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农村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潜在生源的研究

农村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潜在生源的研究

日期: 2010-8-13 0:48:08 浏览: 1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陈胜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信阳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潜在生源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潜在生源市场巨大。现实生源不足同时潜在生源充足,是农村职业教育生源困境的主要表现,实质上是学生和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不足。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农村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状况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地区 中等职业学校 潜在生源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职业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仍是薄弱环节。目前,农村地区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生源问题,农村地区学生求学、家长送读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现实生源不足。

学海网

  一、农村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潜在生源充足
  农村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现实生源不足并不是因为没有生源,或者说并不是因为不存在职业教育生源,事实农村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潜在生源市场巨大。本文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对农村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潜在生源进行分析。
  (一)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低,中职招生占初中毕业生人数的比例偏低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但是信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占初中毕业生人数的比例偏低。“十五”期间,信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占初中毕业生人数的比例一直很低,没有突破20%。2006年信阳市初中毕业生为158095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7749人(不含成人中专),占当年初中毕业生的比率为23.88%。而同年信阳市普通高中招生60690人,占当年初中毕业生的比率为  
  另外,从表一可以看出,近几年信阳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比全国平均初中升学率低很多。“十五”期间,信阳市初中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在2001—2004年间其升学率却下降了,由此可知未能升学的初中毕业生也在增加,这些未能升学的初中毕业生就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潜在生源。这个群体相当大,从表一可以看出,“十五”期间,信阳市未能升学的初中毕业生人数几乎占当年初中毕业生人数的一半,2005年将近7万人。
        (二)大量的初中生辍学需要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从对农村职业教育有潜在需求的其他生源来看,除了农村初中升学率低造成很多初中学生直接进入社会以外,在农村还普遍存在着辍学现象,而且辍学率很高。2005年6月27日《中国青年报》教育版(A6)头条标题“抽样调查17所农村中学显示初中平均辍学率43%”。这是教育部委托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作的一个“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的案例研究”课题,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6省14县的17所农村初级中学进行的一份调查,该调查显示学生平均辍学率超过40%,与官方的统计数字2.62%有着很大的差距。???据笔者了解,在信阳市,许多农村孩子因为家庭收入低或学习困难在没有读完义务教育就被迫中止受教育,这部分流失的生源过早地进入劳动力市场。而这部分学生几乎都没有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参加学习和培训。据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2005年信阳市初中辍学率为1.2%,但就笔者的访谈情况来看,各县区的初中辍学率远远高于这个数据,许多乡镇初中辍学率都在1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30%。
  另外,信阳市一些初中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在中招考试之前动员差生退出中招考试。2006年5月15日《大河报》刊登了一则消息:信阳市某初中“为提高升学率,动员差生退出中招考试”。该校一名老师表示,让差生退出中招考试的事,是公开的秘密,年年都这样。“这样做,主要是怕差生影响学校的整体成绩,影响全校的升学率”。据悉,许多初中都这样做,因此而失学的学生占有相当的比例。
        (三)未能升学的高中毕业生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潜在生源
        信阳市每年还有一部分高中毕业生未能考上大学,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潜在生源。据统计,信阳市普通高中毕业生每年有5万余人,升入大学的有3.6万余人,仍然有1.4万人未能升学。加上每年未能升入高中阶段学习的七万余初中毕业生,还有近9万名初、高中毕业生无学校可上。???
  (四)对外出务工青年的培训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据笔者调查,信阳市城乡还有许多因家境贫因或学习困难而中途退学的青年及未能升学的往届初、高中毕业生,他们绝大多数都在外出打工。据保守估算,信阳市青壮年农民在200万人以上,外出务工人员占农村劳动力的51%???,所以出现了每年“百万农民工出信阳”的壮观景象。而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25-45岁年段,其中24岁以下的几乎占三分之一(占27.04%)???。但信阳市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文化水平不高、没有一技之长。据信阳市统计部门2005年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信阳劳务输出人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8.21%???。所以,对信阳市青壮年农民的培训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潜在生源。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农村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潜在生源市场是很大的。现实生源不足同时潜在生源充足,这是农村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困境的主要表现。
        二、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困境的原因分析
  目前,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已得到多数人理念的认同,但普遍的理念认同遭到了现实选择的嘲讽,即多数初中生及家长不同意被分流到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倍受社会歧视。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困境的实质是学生及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需求不足。影响学生及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需求的因素很多,包括社会文化因素、教育因素、制度因素、经济因素以及中等职业学校自身缺乏吸引力等等。  
  (一)我国传统文化影响学生及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
        我国传统文化对职业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历主义价值观。人们普遍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追求高学历。二是知识观方面:“重道轻器”,“重义理轻艺事”,视技术、技能为“奇技淫巧”,注重人文道德的研究,轻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严重冲击
  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毛入学率年年攀升。 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23.3%(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老百姓觉得上大学变得越来越容易,因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普通高中教育。
  (三)劳动力市场影响学生及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选择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到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一方面,经济的迅速发展未能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较低,劳动力需求难以大幅增长,劳动力总量仍然严重供过于求,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而日益突出。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劳动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实施不力,劳动市场不规范和“人才高消费”影响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
  (四)教育的成本-收益率影响学生个人及其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主体是农民子女和城镇工人家庭子女。据调查,父母职业为农民、工人、无业和个体劳动者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占96.4%,这些家庭一般都是低收入家庭,其中25.5%的家庭缴不起学费。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收益率低。如今国家对中专生不再实行包分配制度,中等教育文凭对用人单位来说也不再具有吸引力,许多学生从职业学校毕业就相当于失业,学生和家长自然不愿意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
  (五)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办学质量低下,吸引力不够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单一,不能满足学生及家长多样化的需求。专业、课程设置滞后,没能紧跟市场需求。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师资队伍建设薄弱。2006年我国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6.46%,职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71.89%。???办学模式大多是长学制模式,不利于对劳务市场中的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应,满足不了学生及家长多样化的需求。
学海网
       三、改善农村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状况的思考
  (一)改造传统文化,引导人们的职业教育需求
  改造不利于中职发展的文化环境,仅仅依靠电视、网络、报纸与杂志等大众传媒来宣传职业教育的意义是不够的,还需要充分依靠教育这一改造文化的主要手段。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及改革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来改变目前这种鄙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创造一种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文化环境,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乃至整个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合理的教育消费结构
  高等教育的扩招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但同时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之间产生了新矛盾。所以,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要与同期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要在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要适当控制普通高中发展规模。 
  (三)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尽快建立和完善就业准入制度
  劳动准入政策是实现合理就业的重要保证,也是规定就业者必须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从而抑制“普高热”,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措施。政府应加大劳动准入制度推行的力度,扩大“准入”的范围,使应该实施准入政策的行业、企业和职业岗位尽快建立劳动准入制度,以确保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职业教育的长久不衰。政府要加强管理,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劳动预备制度,凡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者都应预先接受某种专业技能训练,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在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被聘用,使“先培训、后就业”的精神得以真正贯彻落实。
  (四)建立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刺激职业教育需求
        职业教育的成本分担一般应遵循“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谁负担。另外还要遵循“能力原则”,即能者多摊。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农民和乡镇企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非常有限(有学者所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农村有60%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支付不起个人成本而中止求学???),所以要求县级以上的各级政府要更多地承担农村职业教育的投资责任,特别是要加大省级政府和中央在农村职业教育领域的转移支付力度,以减轻县级财政压力,从而保证有更充裕的经费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建议政府在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各相关受益主体合理分担成本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中职生的成本分担方式多样化,如实行实时收费制度、延迟付费制与学费减免制相结合的弹性制度。也可以建立助学金制度,完善个人成本补偿制度。另外,也可以借鉴国外职教的先进模式,加强企校合作,增加企业承担职业教育成本的比例。
        (五)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开发农村生源
        本文所指的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是指以农村人口为对象,并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职业教育,不限于农业教育,也不一定发生在农村,既包括农村职业教育,也包括城市中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为目的、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1.政府要扶植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要加大投入,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和法律保障,特别要扶植农业类专业。
        2.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吸引力,吸引生源。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立职业教育的质量体系和控制与评价机制,改革专业与课程设置,提高内涵质量。同时,拓宽毕业生“出口”, 抓好升学与就业,拉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
        3.实行弹性学制,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各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实际情况,从学生的不同层次出发实行多种模式办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这些模式有:“升学就业模式”、“订单教学模式”、“2+1”的教学模式、“两后培训模式”、“扶贫培训模式”、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模式、“1+1+1”模式等。目前,应该大力发展“两后” 培训,扩大入学机会,实施教育机会的多元化。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社会中下层家庭,职业学校应该敞开大门,接受广大初中毕业生及其他适龄人员来校学习,或者进行学历教育,或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这一方面可以改善我国农村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现状,发展农村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弱势群体家庭子女提供求学和发展的机会,这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注释〕:
根据信阳市和全国教育统计年鉴整理,中职不包括成人中专
涂晨光.从教育的供给和需求看中国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J〕.科教文汇,2007,2
转引自:万明云同志在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信阳政务通报第50期,信阳市政府网
转引自:信阳市市长王铁在全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会议上的发言,2004-6-21 信阳教育信息网
转引自省市社科联联合调研组:信阳市劳务经济品牌及其提升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9月,第14卷第五期
转引自信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农民工培训为抓手  做大做强劳务经济,信阳市政府网站,2006年4月13日
李芙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和地区差异分析,职业教育研究,2007,1
学海网

返回顶部