种对立不是绝对、而是相对的。在现实中,学生选择职业时并不是完全与专业学习相吻合的,而是有冲突和矛盾的,但是这种对立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理解其中意义的。
(1)职业兴趣与专业学习的对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专业的学习。当一个人对某种职业发生兴趣时,就能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相关专业的学习中,并会积极地关注与专业有关的一切,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当然,也有学生经过自身或社会的发展,发现所选的专业不适合自己,职业兴趣与专业学习产生了矛盾。学生对专业学习提不起兴趣与激情,苦于怎样能把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与自己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出现的结果是,学生疲于应付,对专业学习失去兴趣。其实,专业学习是学生学习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塑造过程,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兴趣,更体现了社会需要和社会责任。
(2)能力类型与专业学习的对立。在大学里,会发现有很多这样的学生,他们很努力,每天都在学习,但是他们获得知识和技能不是单位所需要的。怎样使能力类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如何通过专业学习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是学生必须要明确的。学习中发现,学生自身能力素质对专业学习有促进作用同时,但与专业学习也有表现相矛盾的一面。很多时候,有的学生说自己没有能力学好自己的专业,固然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一个重要原因是自身的能力素质不能有效地促进专业学习。其实,专业学习是对自己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塑造过程。如果你认为你所接受教育的专业与职业选择不相符合时,你可以自己教育自己,也就是学生想学什么知识、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3)性格与专业学习的对立。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常与其本人的性格等有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性格是一个人在选择专业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学生在选择专业过程中,应对自己各方面的情况做出客观且全面的自我分析。否则,就会选错专业,自己的性格就会与专业格格不入。当然,性格对专业学习的作用是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性格类型能促进、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激情、动力;另一方面,性格阻滞学生专业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造成两者的对立。由于各种专业特点的不同,对学生的性格特点的要求也不同。在专业选择时,让一个性格暴烈、内向的人去学公关、营销等专业,让一个性格怯懦、柔弱的人去学刑侦是不合适的。但很多时候,学生的性格类型却与专业学习是相矛盾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老师要提醒或学生自身应及时调整心态,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实在无法改变的,就尽量地调整专业学习,选修或辅修自己喜爱的专业,促使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等与职业岗位相吻合。
(4)职业选择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立。学生的职业选择是一个逐渐塑造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必须在社会现实中,使自己的职业追求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而不是沉浸心中美好的职业理想。但是,有学生常常埋怨自己的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社会需求很少。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形主要是由于学生的职业选择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矛盾。目前,大学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比较突出。有专家分析说“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普遍雷同,特色越来越弱化,不少专业脱离实际,甚至即便没有办学条件也要跟风开设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严重脱离社会需求。”专家的说法也充分证明了上述现象,要改变现状,就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在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需要之人才。
3 专业学习与职业选择的协调
3.1 协调的一般原则
(1)遵循客观性原则。当学生职业选择与专业学习不相一致的情况时,一方面,学生应进一步深化对专业与职业的认识;另一方面,尊重自己的专业,从专业实际出发,正确认识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努力做到职业选择与专业学习的一致。一般来说,从事以专业为基础的职业,个人的职业发展较好,容易取得个人事业的成功。另外,还要将个人的职业选择与自身条件结合起来,估计自己能否胜任,准确进行职业定位,并对该职业做出客观评价和分析。
(2)遵循职业的发展性原则。当个人选择专业,确定职业时,应考虑到职业发展的要求,使专业学习同职业发展相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了职业的不断发展,况且每个人的专业学习和生活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和职业的认识不断深化,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所以,学生要不断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实际及时调整专业学习,防止短视行为。职业选择不宜一锤定音。
(3)服从国家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原则。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说:“如果我们的生活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即完美境地的职业。”在马克思看来,人的使命和目标应为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然而,当前有些学生过分注重自我发展,忽略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为了自己发展,选择了某些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热门专业,留在了并不能使自己充分发展的大城市和“好单位”,从而导致了个人不能充分享受职业满足感和成就感,更无法实现自身和社会的价值。
(4)发挥自身优势的原则。所谓发挥自身优势就是指学生在面临确定职业选择时,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和自身的特长来确定,以利于今后在职业岗位上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实现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功。如果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不能根据自身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去苦苦追求他不适合的职业。这样的人尽管暂时进入了好的单位,但其自身素质和兴趣不能满足职业的要求,终有可能被淘汰。
3.2 协调的一般方法
进行职业选择与专业学习的协调时,学生应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能起到少走弯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专业的调整。进入大学后,学生发现所学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并且专业与自己职业联系不大。针对这种情况,学生确实不喜欢或与自己的职业选择相差甚远,学生可通过调整专业,使专业学习与职业相一致。一般情况下,学生调整专业有两种途径:一方面,学校给学生提供第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但学生的学习等综合要成绩优良),据统计,在本专业综合排名前15%~20%的同学才有机会;另一方面,在无法转专业时,学生可以通过辅修第二专业的形式来调整专业。
(2)知识结构的优化。知识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由于所处环境和专业要求不同,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也不尽相同。学生在职业选择时,运用知识常常受其知识结构的影响和制约。由于职业的发展性,要求学生除具有相关的专业素质外,还需要其他相关的知识和素质。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完成专业的学习外,还需广泛涉取其他知识和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丰富自身知识,完善、优化知识结构,满足想从事职业的要求,实现人与职业和谐发展。
(3)职业目标的明确。由于学生专业学习的不断提高以及学业不断深入,同时也对社会环境和职业有新的认识和了解,就会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做出新的判断和确定,这就为学生确定职业目标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邹放鸣,赵跃民.大学生涯导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秋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用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刘建营.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4 拜五四.大学生职业选择与生涯规划[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 钱……建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 高桥.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 许玫.大学生如何进行生涯规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