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所在

关于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所在

日期: 2010-12-3 18:40:55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需求、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由于社会需求主体和内容的多样性.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是动态性地满足社会各种需求,因此建立新型的职业教育观就显得非常必要。
   【论文关键词】社会需求;职业教育;新职业教育观
   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目标所在。从社会本位的价值观看,职业教育的目的.是面向社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必须面向社会需求,它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它要受制于社会需求各因素及其规律的制约与影响,另一方面它又要回应社会需求,积极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职业教育的需求是由国家(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企业和个人四个主要的利益相关方构成的。简单地说,就是由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构成。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激励,从整体上发展职业教育就会有很多困难。
   一、社会需求
   表现为行业、地区对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的选择导向作用,即用人部门的认可和评价因素。经济发展的梯度性使得劳动力市场呈现不同的社会需求态势,地区、行业或产业的需求信息更多地具有不对称性,所以职业教育的模式和内容不能“大一统”。例如,不发达地区的劳动力结构呈“金字塔型”,对熟练劳动者的需求较多,但另一方面对能给地区经济或行业发展注人活力的“精英”的需求也比较迫切。欠发达地区劳动力结构呈“洋葱型”,对熟练劳动者的需求较少,对中等职业人才的需求提升。而发达地区或新兴产业领域,劳动力结构为“纺棰型”或称“橄榄型”。很显然,社会需求制约着职业教育的供给,劳动力的流向影响着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和专业(课程)设置。社会需求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社会分工和技术进步的需求
   职业教育为进入职业领域的个体做准备.因此,社会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导致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职业教育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化和规模的不断加剧,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倾向,职业教育不再被理解为某类群体所应当接受的具备“一技之长”的教育,而成为现代人所必须接受的“生涯教育”。
   职业教育适应社会技术进步的需求.主要是通过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所导致的就业结构的变化来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即技术进步导致产业部门所需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使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革,并导致职业教育随之发生变化。
   2.社会经济结构的需求
   纵观职业教育史与人类社会经济史,可以发现,职业教育,包括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层次结构等问题,均受制于经济结构。当社会经济结构的多种要素发生变化时,对职业教育的规模、体系、专业、课程、教学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然,职业教育对于经济结构也绝非消极地适应,它同样具有能动的作用,表现为职业教育通过推动科技进步,使社会的经济体制、经济组织、经济管理等发生变化,推动经济结构向更为合理的方向转换。
   3.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间的关系是教育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根据劳动力市场分割(LaborManetSegmentation)~论,劳动力市场可区分为普通劳动力市场、职业劳动力市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三种。前者被称为二级劳动力市场,后两者被称为一级劳动力市场。就一级劳动力市场而言,职业教育及其资格认定是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条件。又由于教育和培训对三种劳动力市场分割中职业的向上流动性都有积极影响。因此,职业教育和培训事实上成为使劳动力从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流动、不断获得提升机会的推动力。
   二、个人需求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一直是游离于正规教育体系之外的一种“等外”的或“边缘化”的教育,在“一条龙”的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发展“主线”之外,它是所有学习者无奈的选择.只有到了无法继续升学的时候,人们才会迫不得已地转入职业教育体系。因此.职业教育从根上、从学习者的心理上,最初就是“弱势的”.它极大地压抑和扭曲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发展各不相同,以及劳动工资的差异影响着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选择。一些学生受个人兴趣、爱好、家庭及舆论影响,只注重利益取向,不顾及个人的能力趋向,导致专业供需的结构错位,主要表现为“学生愿学的,企业需求量小;企业需求量大的,学生又不愿意学”。所以职业教育要将社会需求与学生的个人需求,即学生个人兴趣与能力结合起来考虑。学生的择业倾向和意愿,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学习的动机和效果.也影响了职业教育的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平衡关系。所以,发展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国家的高度重视,还需要引导和激发社会的相关学习需求。
   三、基于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观
   1.确立面向社会的办学指导思想,以社会大众的需求为出发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日益专门化,众多职业对劳动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大众对掌握职业技能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因此职业教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必须关注个体的终生发展.培养个体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职业教育应当是终生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也是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2.职业教育应以社会需求为目的,以就业为首要目标
   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变革中.人们的择业观、社会价值观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需要职业教育要时刻关注社会的需求和变化,应按社会的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不断地更新内部机置和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及教学组织等方面都要满足市场的需求。
   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观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学生在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由于社会需求制约着职业教育的供给,劳动力的流向影响着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而劳动力结构不对称性.使学校无法提供“适销对路”的专业“产品”以满足动态性的社会需求。所以,为确保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获得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认可,职业教育就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4.突出行业特点,创办特色学校,进行特色教学
   职业院校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行业的特点来对自己进行定位,要打造专业品牌,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创办特色学校,进行特色教学。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上,要根据本地区的用人情况或跨地区的用人方式,要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设置课程。应该明白的是,我们的“产品”能否满足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是需要通过市场来检验的。
   5.充分依靠企业、行业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院校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人才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各类实用型人才。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形成前校后厂、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尽快建立能够反映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要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
   总之,要办成政府满意、社会满意、家长满意的职业教育,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各方力量一起来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各方主体(政府、行业、企业、办学机构、家长)要积极主动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由于职业教育具有外生性强、制约因素多、涉及人群广、发展难度大的特点.所以发展职业教育必须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职业教育满足社会需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