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节”外也生“枝”———谈外贸专业职校生营销素质的培养

“节”外也生“枝”———谈外贸专业职校生营销素质的培养

日期: 2011-8-11 15:49:29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内容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营销成为人才需求排行榜上的老大。外向型经济地区发展、中小型出口企业转型,职校生个人发展都要求打造外贸—营销复合型人才。本文从教师、学生、教学机制三个方面归纳出目前职业学校在外贸专业学生营销素质培养方面的9个缺陷,在宽口径、重技能的办学思路下相应提出了外贸—营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设想。
   关键词:营销素质;就业;缺陷;培养设想
  
   一.营销素质及其培养的现实意义
   营销素质,是市场营销人员与人打交道过程中向公众展示的以他为代表的组织的“素质”。基本的营销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心理承受能力,外贸理论和技能,营销知识和理念,商品学知识,语言表达及电脑操作技巧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并在多方位多层次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可以说市场营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营销专门人才,既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要求,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人事部市场供求信息显示,市场营销专业仍是人才需求排行榜上的老大。相关数据表明,人才市场人才供需排行榜名列榜首的是销售人员。据“2009年浙江省春季大型(公益性)人才招聘会” 反馈:技术营销管理三类人才最受欢迎,其中,专业技术类岗位共8060个,占岗位总量31%;市场营销类岗位6760个,占总量26%;经营管理类岗位4420个,占17%。
   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要面对市场的巨大冲击,营销人才作为企业对市场的反应核心就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培养能满足企业需求的拥有营销素质的人才的工作迫在眉睫。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开放省份较集中的地区,外贸企业密集。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大量的中小型出口企业受到了损失惨重。温州的打火机、服装产业,绍兴的印染丝织产业,海宁的皮革产业,宁波的出口加工产业等“块状经济”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结构性问题,价值链低端化(不仅研发设计能力严重匮乏,而且销售渠道受制于外国厂商),内部产业链畸形化(就是制造这一块特别发达,上游的设计、研发以及下游的品牌、营销网络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穷则变,变则通”,如今摆在这些企业主面前的生存之道,就是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企业转型,兼做进出口贸易又做国内销售,打开和拓宽存在巨大消费能力的国内市场。
   就业难,难就业,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未就业农民工、下岗待业人员(包括大量之前从事外贸工作的业务员)等,对职高毕业生的就业形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众所周知,职高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被称为“三无产品”,一无高学历,二无好资证,三无工作经验,那么职高生又该如何分得一杯羹?拥有营销素质的职高毕业生在应聘或从事国内中低端销售工作时,会获得更多的优势。进一步讲,具有营销素质的职高毕业生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力,将会比其他同龄人获得更多的创业机遇。同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加入WTO后,复合型人才最吃香。
   因此,在外贸专业教学过程中,注重职校生在营销素质的方面培养,即打造外贸—营销复合型人才,无异于在“节”上又长出了新“枝”,为“枝繁叶茂”创造了可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