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案
教学目标:
①识记:三大产业的划分,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基本含义,科教兴农的典型事例。
②运用:用我国经济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的基础。
③树立“重农”、“爱农”、“兴农”的思想和志向。
教学过程:
思想政治课教和学的任务,不是为了记住课本中的一些知识,而是为了获得基本观点和阅读、思考的方法。今天,我们将借助于高一《思想政治》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内容,在这方面作一探索。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P98-106)
从这个标题可以看出,我们这节课着重要了解“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首先,从范围来看,“国民经济”的范围要大于“农业”,国民经济除了农业以外还有其他行业。这就要解决“国民经济究竟包括那些行业或产业”、“农业究竟是什么样的行业或产业”等问题。
其次,农业虽然不是国民经济的全部,但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就要解决“农业究竟是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何保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等问题。
先解决“国民经济究竟包括那些行业或产业”问题。
设问:国民经济究竟包括那些行业或产业?请大家说说。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分工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其实又何止“三千六百行”?行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是总的趋势。为了把握和研究的方便,经济学界把众多的行业划分为几个大的产业。因此,行业问题就转化为产业问题。
我们通常所说的产业[《新华词典》对产业一词的解释是: ㈠土地、房屋、工厂等财产(多指私有的)。㈡关于工业生产的(用于定语),如产业工人,产业部门,产业革命。
《经济学大辞典》对产业一词的解释是:原指各种物质生产部门。一般不包括商业,有时专指工业。第三产业兴起后,泛指各种制造或提供物质产品、流通手段、服务劳动等的企业或组织。]结构,第一层次就是指三大产业结构;我们国家现在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一层次也是三大产业结构的调整。
按照目前世界各国比较流行的划分方法,一般把各种产业按照它们产生的先后次序划分为三次产业,又叫三大产业。
设问:什么是三大产业?三大产业的比重如何衡量?
第一产业:农业;
划分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1.三大产业
国民生产总值:含义、基准
比重的表示方法 关系(内涵、外延)、重要性。
国内生产总值:含义、基准
⑴关于三大产业的划分:
①我国三大产业的划分:
设问:按照社会大分工理论,第一、第二、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分别产生了什么行业?
先后产生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行业。这些行业分别属于不同的产业,我国的三大产业就是以此为依据并加以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②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划分标准:国际上,三类产业的划分原则上是按产业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所处的阶段和人类生活活动的历史发展顺序来确定的: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作用于自然界生产初级产品的产业。一般以农业为主,包括林、渔、猎等业。第二产业是指把初级产品加工成为满足人类生产生活进一步需要的物质资料的产业。一般以制造业为主,包括采矿业、建筑业等。第三产业则指提供满足人类基本物质资料需要以外的进一步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部门。以服务业为主,包括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的服务;商业、金融、保险等流通方面的服务;教育、新闻、广播、电视等情报方面的服务;
资料预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