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日期: 2011-1-10 15:12:16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摘要:文章根据高职 会计 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教法与教学考核等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配置;教学改革;技能实训;考核
  
  在知识 经济 快速 发展 的新世纪里,高职会计专业 教育 在明确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则应尽快调整该专业知识结构,加强专业课程建设,优化配置课程内容,以适应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要。《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与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之一。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优化配置课程内容,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高职毕业生。下面,笔者结合近年来《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试从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教法与教学考核等方面谈几点粗浅认识。学海网(www.xuehai.net)
  
  树立高职教育的人才观和教学观,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会计电算化》是 现代 化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也是会计工作不断进步与发展的需要。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会计学、管 理学 、 电子 计算 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即会计学的新兴分支电算化会计学。它与成本会计学、西方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等相提并论,在经济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社会需要高质量的会计软件及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在财政部1994年5月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规定了我国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这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 科学 技术进步赋予财会人员任重而道远的 历史 使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会计专业大学专科学生,属于会计电算化中级教育这一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但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本科生短,课时相对不足,这就要我们优化课程内容设置,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做到学以致用,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完成中等层次教育的基础上,可适当瞄准更高层次目标,适当加大软件开发技术的内容,努力使学生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改革教学内容,强化技能训练
  
  会计电算化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以提高学生掌握一定的软件开发设计、修改能力为辅。作为高职教育则更应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特殊性,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计算机信息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加强技术教育的学习。所以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应考虑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理论知识、能力基础和应用性技术三者的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上,仍然要遵循“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侧重于软件技术应用和软件维护等方面的教学,要明确“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首先应当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财务软件,具备掌握财务软件的维护技能”教学目标。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课时的分配,都应着眼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对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进行了初步的构建:
  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课时分配为10学时)这一部分着重讲述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意义,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产生、发展及现状,国际会计电算化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组成及特点,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异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等。
  财务软件维护(课时分配为25学时)通过对财务软件的上机调试与维护,让学生掌握财务软件正确性、适应性和完善性维护的基本技能。
  财务软件开发方法与实例(课时分配为15学时)由于高职会计专业课时相对不足,在教学中要考虑课程的实用性。同时也要考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适当补充《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辅助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目前流行的应用系统开发方法,如系统生存周期法、快速原型法、面向对象法等。运用实例,使学生掌握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快速掌握开发财务软件的思路、常用技巧,为日后从事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奠定一定的基础。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过程中应结合系统开发实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财务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财务软件的应用(课时分配为40学时)(1)通过演示教学法,向学生介绍当前国内主流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安易等)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处理账务的流程(见下图),并应用相关软件进行工资核算、存货核算、销售核算、往来账核算与固定资产核算。(2)进行全真模拟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运用计算机财务软件进行日常账务处理的技能,从中体会会计电算化的特点。该项实验可与理论教学同时进行。
   计算 机处理账务的流程
  
  开设手工 会计 与电算会计相结合的模拟实验,强化综合技能训练(课时分配为6周)通过全真模拟实验,学生基本能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但对于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异同点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理解。为了加强学生对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理解,同时也为使即将跨出校门、走上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的学生能很快顶岗作业,学校应集中6周时间进行会计电算化岗前培训,采取“在手工会计实验室与电算会计室利用相同实验资料分别进行手工会计账务处理和电算会计账务处理”的模式。对该项实验,事前一定要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制定出包括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时间安排(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实验课时合理分配),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实习进度、考核细则等实习计划。其中,在电算会计实验中,进行合理初始化设置后应指导学生与手工会计同步,分阶段进行实务模拟操作,以此让学生比较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进行账务处理的异同,同时从中体会会计电算化的强大优势。
  改革教材教法,重视课程教学考核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使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材多是使用本科院校通用教材,无法适应高职 教育 培养目标的要求。为此,建议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教育界与实业界专业人士共同编写或由高职院校自己联合组织专业人士编写适用于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教育的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体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做到课程内容优化配置,体现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以适用于高职学生的教材为基础,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接受各种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活动中应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为此,任课教师应对课程内容深刻理解,在授课中做到深入浅出,提纲挈领,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教师在授课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对“财务软件的应用”部分的讲解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可以“现教现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应加强对该课程教学的考核,在考核设计中,首先对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认真的分析比较,列出单项知识内容和各种能力培养目标与要求,制定出各单项知识内容和各种能力培养的考核内容、标准与方法。在开设课程之前就应明确考核的目的和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具体思路如右表。在考核形式上,对表中序号3~5项目不必采用卷面考核方法,而是考核学生平时的学习和训练情况。
  总之,在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应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教法及考核方式。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上思路,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时代 发展 要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参考 文献 :
  [1]王振武.会计电算化[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李洪军.职教课程改革探微[J].教育与职业,2002,(12).
  [3]张洪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 工业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4]赵海兰.谈《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实务》教学结合[J].职业教育研究,200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