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雌激素受体-α36 调节的激酶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和乳腺癌耐药中的作用研究,共87页,39879字
摘要: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固醇类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
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在正常的组织发育和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雌激素
受体由 α 和 β 两种亚型组成。ER-α36 是最近发现的 α 亚型剪切体,基因定位于 6
号染色体 q24.2-25.3,cDNA 全长 5.4kb,编码分子量约为 36kDa 的蛋白。ER-α36
mRNA 的转录起始点位于 ER-α66 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与 ER-α66 相比:ER-α36
缺少氨基端转录激活域 AF-1 和羧基端转录激活域 AF-2,但是保留了 DNA 结合域
和部分配体结合域;在 ER-α36 羧基末端有 27 个特有的氨基酸残基,代替了 ER-α66
基因第 7 个和第 8 个外显子编码的羧基末端 138 个氨基酸残基。
MAPK/ERK 和 PI3K/Akt 信号通路是细胞中最常见的激酶信号通路,能够被
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神经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固醇类激素等激活,
活化的 MAPK/ERK 和 PI3K/Akt 通路促进细胞增殖、分化、抵抗细胞凋亡。子宫内
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加。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睾酮(testosterone,Test)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致癌机
制尚未完全了解。本文研究了 ER-α36 在睾酮诱发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免疫荧
光实验显示 ER-α36 主要定位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 Hec1A 的胞膜。睾酮通过 ER-α36
调节的膜起始信号通路诱导 ERK 和 Akt 磷酸化;MEK 抑制剂 U0126 和 PI3K 抑制
剂 LY294002 抑制睾酮诱导的 ERK 和 Akt 激活。ER-α36 shRNA knockdown 废除了
睾酮对 ERK 和 Akt 的激活;同时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处理后睾酮失去了激活
ERK 和 Akt 的能力。以上结果表明睾酮通过 ER-α36 调节的激酶信号通路参与睾
酮的致癌性。
三苯氧胺(tamoxifen)是第一代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 SERM),用于治疗 ER-α66 阳性的各个时期乳腺
癌。随着长期使用人们发现三苯氧胺在子宫中表现出雌激素样作用,使子宫内膜
增生并发生癌变,或者乳腺癌患者出现耐药性,但是发生机理至今不清。在目前
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三苯氧胺通过 MAPK/ERK 和 PI3K/Akt 通路诱导人子宫内膜癌细
胞系 Hec1A 生长,ER-α36 shRNA knockdown 废除了三苯氧胺的雌激素样作用;在
人乳腺癌细胞系 MCF-7 中过表达 ER-α36 通过 MAPK/ERK 和 PI3K/Akt 通路使 MCF-7
细胞获得了耐药性。在三苯氧胺治疗乳腺癌诱发的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也发现
了 ER-α36 的胞膜定位。以上结果表明 ER-α36 通过调节 MAPK/ERK 和 PI3K/Akt 通
路参与三苯氧胺的耐药性和雌激素样作用。
关键词:ER-α36,睾酮,三苯氧胺,MAPK/ERK,PI3K/Akt,子宫内膜癌,乳腺癌
目录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3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5
雌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5
第二部分:研究论文…………………………………………………………………..…32
第一章
ER-α36 在睾酮致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32
引言………………………………………………………………………………………...32
材料与方法………………………………………………………………………………...33
结果………………………………………………………………………………………...37
讨论………………………………………………………………………………………...43
参考文献…………………………………………………………………………………...46
第二章
ER-α36 参与三苯氧胺的耐药性和雌激素样作用…….…..................................51
引言………………………………………………………………………………………...51
材料与方法………………………………………………………………………………...52
结果………………………………………………………………………………………...59
讨论………………………………………………………………………………………...72
参考文献…………………………………………………………………………………...74
结论………………………………………………………………………………………...79
缩略词表…………………………………………………………………………………...80
发表论文目录……………………………………………………………………………...81
致谢………………………………………………………………………………………...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