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校贫困大学生现状分析及其解困途径

高校贫困大学生现状分析及其解困途径

日期: 2009-10-30 4:33:14 浏览: 12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为了改善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现状,以湘潭部分高校为例,通过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湘潭部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状况,总结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困途径。
关键词:湘潭;贫困大学生;现状;途径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oor college students, it takes Xiangtan as example, and analyzes the fundamental situation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of p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Xiangtan by interviewing, informal discussion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so on. It reveals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causes of form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approaches of overcoming difficulty.
Key words: Xiangtan; poor college students; current situation; approach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湘潭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现状,我们对湘潭部分高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同时对这些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及有关教育职能部门进行了专访。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贫困大学生的家庭情况,如父母工作情况、家庭人口、家庭年收入和月收入情况、家庭贫困的内部原因及外部原因,贫困大学生得到资助情况及消费结构、贫困大学生解决自身贫困的方法和他们对学习用书的处理方式、课余生活等。发出问卷1200份,共回收问卷1182份,问卷回收率98.5%。调查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湘潭部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现状
1.多数贫困生来自人多、文化水平低的家庭或不懂科技生产的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边远地区,或父母下岗、欠债、成员体弱多病的家庭。调查表明,贫困大学生家庭的平均人口为3.68人,认为家庭人口多的占 40.81%,37.6%的大学生来自家庭成员体弱多病的家庭。有72.8%的贫困大学生来自农村,城镇家庭的大学生占27.2%。贫困大学生的家庭有 56.9%属于文化水平低,不懂科技生产,父母一方下岗或双方下岗的占28.9%,家庭欠债的占28.9%,父母离异造成家庭困难的占11.6%,父母双方去世的占6.6%,父母一方去世的占6.1%。大学生家庭贫困的外部原因有88.3%的学生来自“经济落后地区”,属“边远地区”的占36.2%,属“ 土地贫瘠”的占25.6%,属“自然灾害常发地区”的占 17.6%,属“少数民族地区”的占7.2%。这些情况表明多数贫困生来自农村、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城镇居民中下岗人员的增加,使部分城镇家庭的大学生也面临交不起学费和没有生活费的困扰;家庭欠债、家庭成员体弱多病是大学生成为贫困生又一主要原因。
2.贫困大学生的消费给家庭带来严重负担。从今年湘潭地区高校公布的收费标准看,一个大学生每年学杂费以3 500元加上每年800元~1 200元的住宿费,年总费用约4 500元,四年下来,约为1.8万元,而每个大学生每月的基本费用(包括其他消费)在300.11元,每年在校10个月计算,四年就是1 2004.4万元左右。几项费用加起来,一个大学生应花费30 004.4万元左右才能完成学业,即每人每月的花销是750.2元左右。而贫困大学生家庭月收入842.6元,每一个贫困大学生每月几乎将家庭的月收入全部消费掉了,这对贫困家庭来说的确是个沉重的负担。这对于亲朋好友给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每年589.7元或一次性资助1 500元来说,也简直是杯水车薪。调查表明,贫困大学生的月平均支出费用在274.6元左右,而普通大学生月支出费用约为311.2元,这表明贫困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基本持平。
3.比较多的贫困大学生自律意识较强,注重调节自己的学习生活,但仍然有许多贫困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等心理问题。调查表明,在课余生活中,48.2%的贫困大学生在学习,45.1%的贫困大学生注重体育锻炼,32.6%的贫困大学生乐于参加社会实践,32.1%的贫困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娱乐休闲的占23.1%,恋爱的占3.2%,32.8%的贫困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自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
4.贫困大学生中的女生稍多于男生,大学二年级贫困生的绝对数与相对数均为最高。调查表明,从贫困大学生的性别分布来看,女生占54.2%,男生占 45.8%。从年级分布的绝对数来看,二年级最高占30.8%,一年级第二,占22.2%,其次是三年级与四年级;从年级分布的相对数来看,二年级仍然最高,占二年级学生总量的26.2%,三年级第二,占三年级学生总量的22.7%,其次是四年级和一年级。
5.贫困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学业。77.6%的贫困生认为大学生解决贫困的方法是勤工俭学,6.2%的贫困大学生靠经商,4.6%的贫困大学生不知道怎么办。贫困牵扯了贫困大学生更多的精力,造成更加沉重的身心负担,而且必须为获得收入而奔波。
6.贫困大学生对学习用书的购买处于谨慎态度。调查表明,57%的贫困大学生认为学习用书能够借的,尽量借,60.8%的贫困大学生认为必要时才购买,只有12.6%的贫困大学生只购买专业必修课教材、大学英语、计算机,而28.9%的贫困大学生认为不是必用书籍几乎不购买。
二、贫困大学生的解困途径
1.加强对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完善资助体系。市场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不应是政府的“单打一”行为,而应通过动员社会各行业和各阶层的力量,走高等教育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形成全民重教、全民办教的良好氛围。为此,要进一步探索新的办学模式,进一步完善贫困大学生助学体系。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切实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组织实施工作。学校每年应从学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的经费,专门用于学生的勤工俭学和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补助,并适当提高勤工俭学的补助标准,加大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扶持力度。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学费减免的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酌情减收或免收学费 。
2.着重为大二的贫困生提供各种勤工俭学岗位的工作机会,并适当增加勤工俭学岗位中女生的比例。应给大二学生增加一些勤工俭学岗位的工作机会,并适当考虑女生的比例。为此,学院宜将各种勤工俭学岗位主要调整给大二的贫困生。另外,学院还应帮助贫困生在校内进行适当的经商活动,协助解决其他同学日常学习、生活等需要。此外,学院每年都要举办各种文体比赛与节日晚会,可以利用这类机会让勤工助学部的贫困生去联系校外的公司赞助学院开展各类活动,并以赞助金额的一定比例奖励他们。目前学院的各种大小活动,甚至毕业庆典等都有公司积极参加,不仅学院节省了一大笔开资,也使得贫困生多了一种丰厚的经济来源,更锻炼了他们立足社会的勇气与能力。
3.建议建立湘潭高校优秀贫困大学生助学金,严格管理,合理分配。为帮助湘潭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激励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的《国家奖学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湘潭实际,由市政府决定设立湘潭市优秀贫困大学生助学金。对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道德品质优良,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执行大学生守则和学校规章制度,生活俭朴,身体健康,在校期间学习成绩达到良好以上或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湘潭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提供一定标准的无偿资助,同时建立与贫困大学生表现相应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和资助机制。
4.改革高等教育学年制的模式,全面推行学分制。应该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逐步建立重视素质教育和以“学分制”为特征的高等教育模式,以缓解高校贫困大学生学习生活困难和工作压力的矛盾。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既有学年限制,又有学分的规定,但本质上仍是“学年制”。“学年制”仍然是高度计划体制的产物,这一模式实际上忽视和抹杀了不同人素质上的区别,不利于学生素质全面、均衡的发展,是应试教育在高校的继续和延伸。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年制”应逐步、稳妥地向以完全“学分制”为特征、工读交替或兼读的模式过渡。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并介入社会,造就其创造性的素质,也有利于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也减轻了高校贫困生工作的压力。
5.建立完备的贫困大学生档案和贫困大学生“爱心捐助档案”。在新生入校时,就应该对其进行心理测量,为其建立心理档案,把目光放在贫困生的身上,多与贫困生接触,掌握最可靠、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档案建设,解答各种困惑,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引导大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扬长避短,不断地发展自我。同时,大力倡导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向贫困大学生献爱心的活动为保证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能够顺利走进大学校园,实现梦想和完成学业,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以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献出爱心,帮助这些贫困的莘莘学子完成学业,减少或消除对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爱心、就业等方面的歧视。
6.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鼓励其自信、自立、自强。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真正的贫困是缺乏知识,缺乏信息和获取信息的手段。贫困生现在虽然面临着物质上的贫困,但却已经站在了获取精神财富道路的起点,要自信,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利用现有条件去改变未来的命运,努力消除自卑,增强自信、自强、自立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社会生存能力,用知识和能力来丰富和武装自己,以自己能够拥有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丰富而全新的知识和能力为荣。让人格朝着有益于身心、适应社会和完善自我的方向发展。积极鼓励贫困大学生自强自立,积极引导他们健康向上,关心激励贫困大学生知难而进、忘却痛苦、忘却贫寒,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前进,让贫困大学生走上自信、自立、自强之路,并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参考文献:
[1]何瑾,樊富珉.西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
[2]张欢,王丽.中西部十省高校贫困生就业愿景现状调查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2008,(3).
[3]李子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4]庞丽娟,等.关注高校贫困生:问题、原因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
[5]李胜新,王春生.贫困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对策[J].理论界,2008,(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