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交换机及其选型

交换机及其选型

日期: 2019/8/18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目录
   1. 交换机及其选型 1
   1.1 交换机简介 1
   1.1.1 提供网络接口 1
   1.1.2 扩充网络接口 1
   1.1.3 扩展网络范围 1
   1.2 交换机的分类 1
   1.2.1 可网管交换机和傻瓜交换机 1
   1.2.2 固定端口交换机和模块化交换机 2
   1.2.3 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和核心层交换机 3
   1.2.4 二、三、四层交换机 4
   1.2.5 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吉比特以太网交换机和10吉比特以太网交换机 4
   1.2.6 对称交换机和非对称交换机 5
   1.3 交换机的性能指标 5
   1.3.1 转发速率 5
   1.3.2 端口吞吐量 6
   1.3.3 背板带宽 6
   1.3.4 端口种类 6
   1.3.5 MAC地址数量 6
   1.3.6 缓存大小 6
   1.3.7 支持网管类型 6
   1.3.8 VLAN支持 6
   1.3.9 支持的网络类型 7
   1.3.10 冗余支持 7
   1.4 主流交换机产品 7
   1.4.1 H3C交换机 7
   1.4.2 思科交换机 7
   1.4.3 D-Link交换机 8
   1.4.4 TP-LINK交换机 8
   1.4.5 IP-COM交换机 9
   1.4.6 华为交换机 9
   1.4.7 锐捷交换机 9
   1.4.8 神码交换机 9
   1.5 交换机的选购 10
   1.5.1 交换机的转发方式 10
   1.5.2 延时 10
   1.5.3 管理功能 10
   1.5.4 MAC地址数 11
   1.5.5 背板带宽 11
   1.5.6 端口带宽 11
   1.5.7 光纤解决方案 11
   1.5.8 交换机的外型尺寸 11
  
   1. 交换机及其选型
   1.1 交换机简介
   交换机(switch)是集线器的换代产品,其作用也是将传输介质的线缆汇聚在一起,以实现计算机的连接。但集线器工作在OSI模型的物理层,而交换机工作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交换机在网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1 提供网络接口
   交换机在网络中最重要的应用就是提供网络接口,所有网络设备的互联都必须借助交换机才能实现。主要包括:
   (1)连接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和无线接入点等网络设备。
   (2)连接计算机、服务器等计算机设备。
   (3)连接网络打印机、网络摄像头、IP电话等其它网络终端。
   1.1.2 扩充网络接口
   尽管有的交换机拥有较多数量的端口(如48口),但是当网络规模较大时,一台交换机所能提供的网络接口数量往往不够。此时,就必须将两台或更多台交换机连接在一起,从而成倍地扩充网络接口。
   1.1.3 扩展网络范围
   交换机与计算机或其它网络设备是依靠传输介质连接在一起的,而每种传输介质的传输距离都是有限的,根据网络技术不同,同一种传输介质的传输距离也是不同的。当网络覆盖范围较大时,必须借助交换机进行中继,以成倍地扩展网络传输距离,增大网络覆盖范围。
   1.2 交换机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交换机进行不同的分类。不同种类的交换机其功能特点和应用范围也有所不同,应当根据具体的网络环境和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1.2.1 可网管交换机和傻瓜交换机
   以交换机是否可管理,可以将交换机划分为可网管交换机和傻瓜交换机两种类型。
   (1)可网管交换机
   也称智能交换机,它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且可以进行配置与管理。一台可网管的交换机在正面或背面一般有一个网管配置Console接口,现在的交换机控制台端口一般采用RJ-45端口,如图4.1所示。可管理型交换机便于网络监控、流量分析,但成本也相对较高。大中型网络在汇聚层应该选择可管理型交换机,在接入层视应用需要而定,核心层交换机则全部是可管理型交换机。
  

交换机及其选型

   图1 RJ-45控制端口
   (2)傻瓜交换机
   不能进行配置与管理的交换机称为不可网管交换机,也称傻瓜交换机。如果局域网对安全性要求不是很高,接入层交换机可以选用傻瓜交换机。由于傻瓜交换机价格非常便宜,被广泛应用于低端网络(如学生机房、网吧等)的接入层,用于提供大量的网络接口。
   1.2.2 固定端口交换机和模块化交换机
   以交换机的结构为标准,交换机可分为固定端口交换机和模块化交换机两种不同的结构。
   (1)固定端口交换机
   固定端口交换机只能提供有限数量的端口和固定类型的接口(如100Base-T、1000Base-T或GBIC、SFP插槽)。一般的端口标准是8端口、16端口、24端口、48端口等。固定端口交换机通常作为接入层交换机,为终端用户提供网络接入,或作为汇聚层交换机,实现与接入层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如图2所示为Cisco Catalyst 3560系列固定端口交换机。如果交换机拥有GBIC、SFP插槽,也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类型的GBIC、SFP模块(如1000Base-SX、1000Base-LX、1000Base-T等)来适应多种类型的传输介质,从而拥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
   (2)模块化交换机
  
交换机及其选型

   图2 Cisco Catalyst3560系列交换机 图3 Cisco Catalyst4503模块
   也称机箱交换机,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用户可任意选择不同数量、不同速率和不同接口类型的模块,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网络需求。如图3所示为Cisco Catalyst 4503模块化交换机。模块化交换机大都具有很高的性能(如背板带宽、转发速率和传输速率等)、很强的容错能力,支持交换模块的冗余备份,并且往往拥有可插拔的双电源,以保证交换机的电力供应。模块化交换机通常被用于核心交换机或骨干交换机,以适应复杂的网络环境和网络需求。
   1.2.3 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和核心层交换机
   以交换机的应用规模为标准,交换机被划分为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和核心层交换机。
   在构建满足中小型企业需求的LAN时,通常采用分层网络设计,以便于网络管理、网络扩展和网络故障排除。分层网络设计需要将网络分成相互分离的层,每层提供特定的功能,这些功能界定了该层在整个网络中扮演的角色。
   (1)接入层交换机
   部署在接入层的交换机就称为接入层交换机,也称工作组交换机,通常为固定端口交换机,用于实现终端计算机的网络接入。接入层交换机可以选择拥有1~2个1000Base-T端口或GBIC、SFP插槽的交换机,用于实现与汇聚层交换机的连接。如图4所示为Cisco Catalyst 2960系列交换机。
  
交换机及其选型

   图4 Cisco Catalyst2960系列交换机
   (2)汇聚层交换机
   部署在汇聚层的交换机称为汇聚层交换机,也称骨干交换机、部门交换机,是面向楼宇或部门接入的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首先汇聚接入层交换机发送的数据,再将其传输给核心层,最终发送到目的地。汇聚层交换机可以是固定端口交换机,也可以是模块化交换机,一般配有光纤接口。与接入层交换机相比,汇聚层交换机通常全部采用1000Mbps端口或插槽,拥有网络管理的功能。如图5所示为Cisco WS-C3750G-24T-S交换机。
  
交换机及其选型

   图5 Cisco WS-C3750G-24T-S交换机
   (3)核心层交换机
   部署在核心层的交换机称为核心层交换机,也称中心交换机。核心层交换机属于高端交换机,一般全部采用模块化结构的可网管交换机,作为网络骨干构建高速局域网。如图6所示为Cisco WS-C6509模块化交换机。
  
交换机及其选型

   图6 Cisco WS-C6509交换机
   1.2.4 二、三、四层交换机
   根据交换机工作在OSI七层网络模型的协议层不同,交换机又可以分为第二层交换机、第三层交换机、第四层交换机等。
   (1)第二层交换机
   第二层交换机依赖于数据链路层的信息(如MAC地址)完成不同端口间数据的线速交换,它对网络协议和用户应用程序完全是透明的。第二层交换机通过内建的一张MAC地址表来完成数据的转发决策。接入层交换机通常全部采用第二层交换机。
   (2)第三层交换机
   第三层交换机具有第二层交换机的交换功能和第三层路由器的路由功能,可将IP地址信息用于网络路径选择,并实现不同网段间数据的快速交换。当网络规模较大或通过划分VLAN来减小广播所造成的影响时,只有借助第三层交换机才能实现。在大中型网络中,核心层交换机通常都由第三层交换机来充当。当然,某些网络应用较为复杂的汇聚层交换机也可以选用第三层交换机。
   (3)第四层交换机
   第四层交换机工作在传输层,通过包含在每一个IP数据包包头中的服务进程/协议(例如HTTP用于传输Web,Telnet用于终端通信,SSL用于安全通信等)来完成报文的交换和传输处理,并具有带宽分配、故障诊断和对TCP/IP应用程序数据流进行访问控制等功能。由此可见,第四层交换机应当是核心层交换机的首选。
   1.2.5 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吉比特以太网交换机和10吉比特以太网交换机
   依据交换机所提供的传输速率为标准,可以将交换机划分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吉比特以太网交换机和10吉比特以太网交换机等。
   (1)快速以太网交换机
   快速以太网交换机是指交换机所提供的端口或插槽全部为100Mbps,几乎全部为固定配置交换机,通常用于接入层。为了保证与汇聚层交换机实现高速连接,通常配置有少量(1~4个)的1000Mbps端口。快速以太网交换机的接口类型包括:
   100Base-T双绞线端口;
   100Base-FX光纤接口。
   (2)吉比特以太网交换机
   吉比特以太网交换机也称千兆位以太网交换机,是指交换机提供的端口或插槽全部为1000Mbps,可以是固定端口交换机,也可以是模块化交换机,通常用于汇聚层或核心层。吉比特以太网交换机的接口类型包括:
   1000Base-T双绞线端口;
   1000Base-SX光纤接口;
   1000Base-LX光纤接口;
   1000Base-ZX光纤接口;
   1000Mbps GBIC插槽;
   1000Mbps SFP插槽。
   (3)10吉比特以太网交换机
   10吉比特以太网交换机也称万兆位以太网交换机,是指交换机拥有10Gbps以太网端口或插槽,可以是固定端口交换机,也可以是模块化交换机,通常用于大型网络的核心层。10吉比特以太网交换机接口类型包括:
   10GBase-T双绞线端口;
   10Gbps SFP插槽。
   1.2.6 对称交换机和非对称交换机
   依据交换机端口速率的一致性为标准,可将交换机分为对称交换机或非对称交换机两类。
   (1)对称交换机
   在对称交换机中,所有端口的传输速率均相同,全部为100Mbps(快速以太网交换机)或者全部为1Gbps(吉比特以太网交换机)。其中,100Mbps对称交换机用于小型网络或者充当接入层交换机,1Gbps对称交换机则主要充当大中型网络中的汇聚层或核心层交换机。
   (2)非对称交换机
   非对称交换机是指拥有不同速率端口的交换机。提供不同带宽端口(例如100Mbps端口和1000Mbps端口)之间的交换连接。其通常拥有2~4个高速率端口(1Gbps或10Gbps)以及12~48个低速率端口(100Mbps或1Gbps)。高速率端口用于实现与汇聚层交换机、核心层交换机、接入层交换机和服务器的连接,搭建高速骨干网络。低速率端口则用于直接连接客户端或其它低速率设备。
   1.3 交换机的性能指标
   1.3.1 转发速率
   转发速率是交换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转发速率通常以“Mpps”(Million Packet Per Second,每秒百万包数)来表示,即每秒能够处理的数据包的数量。转发速率体现了交换引擎的转发功能,该值越大,交换机的性能越强劲。
   1.3.2 端口吞吐量
   端口吞吐量反映交换机端口的分组转发能力,通常可以通过两个相同速率的端口进行测试,吞吐量是指在没有帧丢失的情况下,设备能够接受的最大速率。
   1.3.3 背板带宽
   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背板带宽体现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也叫交换带宽。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越高。
   1.3.4 端口种类
   交换机按其所提供的端口种类不同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产品,它们分别是纯百兆端口交换机、百兆和千兆端口混和交换机、纯千兆端口交换机。每一种产品所应用的网络环境各不相同,核心骨干网络上最好选择千兆产品,上连骨干网络一般选择百兆/千兆混和交换机,边缘接入一般选择纯百兆交换机。
   1.3.5 MAC地址数量
   每台交换机都维护着一张MAC地址表,记录MAC地址与端口的对应关系,交换机就是根据MAC地址将访问请求直接转发到对应端口上的。存储的MAC地址数量越多,数据转发的速度和效率也就越高,抗MAC地址溢出供给能力也就越强。
   1.3.6 缓存大小
   交换机的缓存用于暂时存储等待转发的数据。如果缓存容量较小,当并发访问量较大时,数据将被丢弃,从而导致网络通讯失败。只有缓存容量较大,才可以在组播和广播流量很大的情况下,提供更佳的整体性能,同时保证最大可能的吞吐量。目前,几乎所有的廉价交换机都采用共享内存结构,由所有端口共享交换机内存,均衡网络负载并防止数据包丢失。
   1.3.7 支持网管类型
   网管功能是指网络管理员通过网络管理程序对网络上的资源进行集中化管理的操作,包括配置管理、性能和记账管理、问题管理、操作管理和变化管理等。一台设备所支持的管理程度反映了该设备的可管理性及可操作性,现在交换机的管理通常是通过厂商提供的管理软件或通过满足第三方管理软件的管理来实现的。
   1.3.8 VLAN支持
   一台交换机是否支持VLAN是衡量其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将局域网划分为虚拟网络VLAN网段,可以强化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控制不必要的数据广播,减少广播风暴的产生。由于VLAN是基于逻辑上连接而不是物理上的连接,因此网络中工作组的划分可以突破共享网络中的地理位置限制,而完全根据管理功能来划分。目前,好的产品可提供功能较为细致丰富的虚网划分功能。
   1.3.9 支持的网络类型
   一般情况下,固定配置式不带扩展槽的交换机仅支持一种类型的网络,机架式交换机和固定配置式带扩展槽的交换机则可以支持一种以上类型的网络,如支持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ATM、令牌环及FDDI等。一台交换机所支持的网络类型越多,其可用性、可扩展性越强。
   1.3.10 冗余支持
   冗余强调了设备的可靠性,也就是当一个部件失效时,相应的冗余部件能够接替工作,使设备继续运转。冗余组件一般包括管理卡、交换结构、接口模块、电源、机箱风扇等。对于提供关键服务的管理引擎及交换结构模块,不仅要求冗余,还要求这些部件具有“自动切换”的特性,以保证设备冗余的完整性。
   1.4 主流交换机产品
   目前,在中国交换机市场上流行的交换机品牌种类繁多,不同品牌的交换机又包含多种不同型号的产品。根据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所作的2010-2011年中国交换机市场研究年度报告可以看出,2010年中国交换机市场上品牌关注度较高的交换机品牌分别是H3C、思科、TP-LINK和D-Link,其品牌关注度均超过10%,明显领先于其他品牌。而IP-COM、华为和腾达的品牌关注度虽然较为接近10%,但也与排名前四的品牌有一定差距,除以上品牌外,其他竞争者关注度均在2%以下。
   1.4.1 H3C交换机
   H3C交换机产品覆盖园区交换机和数据中心交换机,从核心骨干到边缘接入,共有10多个系列上百款产品,全部通过信息产业部(现在的工信部)、Tolly Group、MetroEthernet论坛以及IPv6 Ready等权威部门的测试和认证。其主要交换机产品包括H3C E126、H3C S1000、H3C S1200、H3C S1500、H3C S2100、H3C S3100、H3C S3600、H3C S5000、H3C S5100、H3C S5500、H3C S5600、H3C S5800、H3C S7500、H3C S7600、H3C S9500、H3C S12500等几个系列。
   用户常用的H3C交换机主要有S1016R-CN、S1224R-CN、S1526-CN、LS-2126-EI-ENT-AC、LS-3100-26TP-SI-H3、LS-3600-28TP-SI、S5120-28P-SI、S5500-24P-SI、S5800-32C、LS-7506E、S9508、S12508等。
   1.4.2 思科交换机
   Cisco 的交换机产品以“Catalyst”为商标,包含1900、2800、2900、3500、4000、5000、5500、6000、8500等十多个系列。总的来说,这些交换机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固定配置交换机,包括3500及以下的大部分型号,比如1924是24口10Mbps以太网交换机,带两个100Mbps上行端口,除了有限的软件升级之外,这些交换机不能扩展;另一类是模块化交换机,主要指4000及以上的机型,网络设计者可以根据网络需求,选择不同数目和型号的接口板、电源模块及相应的软件。
   目前,网络集成项目中常见的Cisco交换机主要有1900系列、2900系列、3500系列、6500系列、8500系列等,它们分别使用在网络的低端、中端和高端。
   (1)低端产品
   Cisco典型的低端交换机产品主要是1900系列和2900系列。由于1900系列交换机仅能提供2个100M端口,因此接入层交换机逐渐被2900系列所取代。与1900相比,2900最大的特点是速度增加,其背板速度最高达3.2G,最多24个10/100Mbps自适应端口,所有端口均支持全双工通讯,使桌面接入的速度大大提高。
   2900系列交换机的产品型号主要包括WS-C 2912-XL、WS-C2918-24TT-C、WS-C2924-XL、WS-C2950G-24-EI-DC 、WS-C2960-24TT-L 等。需要说明的是,Cisco的低端交换机产品在交换机市场上并不占特别的优势,因为IP-COM、D-link等公司的产品具有更好的性能价格比。
   (2)中端产品
   Cisco中端交换机产品主要包括C3500系列、C3750系列、C4500系列、C4900系列。在Cisco中端交换机产品中,C3500系列和C3750系列最具代表性,使用也非常广泛。其中,比较常用的产品有C3560-24TS-S、C3560-24TS-E、C3560G-24PS-S、C3560-48TS-S、C3750-24TS-S、C3750G-24TS-E、C3750-24PS-S 、C3750G-24T-S 、C3750-48TS-S等。
   (3)高端产品
   Cisco的高端交换机产品主要用来满足园区主干网的高性能要求。目前,最为常用的是C6500系列和C8500系列。它们能够为园区网提供高性能、多层交换的解决方案,专门为需要千兆扩展、可用性高、多层交换的应用环境设计。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具有3插槽、6插槽、9插槽和13插槽的机箱,Catalyst 8500系列交换机具有5插槽或13插槽的机箱,这两个系列交换机都具有端口密度大、速度快、多层交换、容错性能好等特点。
   1.4.3 D-Link交换机
   友讯集团(D-Link)是国际著名网络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致力于局域网、宽带网、无线网、语音网、网络安全、网络存储、网络监控及相关网络设备的研发、生产和行销,其交换机产品主要包括DES-1000、DES-1100、DES-1200、DES-1500、DES-3000、DES-3200、DES-3400、DES-3500、DES-3600、DES-3800、DES-6500、DES-8500等几个系列。
   用户常用的D-Link交换机型号主要包括DES-1008D、DES-1016D、DES-1024D、DES-1226G、DIS-2024TG、DES-3326 SR、DES-3550、DES-3624I、DES-3828DC、DIS-5024T、DES-3528、DES-3828、DES-6500、DES-8510等。
   1.4.4 TP-LINK交换机
   TP-LINK全称是深圳市普联技术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网络与通信终端设备研发、制造和行销的业内主流厂商,其产品线覆盖网卡、交换机、路由器、XDSL、无线以及防火墙等全系列网络产品,TP-LINK交换机产品主要包括TL-SF1000、TL-SG1000、TL-SG2200、TL-SL1200、TL-SL2200、TL-SL2400、TL-SL3400、TL-SL5400等几个系列。
   用户常用的TP-LINK交换机型号主要包括TL-SF1008+、TL-SF1016D、TL-SF1024S、TL-SG1024DT、TL-SL2226P、TL-SL3452等。
   1.4.5 IP-COM交换机
   IP-COM 是全球领先的终端网络通信设备供应商和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从事局域网、无线网络、SOHO网络以及路由路、交换机、企业上网行为管理等商用级网络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IP-COM 的交换机产品主要包括IP-COM F1000、IP-COM F1100、IP-COM F1200、IP-COM G1000、IP-COM G1200、IP-COM G2100、IP-COM G2200、IP-COM G3000、IP-COM G3100等几个系列。
   用户常用的IP-COM交换机型号主要包括IP-COM F1008+、IP-COM F1016、IP-COM F1024、IP-COM F1116、IP-COM G2124T、IP-COM G2224、IP-COM G3024、IP-COM G3124F等。
   1.4.6 华为交换机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涵盖移动、核心网、局域网、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UMTS/CDMA)等领域。华为交换机主要包括Quidway S2300、Quidway S2700、Quidway S3000、Quidway S3300、Quidway S3700、Quidway S5300、Quidway S5700、Quidway S9300等系列。
   用户常用的华为交换机型号主要包括S2326TP-EI、S2403H-HI、S2700-52P-EI-AC、S3328TP-EI(AC)、S3700-28TP-SI-AC、S5328C-EI-24S、S5700-24TP-SI-AC、S5700-28C-SI、S7802、S9306等。
   1.4.7 锐捷交换机
   锐捷网络是业界领先的网络设备及解决方案的专业化网络厂商,其网络产品线覆盖交换、路由、软件、安全、无线、存储等多个应用领域。锐捷网络的交换机产品主要包括RG-S1800、RG-S1900、RG-S2000、RG-S2100、RG-S2300、RG-S2600、RG-S2900、RG-S3200、RG-S3500、RG-S3700、RG-S5700、RG-S6500、RG-S6800、RG-S7600、RG-S7800、RG-S8600、RG-S9600、RG-S18000等几个系列。其中,S1~S2为接入交换机、S3~S5为汇聚交换机、S6及以后为核心路由交换机。
   用户常用的锐捷交换机型号主要包括RG-S1850G、RG-S1926S+、RG-S1926S、RG-S2026F、RG-S2352G、RG-S2724G、RG-S3760-12SFP/GT、 RG-S5750-24GT/12SFP、RG-S6506、RG-S6810E、RG-S8610、RG-S9620等。
   1.4.8 神码交换机
   神州数码网络(DCN)是国内领先的数据通讯设备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业界领先的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网络安全、应用交付、无线网络、IP融合通信、网络管理等产品。DCN的交换机产品主要包括DCS-1000、DCS-3600、DCS-4500、DCRS-5950、DCRS-6800等几个系列。
   用户常用的神码交换机型号主要包括DCS-1008D+、DCS-1024+(R2)、DCS-1024G+(R2)、DCS-3600-26C、DCS-4500-26T、DCRS-5950-28T-L(R3)、DCRS-6804、DCRS-6808等。
   1.5 交换机的选购
   近年来,各网络产品公司纷纷推出了各种类型、功能齐全的交换机产品。在众多的品牌及各种档次的交换机市场中,到底选择什么样的交换机设备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呢?功能需求和性价比是第一重要的。通常,在进行交换机产品选择时,应重点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5.1 交换机的转发方式
   数据包的转发方式主要分为“直通式转发”和“存储式转发”两种。由于不同的转发方式适应于不同的网络环境,因此,应当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出相应的选择。
   直通转发方式由于只检查数据包的包头,不需要存储,所以切入方式具有延迟小,交换速度快的优点。但直通式转发存在可能转发出错的数据包、不能将速率不同的端口直接接通、容易出现丢包现象等三个缺点。
   存储转发方式在数据处理时延时大,但它可以对进入交换机的数据包进行错误检测,并且能支持不同速度输入/输出端口间的切换,保持高速端口和低速端口间的协同工作,有效地改善网络性能。
   低端交换机通常只提供一种转发模式,只有中高端产品才兼具两种转发模式,并具有智能转换功能,可根据通信状况自动切换转发模式。通常情况下,如果网络对数据的传输速率要求不是太高,可选择存储转发式交换机。反之,可选择直通转发式交换机。
   1.5.2 延时
   交换机的延时(Latency)也称延迟时间,是指从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包到开始向目的端口发送数据包之间的时间间隔。这主要受所采用的转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延时越小,数据的传输速率越快,网络的效率也就越高。特别是对于多媒体网络而言,较大的数据延迟,往往导致多媒体的短暂中断,所以交换机的延迟时间越小越好,当然延时越小的交换机价格也就越贵。
   1.5.3 管理功能
   交换机的管理功能(Management)是指交换机如何控制用户访问交换机,以及系统管理人员通过软件对交换机的可管理程度如何。如果需要以上配置和管理,则须选择网管型交换机,否则只需选择非网管型的。目前几乎所有中、高档交换机都是可网管的,一般来说所有的厂商都会随机提供一份本公司开发的交换机管理软件,另外所有的交换机都能被第三方管理软件所管理。低档的交换机通常不具有网管功能,属“傻瓜”型的,只需接上电源、插好网线即可正常工作,但网管型价格要贵许多。
   1.5.4 MAC地址数
   不同档次的交换机每个端口所能够支持的MAC地址数量不同。在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需要足够的缓存来记忆这些MAC地址,所以缓存容量的大小就决定了相应交换机所能记忆的MAC地址数的多少。通常交换机只要能够记忆1024个MAC地址基本上就可以了,而一般的交换机通常都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如果在网络规模不是很大的情况下,该参数无需太多考虑。当然越是高档的交换机能记住的MAC地址数也就越多,这在选择时要视所连接网络的规模而定。
   1.5.5 背板带宽
   交换机背板带宽越宽越好,高背板带宽的交换机在高负荷下能够提供更高速度的数据交换。由于所有端口间的通讯都需要通过背板来完成,所以背板所能够提供的带宽就成为端口间并发通讯时的总带宽。带宽越大,能够给各通讯端口提供的可用带宽越大,数据交换速度越快。因此,在端口带宽、延迟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背板带宽越大,交换机的传输速率则越快。
   1.5.6 端口带宽
   交换机的端口带宽目前主要包括10M、100M和1000M三种,但就这三种带宽又有不同的组合形式,以满足不同类型网络的需要。最常见的组合形式包括n×100M+m×10M、n×10/100M、n×1000M+m×100M和n×1000M四种。其中“n+m”是交换机的端口总和。
   当然这里的“n”与“m”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这“n”数要远比“m”数小。这种组合的交换机既可以作为小型廉价网络的中心节点,也可以用于大、中型网络中的工作组交换机。
   1.5.7 光纤解决方案
   如果布线中必须选用光纤,则在交换机选择方案中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案:其一是选择具有光纤接口的交换机;其二是在模块结构的交换机中加装光纤模块;最后一种就是加装光纤与双绞线的转发器。第一种性能最好,但不够灵活,而且价格较贵;第二种方案具有较强的灵活配置能力,性能也较好,但价格最贵;最后一种方案价格最便宜,但性能受影响较大。
   1.5.8 交换机的外型尺寸
   如果网络规模较大,或已完成综合布线,工程要求网络设备集中管理,就应该选择19英寸宽的机架式交换器,否则可以选择桌面型的交换机,因为桌面型交换机具有更高的性能价格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