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主要边界研究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主要边界研究

日期: 2012-3-8 19:30:14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主要边界研究

 摘要: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两种不同层次的教育,这是由它们的市场定位所决定的。中职教育是要将初中水平的学生培养成为中等水平技能型人才,而高职教育是要将高中水平的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人才的需要。因而。二者的专业维度应该有所区别,中职教育是针对那些职业宽度较窄、职业技术要求较低的职业开设专业,而高职教育则是面向那些职业宽度较宽、技术要求较高的职业或技术开发专业。学海网(www.xuehai.net)同时,=者的课程内涵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中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专业技术课的比重较小,而文化基础课和公共技术课的比重则相对较大,而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的特点则刚好与之相反。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职教育;市场定位;专业维度;课程内涵
  作者简介:叶华光(1972- ),男,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03-0027-04
  
  自我国高等教育的队伍中首次出现了职业教育以来,理论界和教育界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空前高涨,尤其在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高等教育的属性与特点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在实践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的类型与层次也日趋完善。同时。职业教育在层次上也进一步地扩展和提升,形成了由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等多种教育形式组成的职业教育体系。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中职教育的升格改制而来的。由于人们在思维定势和惯性的作用下,对于高职教育的认识难免嵌入中职教育的烙印。大多将二者的差异仅仅局限于教育对象和学历层次的差异上:即中职教育是针对初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人员的教育,其学历层次是中专;而高等职业教育是以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人员为教育对象,其学历主要是专科层次。除此之外,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之间的主要边界缺乏深入的认识。这不仅不利于二者的内涵发展,而且也不利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的对接与互补,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因此,研究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主要边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虽然同属于职业教育,但二者在教育层次上却存在差异,这是分析它们主要边界的逻辑起点。层次是事物结构的重要特征,它体现了结构中各部分之间的功能衔接与相互关系。教育层次不仅表现为教育对象的水平层次,而且体现为人才结构的层次。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高等层次,而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中等层次,二者层次的差异不仅表现为招生对象的区别。更重要的是二者在共同的职业属性的基础上其功能与定位有所差别。它不仅决定于教育需求的细分,而且决定于人才需求结构上的差别。因此,市场定位是划分二者边界的基本依据,本文以此为基础,全面分析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主要边界,为推动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与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指导。
  
  
  一、从市场定位看二者的边界
  
  职业教育是连接生源市场和人才市场的中枢和纽带,一方面,它们面向生源市场,为中等职业教育需求和高等职业教育需求提供教育服务:另一方面,它们面向人才市场,为不同技术要求的基层岗位提供人才保障。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层次差别既是生源市场细分的结果,又是人才市场细分的产物。如图1所示,横坐标表示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继续教育需求,纵坐标表示两种不同层次教育培养人才的技能层次。右上角的区域表示高职教育的定位,左下角表示中职教育的定位。
  首先,从教育对象看二者的边界。中职教育是针对初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人员对教育的需求,而高职教育主要是面向高职毕业生及同等学历人员的教育需求。在我国,基础教育目前是指高中阶段以前的教育,即通常所说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说,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并未完全普及。学生初中毕业后仍然需要通过入学考试且达到一定要求后。方能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未被高中录取或其他原因并不愿意接受高中教育的学生。由于年龄一般还处在16岁以下。进入社会后不仅在就业方面受到诸多限制,而且由于学历层次偏低。且相对缺乏必要的岗位知识与技能,导致薪资待遇不够理想,因而产生了对中职教育的需求。然而。中职教育的对象毕业后一般有两种主要的去向,一是通过学习相应的职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后。直接进入就业状态。二是在中职教育毕业后通过一定的方式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它包括高职教育和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而高等职业教育目前以专科层次为主,是针对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人员的高等教育,同等学历人员主要是指都分中职毕业生。他们参加对口高考后达到一定的学业水平后进人到高职教育学习。由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与其他类型和层次的全日制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渠道不太健全,高职生完成学业任务后主要以就业为主。
  其次。从人才规格看二者的边界。中职教育是为那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基层岗位提供中等技能型人才。而高职教育则是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人才规格的定位来看。虽然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都是面向基层岗位培养技能型人才。但技能层次却存在差异。那么,技能的层次究竟有哪些表现呢?一方面表现为技能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表现为技能的迁移能力。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练习过程中所依赖的特定情境使技能成为具体的动作系统或智力活动方式,因而技能是情境化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情境的影响和约束。情境中的各种要素对技能产生影响的程度与方式各不相同。一般而言。行为条件与物化的设备与工具对技能产生的影响最为明显,本文称为情境的核心要素。如方向盘、刹车、油门、离合等构成了驾驶技能的核心要素。而其他要素的作用处于相对次要地位。称为情境的非核心要素。只要核心要素存在,即使非核心要素发生了变化,技能同样可以发挥作用。如能够驾驶大型客车的司机一般就能轻松地驾驶小汽车了。或者能够驾驶小车的人能够比较快地学会和掌握大型汽车的驾驶技术。因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迁移的。但迁移是需要条件的。一方面技能的迁移是要以情境的核心要素的存在为前提。另一方面,个体要能够对变化了的非核心要素进行判别,分析与原始情境下非核心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能力称为技能的迁移能力。迁移能力越强,所能适应职业岗位的口径越宽,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因此,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比中等技能人才不仅在技能的熟练程度方面高,而且技能的迁移能力更强。
  而情境的核心要素的存在总是相对的,由于职业岗位情境的动态性与多变性,不同企业的相同职业岗位的核心情境要素不可能镜像式的保留下来,                       

它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特定的方式存在。因此。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是要能够对不断变化了的技能情境进行识别、解构和运用。这样的人才不仅适应较宽口径的职业岗位。而且对变化较大的技能情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因此。高素质是指具有较高的职业通用素质,而高技能对应了较高的熟练程度和适应能力。
  
  二、从专业维度看二者的边界
  
  当前。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所开设的专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构倾向。抄袭复制现象比较普遍。一方面是在中职教育升格为高职教育过程中沿袭下来的。一方面是在主观上对二者的主要边界缺乏清醒认识所形成的。一些人认为。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都是职业教育,二者开设的专业均渊源于一定的行业或职业,似乎高职教育能够开办的专业。中职教育都能实施,其实不然。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它承载了一定的人才规格与岗位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在开发专业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两种主要因素,一是考虑自身的市场定位。这是专业开发的基础。它决定了教育能够做什么、只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二是充分考虑行业或职业的特点与要求。行业或职业有两个重要维度,首先是行业或职业宽度。它是指一个行业或职业包括多大范围的企业群。其次是技术难度。即从事这个行业或职业内特定岗位需要掌握的技术范围与技术水平。
  由于行业与岗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行业是根据最终产品而划分出来的企业类型,它是指其产品具有共同特征的企业或企业群体。而职业岗位是根据工作任务而设置的特定组织,它由职责、流程、技术和规范组成。由于岗位的设置受到企业规模、经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的行业可能设置相同的岗位。相同的行业可能设置的岗位有所差别。例如,在不同类型的经济组织中都设置有会计岗位。在同类企业中有的设置公关部门。而有的则没有这个岗位。因而。职业教育开设的专业也具有两维特征。即行业宽度与技术难度,如图2所示。因此。职业教育的专业大体有三种形态:一是直接针对行业或职业的工作任务而开发的专业,行业宽度较窄,技术难度较低。例如,酒店经营与管理专业、物业管理专业等:二是针对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术而开发的专业。行业口径较宽。技术难度较高。例如。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制冷技术等。三是针对特定职业领域内的职业技术而开发的专业。行业口径较窄,技术难度较高,例如汽车维修技术、空调制冷技术等。在现实生活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平均职业技术难度高于第三产业,即传统意义上的理工科类的难度高于文科类,因而职业教育的专业形态还包括其他组合方式,这里不再一并讨论。
  在这样的情况下,专业口径最宽的是第二种形态,即针对职业岗位所需的必要技术而开发的专业;专业口径最窄的是第三种类型的专业,即针对一定职业领域内的职业技术而开发的专业。显然。专业口径越宽。所培养的人才在技能的迁移能力方面要求越高,反之亦反。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为了培养与之相匹配的技能型人才,所开设的专业应该也必须存在一定的边界。中职教育是针对初中水平的学生而开展的职业教育,学生所掌握的都是一些基础性、入门性知识,中职教育要想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专门的技术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只能选择那些口径不宽、技术难度较低的职业岗位作为专业开发的基础。中职教育在开发专业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择图2中以纵向虚线表示的区域,即第一类和第二类专业。一是要着眼于行业的工作任务而开发中职专业,而且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必需的职业技术要求不高。这些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工作任务的基本要领和必要的操作规范,能够在一定的技术方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例如,酒店经营管理专业、包装印刷专业等。比较适合中等职业教育来开办。而高职教育是针对高中水平的学生而开展的高等教育,学生已经掌握了较为系统的基础知识,且具备了一定的辨证思维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因而高职教育比较适合选择图2中用横向虚线表示的区域作为专业开发的方向,即尽可能地开发那些对应的行业或职业口径较宽、技术难度相对较高的专业,例如。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三、从课程内涵看二者的边界
  
  当然。职业教育的专业是人才培养的抽象反映,不可能精准地反映出人才规格与技术要求。也就是说,高职教育开设的专业并不是绝对不能由中职教育来开办,或者中职教育开设的专业就一定不能由高职教育进行实施,有时二者在开设的专业方向上存在一定的交叉与重合的情况。但即使这样,其课程内涵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这个问题。作为教育者必须对人才培养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具备哪些职业素质,都应该是一清二楚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专业建设落实到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上来。例如,如果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都开设了酒店经营与管理专业,但中职教育应该将学生定位于酒店行业的餐饮、客房、前台、会议、结算等岗位的一线服务人员,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而真正涉及到公共关系、人力资源、市场开发、营销策划等管理性岗位的知识与技能。则应该由高职教育去实现。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内涵是落实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
  课程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课程体系的问题,二是课程内容的问题。课程体系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的实际特点,开发的一组相互联系而又相对分工的课程组合,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在功能和地位上并不完全相同,有的是公共基础课。有的是专业基础课,有的则是专业技术课等。课程体系是对本专业所涵盖的知识与技能范围的界定,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基本上决定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容量及性质。而课程则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和容量加以序化的知识与技能的单元及教学活动的进程,课程内容规定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习的难易程度等基本问题。所以。课程内涵也有两个基本维度,第一是横向上的专业知识范围维度。笼统地讲,就是要开设多少门专业课程的问题。第二是纵向上的知识深浅度。可以近似理解为知识的难易程度。如图3所示。横坐标表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范围大小,沿着箭头方向,表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范围逐步扩大。纵坐标表示专业知识的难易程度,沿着箭头的方向表示知识与技能的难度在逐渐增加。
  首先,中职教育的课程内涵要对应于左下角用纵向虚线表示的区域,简而言之,中职教育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适当减少专业技术课的比重。因为每一门专业技术课大体上都对应特定的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专业课程越多,必然牵涉到的职业岗位越宽泛。学习者不仅需要更多的综合性知识,而且需要更强的技能迁移能力作为支撑。中职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初中水平,知识与能力还十分有限,为了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专业技术课的门类应该适当减少,不能贪多求全,这是由中职教育的市场定位所决定的。而且要求专业技术课的难易程度要适中,与初中生的接受能力相匹配。特别是要将对应的职业岗位操作规程与简单的技术要领作为课程内容的框架,不能追求理论高度和技术难度。同样的道理,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可以适当保持较大比重的专业技术课,而且课程的难度高于中职课程。
  其次,中职教育的课程中应该保持较大比重的文化基础课,这不仅是兼顾一部分中职毕业生的后续学习与深造的需要,而且是提高中职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任何形式的教育不可能满足一个人终生的知识需求,学生所具备的持续学习的能力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需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而且是现代社会每一个职业人的基本诉求。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对持续学习能力影响最大的是文化知识功底,它具有基础性地位。它的意义不在于知识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对于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如获取、处理和利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思维能力与思维技巧等,均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中职教育的对象是初中水平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还十分有限,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或许这也是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课程内涵的重要区别之一。
  
  参考文献:
  [1]李江,和金生,王会起。基于情境管理的隐性知识管理方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8)
  [2]谢维和,简论基础教育的价值和学校的责任[J],教育研究,1997(5)
  [3]叶华光,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与专科的主要边界研究[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4]扬爷明,关于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